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十七回(上) ...
-
元宵既过,天气也渐渐回暖,一入二月,就逐渐有些早春的样子。和珅家里这些日子难得太平,更喜刘全节后就到了,便觉添了左膀右臂,家内外一应大小事情,均由主仆二人料理,桩桩件件井井有条,下人亲见,才慢慢信了这平日里清秀单弱的大爷,竟是个深藏不露的狠角儿,因此不敢再任意戏弄。和珅经此一役,稳稳夺回了掌家之权,稍有闲暇,才惊觉时光飞逝,竟是又有阵子没见到福康安了。
这日正是和珅当值,仍旧一早点了卯,甫一进门,便跟阿桂的亲随打了个照面。此人平日一向和一众亲兵有说有笑,和珅从未见过他如此刻冷峻表情,直接一摔帘子急匆匆出去了,显见得是有事。和珅心下纳罕,不动声色在自己位置上坐了,抬头见王喜迎面进来,趁着屋内四下无人悄声问他:“可听见新闻没有?”
和珅摇头,不知是何新闻。王喜道:“我也是今儿一早刚听说,估计这会儿上下都知道了——征缅前线有急报传来——明瑞大帅殁了!”
什么?
和珅遽然站起:“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前几天,消息是八百里急报刚送过来的。据说数万缅军大举围攻,我军弹尽粮绝,明瑞大帅命达兴阿、本进忠二将突围,自己则率兵与缅军血战,身受重伤。好容易抢救回一条命来,没几日,竟自缢而亡了。”
和珅怔然,这消息过于突然,他来不及消化,半晌才想起来问:“那皇上?”
“皇上当然是最早知道的,当即就宣了傅公爷进宫,此刻连桂中堂在内,军机大臣应该都到了,连傅公府二爷三爷也被叫了去。据说皇上今儿早膳都没用——”王喜咋舌,“可见皇上这次恨意,何等深哪。”
和珅悚然,怔怔坐下,福康安当日说过的话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大哥势必要早日功成凯旋,否则一旦战事生变,我担心阿玛……”
而如今,担心的事真的发生了。
前线兵败,主帅自杀,且不论富察家又痛失至亲,就说大清连番折兵损将,损失惨重,无异于是狠狠打了乾隆一个耳光。以这位万岁爷的心性,如何忍得了这奇耻大辱。
而征缅如此难啃的骨头,乾隆究竟还要派何人去将它拿下。
是不是,就真的只剩下你的父亲。
瑶林。
你当如何。
他踱出屋外,担忧地望向紫禁城的方向,无声地闭上了眼睛。
养心殿内,乌压压跪了满地的人,上下鸦雀无声。
乾隆刚发了大火,手边的东西俱已砸了,此刻粗喘着靠住书案,却是无声地滚下泪来。满福忙要上前搀扶,被乾隆一挥手让他滚开。众人头压得越低,听乾隆一字一顿地道:“云贵何等重镇,早前派了刘藻,那是个文人,不懂军务,谎报军情,畏罪自尽了。又派了杨应琚,也不济事,战败还虚报战功,被朕治了罪。随后千思万虑,才派了明瑞过去,春和——”他叫着傅恒的字,“明瑞是什么人?你富察家累世公卿,就是在你家的子弟中,也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朕如此信任,委以重任,就是要他给朕好好地打一个大胜仗回来!可眼下呢……”
他往前走了一步,似在质问傅恒,又像是在问自己:“惨遭围困,身陷绝境,不说战胜,就连明瑞也殁了。你告诉朕,这天底下,还能不能有征缅可用的人才?宵小蛮夷,到底要累我大清精兵良将到几时?”
“皇上。”
傅恒跪在众人前头,此刻抬起头来,竟是泪流满面。一早听到噩耗,惊闻内侄自尽,他心中哀痛已极,更兼此刻乾隆痛怒交加。天子之怒,一不小心便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须得万分小心应对。“皇上……”他向前膝行数步,来不及拭泪:“筠亭已经去了,还请皇上节哀。至于皇上说,征缅可用何人——”深深一闭眼,叩下头去,“奴才不才,愿带兵前往!”
跪在最后的福康安一惊,几乎就要起来,还好福隆安在他身边,急急按住了他的手,悄声道:“你想干什么?”
“阿玛他——”
“回去再说。”福隆安也是满脸忧色,但深知这是什么地方,以乾隆此刻心绪,就是三弟一向最受他喜爱,说出什么来只怕也难逃降罪。福康安被兄长点醒,强自咽了声。听前方乾隆久久沉吟,半晌才摇了摇头,躬身扶起傅恒:“不行,你不能去。”
“皇上。”傅恒沉沉地道,“奴才必须去,缅人祸乱我国边境,此为国仇,害筠亭身死,此为家恨。此等国仇家恨,皇上真的还能找到一个比奴才更合适去的人吗?”
乾隆默然,不得不承认,傅恒说得是对的。连续几任云贵总督皆征缅失利,或被赐自尽,或兵败身死。此刻满朝之中,除了傅恒这等身经百战的枢臣老将,竟真的再无人可挂帅了。
但傅恒毕竟是国之肱股,何况也是眼看着知天命的人了,此去云贵千难万险,这个决定,真的那么容易下吗?
他慢慢地叹出一口气:“此事急不得,容后再议。朕此刻乏了,你们都退下吧。”
众人四散,出得宫来,福康安急走几步赶上前面的傅恒:“阿玛,您真的要去——?”
“什么真的假的?”傅恒并不看他。他此刻悲哀之情尽显,靠福隆安的搀扶方能行走。福康安兄弟甚少见他如此哀恸,就是去年福灵安殁了,他作为父亲也没有这样伤心。福康安索性心一横,直接抢到前面在他面前跪下:“阿玛,如果一定要去,儿子愿随您前往!”
“胡闹。”傅恒声音并不大,停了步,“你这是在干什么,赶紧起来。”
福隆安也气道:“老三,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能在这里乱来,快起来!”
福康安执拗跪着:“阿玛,今天您骂我打我,我也要说,大哥本不该死。”他神情激愤,平复一下才接着道,“征缅绝非易事,之前两任云贵总督接连出事,大哥接的就是烫手山芋。如今急报写得清清楚楚,我军兵败之前,就已是孤军奋战,向福建求援,竟无一兵一卒增援,内失副手,外失援军,所以大哥身受重伤,含恨自尽。阿玛,您明明知道中缅边境是何等地方,环境恶劣,易守难攻,连年作战,如果您一定要去——”他深深叩下头去,“儿子愿为前锋,请阿玛成全。”
傅恒再想不到福康安竟能直接说出这么一番话,这孩子聪明果敢,直言不讳,本来容易遭忌。但一片纯孝诚挚之心,却是全然向着自己。他非铁石心肠,心中一声叹息,伸手扶起福康安,静静凝视他少年英气的面庞许久,方略一笑道:“你的心意,阿玛领了。但这次,你却确实不能跟我一同去。”
“为什么?”
“因为你将来,还有为皇上和大清该做的事。”傅恒的目光好像在看他,又不像只是在看他,他倚着福隆安,慢慢经过了福康安。“康儿,等你长大,你就会知道,今天为父有必须要去做的事情,未来你也会有。你代替不了我,正如有朝一日,我也代替不了你。”
“可是……”
“没有可是。征缅凶多吉少,你知道,为父知道,皇上也知道,可我们都知道的事,仍然有人要去做,那个人就是我。而且我不仅要去,还一定要打赢胜仗。”傅恒的眼中有一点莫可奈何的灰败,不过转瞬即逝。
“隆安,康儿,你们都不小了。如今你们大哥不在了,你们母亲再刚强,也是女流之辈,你们要好好持家,不要叫她忧心。特别是你,康儿……”傅恒站住,看向福康安,喉头滚了几滚,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只轻轻拍了拍福康安的肩,便继续朝前走了。
福康安怔怔地站在原地,看着父亲黯然远去的身影,猜测他未尽的话,忽然一股浓重的不安袭上心头。
未几,明瑞噩耗发丧,朝野闻之皆惊,无不人心惶惶。乾隆命在京建立祠堂,祭祀此战中战死的一干将领。
及至明瑞遗体从云南运回,乾隆亲临府祭酒,谥果烈,并命其子惠伦袭一等诚嘉毅勇公爵位,乃是生者抚恤,逝者哀荣,对富察家上下,可谓恩宠备至了。
与此同时,下一次征缅也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乾隆权衡再三,仍不放心傅恒就去,于是先派了鄂宁任云贵总督,并命参赞大臣舒赫德赴边境考察。舒赫德经过实地考察,与鄂宁联合上书,直言征缅“实无胜算可言”,乾隆闻言震怒,斥其不晓君心,革了舒赫德参赞大臣职位,将鄂宁左迁福建巡抚,一时朝野震动,都明白以当今的意思,若想不再出征,已绝不可行。
时至今日,只剩下继续出征一条道路了。
福康安却只能旁观这一切,自那次之后,傅恒拒绝再跟他谈起任何征缅相关事宜。他也曾想过直接去求乾隆,傅恒闻讯震怒,直言若真敢为,直接家法伺候。福康安从未见过他跟自己发这么大的火,只得作罢。欲待要和母亲谈谈,偏生棠儿这些日子又为家事烦乱,傅恒出征未定,和嘉公主又病倒了,一日重似一日,竟似有不治之兆,福隆安成日忧虑妻子,无暇顾及其他,长安年纪又小。一时之间,偌大傅公府,竟没有可以说话的人了。
幸而还有和珅。因记挂着福康安,和珅也顾不得此前说过不入傅公府的话,实在思念得紧,也只得来找他。所幸他如今气度非往年可比,门人再未拦着,直接进去通禀。福康安听闻有位和爷来访,诧异得连练武的衣裳也来不及换,急命快请入书房坐着,自己随后过去。陪他过招的胡克敬见他什么也没说便匆匆走了,叫过门人细问来的是谁,听闻是和珅就拧起了眉,问道:“这人可常来?”
门人回忆道:“也不过就来了两三次,之前听说三爷在宫中就走了,今天这是第一次进来。”
胡克敬道:“他就没有什么说的?”
门人道:“没有……”仔细想了想,“不过看起来,倒好像跟三爷很熟的样子。”
胡克敬越发惊异,挥退了门人,自己悄悄踱步到福康安书房前想打探一二,不防福长安正从偏门进来,见到他就要出声。惊得胡克敬忙扑过去捂了嘴,道:“我的爷,可不敢做声,你老人家说一句高声话,我这小命就没了。”
福长安不解何意,两人来到后院,胡克敬不敢隐瞒,只得悄声将方才作为的缘故说了。福长安听着奇道:“你说的这和珅,我见过的,你在意他干什么?”
胡克敬瞪大了眼:“四爷何时见过?”
福长安笑道:“当然是三哥带我见的。”想起上元节三人玩乐时光,仍觉得欢欣有趣,“这人生得好看,人也有点儿意思,你又是怎么认得他的?”
胡克敬遂将扬州初见至山东擒贼等过往一五一十说了,末了笑道:“我也不是在意他,只是因为也算有交情,今日听到他来访,想会会罢了,并没别的意思。若没见着,也就算了,四爷犯不着再和三爷说。”
福长安见他言语诚挚,不疑有他,又说了些别的闲话,就此别过。胡克敬送他回了房,回转过来,远远凝望门扉紧闭的书房,深深皱起了眉。
福康安竟然带着福长安见过和珅。
福家兄弟竟然都跟和珅很熟的样子。
而他们这些亲随,竟懵然不知。
嗬,本以为他们这位三爷,在山东回来之后再也未提此人,应该是早丢到爪哇国去了。
没想到啊。
三爷竟对这人,当真上了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