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 ...
-
麦子黄的时候,空气中都透着收割后的青味,李二兰喜欢上这味道,对在院子忙活着浇花的冯二说道“真是什么季节什么味道。”
“你最近鼻子很灵敏啊,一会儿说月季开了,果然开了。一会儿说石榴花红了,还真是。看看我这芍药,什么时候开?”冯二对着坐在石墩上手里捧着一茬子麦秆编制扇子。
先把没有打折的麦秆清理了叶子,趁着没有干透,有些韧劲把它们编制,缝在一起,兜风,打蚊子很是有用。当日比不得罗扇好看,比不得纸扇斯文。
“这些个有丫头婆子做,干嘛自己动手?”冯二怕娘子粗了手,阻拦着。
“我不是喜欢闻这青草味么?”李二兰随口说道。
低着头认真做着手里的扇子,那黄莹莹的麦秆在她手里规规矩矩的变换着样子,冯二浇完花,也坐在她身边,看她忙活。
“娘子你说的四季味道是什么?”
“其实也不算是四季味道,不过,想想刚开春的时候,桃花,杏花香,一闻知道是三月。五月的石榴花开,麦子熟透了,收割时候,青草味道,六月七月花儿最多,自是香浓的,可是却夹杂着熏蚊子的艾草味。到了八九月,又是苞米长生果收获的季节,又是一番滋味。至于冬天,北风呼啸,大雪纷纷,自然也闻到了冷清。辞旧迎新时,更是家家鱼肉,香烛味道。”李二兰说着自己对一年中特别的味道。
冯二拿起一个未成品的扇子,胡乱的扇了扇,开口对娘子说“最近你倒是味道体会多了。”
李二兰笑着回声“胡乱说吧,相公做的学问比我好,自然能说出更好的。”
冯二玩着扇子,有意似无意的说“娘子,我想带着小狗子出门转转。”
一听这话,李二兰的手别针扎了一个下。
疼得她冷汗都冒了出来。他娘的,不是要去十两银子一晚的高消费吧?要不要打断他的腿?那样合适?
“相公可是要游学?”李二兰不动神色,已经镇定的忙着手里的活计。
冯二摇摇头,“不是。我想带着小狗子出去走走,看看有没有什么营生。我昨日里想,如果我们有个十个儿子,那每个孩子才分多点地?在每个儿子有十个孙子,地里出息那里够吃?铺子也不够分啊,一个儿子都分不上一间。哎,我终于明白,养儿难了。”
李二兰心情变好,差点笑抽了。二货竟然想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生十个?以为她是英雄母亲?如果真生十个,未来二十年她什么不用干,就怀孕,生孩子,坐月子,再怀孕------
去他娘的,儿女双全不错了。还想着十个儿子?
“那相公想去那里走走?”
“我想去京城看看。再说了爹娘在京城呢,去了也有个奔头。”
“相公说的对,不知道想去多久?”
“八月仲秋前回来,秋冬收租子,我怕你张罗不过来。”
算算三个月,不算长。李二兰就答应了,他总是要经历些事儿才能长大,或者花些银子折腾一番。好啊,老娘成日的连门口都少去,你倒是美的走走?
】】】】】】】】】】】】】】】】】】】】】】】】】
收麦子的时候,李家没人来找李二兰干活,看样子薛氏被李老太太教育的好了不少。李秋岭倒是累的慌,咳嗽不止。吓得薛氏每天早上煎两个鸡蛋给他烫嗓子,馋的李松,就等在锅台跟前,薛氏偷偷也给他煎个。
刘青山的三进房子盖起来了,就是还没有门窗,他手头没钱了。只是定下了门窗,对干活的木匠,说他还要出门子走货,腊月能带回木料,让木匠腊月来干活。
又请了木匠,瓦匠吃了一顿饭,大家伙都应承着年底来干活。
如此,老槐树李宅子被叫开了。
路花发热了,唬的李大兰抱着就去了镇子上的医馆,花了二百文买了一副退热的药。等她抱着孩子回家家时候,已经晌午了。
一进门就听见路婆子叫骂声,再往里走,就见她掐着腰踩着门槛嘴里喷着口水“天杀的,一个赔钱货还用看郎中?大牛,看你那破败的婆娘,回来后先把她嫁妆收到手里看她还散漫!”
路耿牛坐在门槛上,没有吱声,脸色不好。
割了一上午麦子,累的跟死狗一样,回到家里没有热汤饭,闺女病了,娘子抱着看病了,老娘骂了好一会儿了。怎么能不烦气?
“娘,小花是您孙女,怎么能这么说?我要是拿了媳妇的嫁妆,能被邻里人笑话死。”路耿牛出腔分辨着。
“你个傻牛!那个赔钱货没了更好,省的还要费银钱养活。让你媳妇再生几个胖小子才是正经。”见儿子有些反抗,路婆子赶紧对儿子说明缘由。
路耿牛今天像吃错药了,就是不松口了“那是我闺女,不是赔钱货。我能正给她吃了,还会陪送嫁妆给她。”
“你傻啊,什么都是老路家的。你还有弟弟妹妹呢。”
路耿牛讪笑了一下“娘,我知道远近。哎,我知道我一个人挣,三口人吃,亏了弟弟妹妹,真是罪过大发了。不如,您把我们三口子赶出门讨饭去怎么样?”
路耿牛这一番话,惊得路婆子目瞪口呆,她那木讷的儿子怎么会说话了?
“你,你个不孝子。”被气得胸膛起伏的路婆子大骂儿子。
路耿牛转身走了,要出门去接娘子闺女。相公在家人面前维护她和孩子,还是第一次。李大兰抱着孩子站在客堂门口哭了。倒路耿牛见到了娘子,上前接过孩子问她孩子怎么样?
李大兰说了大夫的说辞,想去厨房里做饭,路耿牛说道“别去了,回房哄着孩子,我去给孩子煎药。”
】】】】】】】】】】】】】】】】】】】】】】】】】】】】】】】】】】】】】】】】】】】】】】】】】】】】】】】】
崔文清真是拖着身子收拾东西又从上京折腾会老家。
“太太,这老酸枝台桌要带么?”花农问道。
“带着吧,都不回来了。还有,把我生产用的放在随手能拿到的方。”
“知道了。老爷说了后日就走呢。”
紧赶慢赶,崔文清再半路上生了两个儿子。冯县男觉得是最近唯一的喜事了,对两个嫡子倒是喜爱两分。比前日里知道自己当祖父了还高兴。
冯太太倒是气歪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