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5、第135章 ...

  •   宁筹宵说:“令郎的案子在前辈看来也许是了不得的大案,江湖人刀口舔血,可还是自有其快意直白之处,哪能及得上官场波澜诡谲险恶。是以我在当时并不甚了解,只是隐约听闻。后来官位升迁,能有权接触的案卷的越来越多,慢慢翻阅,才看到了。我当时细读各种旧案,只是为了印证自己的断案能力,想从已结的案子中找出破绽,或给未结的悬案找出新的线索。令郎的案子,我细读了,看似荒唐,其实破绽全无。”

      钟楚客不耐烦地说:“你到底要啰嗦多久。”

      宁筹宵说:“令郎性格爽朗,是以有很多朋友。交友多了,自有好处,可总有不慎的时候。”

      钟楚客勃然作色。

      宁筹宵连连摆手,说:“请前辈多些耐性,这么些年都过了,也不急在这一时。当时令郎应朋友之邀去往西宁,事了之后,欲去塞外游玩,越走越远,直至游牧部族的哈维部。回程时,说好再过西宁去与朋友一聚再启程返回中原。哪知将入西宁,就遇到友人被一群黑衣人追杀。他自然挺身相助,使友人脱了困,自己却重伤被擒。最后辗转被押解回京,交到了大理寺,后来过不了多久就死在了大理寺的刑狱之中。是以前辈以为,是官府胡乱抓人,大理寺滥用职权刑讯无辜,最后导致令郎惨死。从此前辈对官府朝廷痛恨入骨,宁钊稍一劝诱,再加上区区在下曾在大理寺任职,于是前辈欣然前来相助。”

      钟楚客说:“你既知道得很清楚,又何必在这里废话。”

      宁筹宵说:“我所说的只是前辈的以为,是我推测出来的,而大理寺案卷中的记载并非如此。十年之前,西疆诸部与朝廷的关系不似目前这般紧张,边境上通商频繁,也出现了许多做不法勾当的流寇。这种事情在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到了本朝,却生出了新的花样,其所倒卖的私货中,有大量迷幻草剂。这些草剂是西方小国所产,经过炼制之后,成为各种药剂,人服食之后,产生种种奇妙幻觉,快美异常,同时会对此药留恋非常,须得时时继续服食,一旦停止,则痛苦难当。”

      钟楚客是老江湖了,当然知道宁筹宵所说的东西是什么。

      宁筹宵说:“此草剂在民间渐渐流传,终会成为祸害,于是朝廷花了不少气力在边疆追索倒卖之贼。原本衙役们已在西宁锁定了目标,却发现令郎远道而来,在西宁周边游弋。在当时,令郎在江湖上也是名气极响的人物,不能不引起衙役们的猜忌,更兼他与匪首多次接触,越发嫌疑。然衙役们围剿那匪首之时,令郎本不在场,匪众固然成擒,可那匪首却硬得很,一路逃蹿,恰在西宁城外与令郎会合。令郎为助友人,力战而受重伤,那匪首却就此逃了。因是事关重大的要案,衙役们将令郎与匪众一同押回京中大理寺。一番审问,原来令郎于那匪首友人的勾当并不知情。令郎原也不肯信自己的友人是此等脚色,奈何匪众口供即证物俱在。令郎罪不致死,可是受伤太重,回京时又一路奔波,最终死在狱中。”

      钟楚客心中微动,沉吟不语。

      宁筹宵说:“前辈请回想一下,当日令郎启程前往西宁,前辈可知道他要见的朋友究竟是谁?”

      钟楚客说:“他又不是小孩子,平日里也不跟我住在一处,怎么可能出趟门都专程跟我报备要去见谁。”

      宁筹宵说:“那么前辈想不想知道呢?前辈也许不相信我,也许不相信大理寺的案卷,但若真的有旧案卷可查,前辈想不想查呢?”

      钟楚客自然知道他言下之意,一时将信将疑,难下决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