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赶秋节到了。气氛非常活跃。
天才刚蒙蒙亮,淳大叔家的两个十六七岁的女儿就开始打扮了。
穿上华丽的盛装,把乌黑纤长的发一股股绕成优雅的形状。绑好包上布帕,插上银花簪、银插针,戴上小藤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挂上银耳附坠,串上银手镯,扣上围腰银链……最后戴上巨大的银角。几十件银器戴下来,吴邪又被闪花了眼睛。同时又觉得:啧,真重!
胖子在一边笑眯眯的流口水,吴邪赶紧递过去一张纸巾再给了一老拳。
盘龙大叔一看,这个和自己喝酒的汉人朋友还没有打扮呢!这怎么能讨姑娘欢心!
于是叫来儿子,一个一个,推着吴邪和胖子换苗家衣服去了。
还别说,这纯墨色的民族服装一穿,吴邪立马觉得自己不像个杭州人了。对着镜子一照,有点小臭美的觉得:我吴邪也是个翩翩少年郎啊!
见他穿好出来,淳家的姑娘们都掩嘴笑着跑开了。吴邪哪里知道,他整天待在店里不大出门,肤色白皙。被黑色的苗服一衬,更显水嫩。真正是粉雕玉面的娃儿似的,实在是勾人得紧呐!
正莫名其妙呢,就看见胖子可着劲儿的绷着,胸前的扣子都系不上,就那么袒在那直喘粗气。
“天,天真……胖爷我真的是要减肥了!”
“行行,这会儿是赶不上了,回去再说吧!”
减肥?说笑呢吧,至今为止,胖子都不知道说了多少次减肥了,可那“神膘”不还在那老实的待着么?
时间不早,全部人都打扮好了,由淳家小伙子们带着,吴邪一行也赶往场子。
不大一会儿,赶秋节就开始了。
首先,由穿着古老民族服装的一男一女扮成“秋公秋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分别擎着一个饱满的玉米棒和一把金黄的稻穗,来到秋千架下,向人们报告一年的收成,祝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青年人争先恐后地涌上秋千。秋千架有10多米高,呈纺车形状,有相互错开的八架车辐,每架可坐一人。送秋人用力推动,秋千旋转起来,越转越快,人们发出阵阵欢呼。突然,送秋人用力顶住秋千横木,秋千嘎然而止,上面的人纷纷往下跳。按习惯,最后被停在秋千上的人要高声唱歌。而有的青年人有意停在上面,趁机用歌声向恋人吐露心曲。
关于这一节日的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巴贵达惹的英俊苗族青年。他不仅聪明勇敢为人正直,而且乐于帮助别人,苗家人很喜欢他。巴贵达惹还没婚配,媒人们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说亲,九十九寨的姑娘们都暗暗地爱着他,可惜的是他一直没有中意的。他心中的姑娘在哪里呢?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巴贵达惹正在山里打猎,忽然他看到一只老鹰抓着一件东西飞了过来,便弯弓拉箭将老鹰射下,仔细一看,原来老鹰抓的是一只漂亮的绣花鞋。巴贵达惹想,能绣这么漂亮鞋子的姑娘,一定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巴贵达惹便决心要娶到这位姑娘。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制造了一种可坐人的秋千,让附近的姑娘们来荡秋千玩。这时,他拿着花鞋到秋千场去逐一核对,终于找到了这位美丽的姑娘,于是和她结为连理。
现在,巴贵达惹寻找姑娘的秋千则演变成了人们有趣的娱乐工具。
青年的歌声一响起,就仿佛打开了放轻松的塞子。芦苼声、笛子声、歌声,那叫一个热闹。
吴邪听着歌看着舞,心里也是十分激动。只独自待了一小会儿就被众人一起拉进了舞蹈队里。跟着其它小伙们的动作,时不时的弄错手脚。吴邪手忙脚乱的跳着。姑娘们都吃吃的笑起来。
有一位姑娘似乎对吴邪有意,大大的眼睛直盯着吴邪。等了一会儿,似乎是到单人演唱?之类的节目了,那位姑娘就稍稍走前了一些,眼睛看着吴邪唱起了歌。旁边的小伙们都很是兴奋的鼓励吴邪。奈何,吴邪是个实打实的汉族青年。根本听不懂歌里的意思。
眼看人家姑娘从问姓唱到了兄弟,吴邪还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曲下来,全部人都知道这是个汉族同胞了,但都善意的笑着。姑娘们也都不再关注他了。
吴邪似乎也有些知道,抓着机会悄悄溜了。
左拐右拐的,吴邪靠着一棵大树坐了下来。刚想抬头望个天,突然就看到一双黑到极致的眼睛。
只见他头上包着缀以银牌的黑布包头,身穿一套黑色打底,对襟中绣红黄二色相间的连绣雷文符边,袖口、腰带、裤脚也都绣着同样的雷文符边。腰上另挂着一条镶银饰的宽腰链。左耳戴着一个巨大的龙头钮纹银玦耳环,坠着四颗小叶子银片。脖子上挂着一大一小两个银项圈。腕子上也各带着一个宽体团花连尾银镯,腰上还挎着一把黑色镶银的苗刀。细碎柔软好似菖蒲叶子的头发垂在额头和两边,白皙的皮肤就像上等白色羊脂,薄唇浅淡恰到好处。
“你,你好!这位小哥,你也是来休息的吗?”
吴邪脸上扯起笑,开口小心的问着。毕竟带着刀,还是小心点的好。心里却在嘀咕着这小哥是谁怎么不去参加赶秋节。
只见那小哥直直的盯着吴邪盯了半天,一个字也没说。吴邪忐忑得就像是被蛇盯住的老鼠,神经越绷越紧。正当他怀疑自己的神经要绷裂的时候,那人唰的一下就跳走了。
真的是跳走的。从这根树枝到那根树枝,眨了两下眼皮的功夫,就跳到吴邪看不到的高处去了。敏捷得像只猴子。
没有啦~~啦啦啦~~且听下回分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