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姚府往事 ...

  •   说起思雨的娘亲王莹,当年也是青城数一数二的美女。奈何美女眼浅,易受蒙骗,竟嫁到了姚家来,生生受了这一世的苦。

      话说她们姚家,在青城也算得上是名门大户。这事要追溯到百年之前,百年前的姚家在青城也没几个人知晓,姚家跃身名门大户,是源于当时姚家出了个高中探花的儿子。姚探花不只才高八斗,人际社交也很有一套,在官场浸淫几十年,最高做到了正四品的尚书右丞,一时间可谓是风光无限。可是这个姚探花大约是全副心思都放在官场人际上了,没有教导好自己的儿子孙辈,自他以后,姚家子孙虽不至于是些酒囊饭袋,但也全是资质平庸之辈,便是勉强被扶持着担任了要职,也总因能力不济而屡屡出错,好在姚探花官高位重,关系又强,花点心思把儿孙的屁股擦擦干净了,到也没惹来什么大祸事。

      不过姚探花护得了一时却护不了一世,在姚探花过世后,他的儿孙没有他的交际手腕,姚家的关系网日渐薄弱,子孙也终因不胜其职而屡遭下调,姚家一代代败落,到了姚思雨的祖父姚老太爷这一代,族中更无能人,姚老太爷更是被调到了青城的下县一个叫做顺江的地方担任个小小的县丞。县丞虽小,只是个八品小官,吃的到底还是官家饭。姚老太爷也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平庸得很,向来不思二心,一心一意坐在县丞这个位置上,维持着他们自认为还有的姚家风光。

      不过姚老太爷虽然平庸,却生了一个聪明儿子,就是姚思雨的父亲姚致安。

      姚致安在姚家甚至是青城同一辈中都算是佼佼者,十六岁便考上了秀才,十九岁便过了乡试考中举人,可谓是年少有才春风得意,兼之姚致安又长相俊美,见人行事谦和有礼,一时间惹得许多少女爱慕。可惜的是,次年的会试中,姚举人名落孙山。

      不过没关系,姚举人还年轻,再考便是。

      只是当时的姚家早已不复姚探花在时的富贵,已然败落得差不多,只剩外在的一个空壳子。看着还是大户人家,却是连姚致安上京参加会试的盘缠都是姚老夫人克扣下人月钱凑来的,如今姚致安名落孙山,便是想退一步花点钱给他捐个官,这钱也有点拿不出来。

      再说姚致安也自认为才高八斗,看不上花钱捐来的那种小官,只想着再读三年,参加下一次的会试,定是能中贡士。

      虽说举人也算得上是人才了,但人能向前看也是件好事,姚致安要考,姚家老太爷和老夫人自然是支持。

      只是临近会试,姚家却是连姚致安上京参加考试的盘缠都捉襟见肘,且上京还要为日后前程打点,可谓是大钱一笔。

      其实姚家宅大院大,仆从众多,到不说要卖了那些空着的宅子,只是把那些多余的下人打发出去每月便可省下大笔月银。但姚家自觉是大户人家,如今虽然败落了,规矩却还承着姚探花在的时候,姚老夫人和小姐们日常出门,那都是香车宝马仆众环绕,身着绫罗头戴金银,便是不出门在家,也都是一堆仆人伺候着,别家的主子院里配的下人是一个管事妈妈,两个一等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八个三等丫鬟,四个粗使婆子,姚家的主子们却是要配两个管事妈妈,四个一等大丫鬟,八个二等丫鬟,十六个三等丫鬟,八个粗使婆子,愣是要比别人家多一倍。

      自然这出去的月银也跟着多了一倍。

      而姚家除了姚老太爷那半日开销都不够的月俸,家用来源全都是姚探花年代购置的田地收租和自家庄子所得。姚探花当时购置的田地不少,但这么多年下来,一代一代的兄弟们分家都分了几代人了,分到姚老太爷这一代,因为姚老太爷是他爹唯一嫡出的儿子,到是占了这座姚探花留下的宅子,只是田地怕是只有当年的七八分之一了。

      这七八分之一的田地虽然也不算少,但姚家不思开源节流,又要打肿脸充胖子,如此下来,每年的庄子和地租收入也都是将够不够,堪堪维持着。

      上一次姚致安会试,当时的姚夫人现在的姚老夫人便是克扣了下人的月钱凑的盘缠,这一次,姚老夫人本打算故技重施,但不巧的是,会试的头一年恰逢大旱,田地收成极为不好,自家庄子所产和田地收成都大受影响,收上来的银钱和地租自然比往年还不足。

      这般一来,除去家用,便是克扣下人月钱也凑不够姚致安的赶考费了。

      赶巧的是,当时青城首富王家正在为独生女儿王莹择婿,姚家思量再三,便请了媒人去王家提亲。

      有道是士农工商,王家虽是青城首富,到低是世人最看不起的商人,如今有官家不嫌弃而前来提亲,那真是大喜事一桩。虽说王老爷早已知晓姚家不如从前,但这门亲身说到底还是自家高攀了,且姚致安青年才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主要的是,王家的姑娘王莹对姚致安一见倾心,直接表明了非君不嫁。

      王老爷本来是要招赘的,可是一想到王莹若是嫁到姚家,以姚致安的才能,自家女儿日后必定是官家夫人,身份上比商家夫人提了不止一个档次,因此也不再要求姚致安入赘,而是把王莹嫁到了姚家。

      首富之独生女儿出嫁,嫁妆自是丰厚无比,不说那些庄子店铺,光是现银都有足足十万两。真不知道嫁的是女儿还是银子。

      而王大姑娘王莹是个柔弱性子,婚后毫不反抗便依照要求将自己的嫁妆全数交到婆婆姚老夫人手里,以为这样能讨婆婆和丈夫欢心。

      而姚老夫人突然间得了这么大笔的银子,当即不用再为生计发愁,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只是每每想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官家要靠低贱的商人而活,便又心中有气,不好明说,便处处挑王莹毛病。只是因着王老太爷,倒也不敢太过分。王莹却像是菩萨转世般,从不埋怨婆婆,还认为婆婆教导自己是为自己好,自己达不到要求是因为自己笨,从不将所受的气告诉王老太爷,只自己尽力改着,要将自己改成婆婆喜欢的那样。殊不知,姚老夫人只喜欢她带来的银子,从来不喜欢她。

      姚致安娶了王莹后,也是用王莹的嫁妆银钱上京参加会试,可惜的是,这一次姚致安仍是未能通过。

      彼时姚老太爷身子越来越差,怕自己走了之后姚致安没个着落,最终还是使了银钱借着关系给姚致安捐了个官。这次姚致安到是没反对,应了,接了姚老太爷的位做了顺江的县丞。

      虽是小小县丞,但姚致安还年轻,升职的机会很多。顺江青城不远,坐马车一天就到,又是青城管辖的下县,姚致安还想着升职到青城来。且姚致安每月都会回来两次,有时也会因公务顺便回家团聚,王莹便安心在家侍奉婆婆,等待丈夫升职。

      只不过还没等到姚致安升职,王家老太爷的生意出事了。

      王家的酒楼吃死了一个人,经仵作验尸,得出的结论是食物有毒。又有人证证明死者死前与王老太爷发生过争执,于是王老太爷成了最大的嫌疑犯,王老太爷于是被捕入狱。

      没多久,凶杀案便彻查完毕,王老太爷因与人发生争执怀恨在心,趁对方在自己的酒楼用餐之际,在食物里下毒杀人。

      王老太爷被判了秋后处决。王莹差点哭瞎了眼。

      王家只王莹一个后人,王老太爷没有儿子,姚致安这个女婿倒没白收,专程从顺江请了长假回来,为王老太爷的事日夜奔波周旋,终于在处决之前,为王老太爷求得一线生机。

      是青城刺史亲自发话的,只要姚致安娶了他的女儿孙妙妙为妻,他便下令青城县令重查王老太爷下毒杀人一案,且担保王老太爷平安无事,清白出狱。

      当时姚致安已经娶了王莹,且是正妻,再娶也只能娶平妻,为了救父亲,王莹答应了。

      可孙妙妙不答应,非正妻之位不可,且不接受除了她还有一个平妻这种事。

      为了救父亲一命,王莹只好自请降妾让出正妻之位给孙妙妙。好在当时姚家嫡长女姚思雨已经一岁多了,姚家其他族人不同意嫡女变庶女,认为这样不吉祥,故而保留着她嫡长女之位,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母所出的姚思雨和姚思云两姐妹,一个是嫡女一个是庶女的原因。

      孙妙妙虽有不甘,可这是族人的决定,她也不敢不从,除非她不想嫁给姚致安。

      孙妙妙嫁进姚家后,很得姚老夫人的青睐,很快便学着管家,掌管了中馈。孙妙妙心思活络,姚家的庄子田地,王莹的那些陪嫁店铺在她手中都经营得不错,加上王莹的那些还没被花完的陪嫁银子和王老太爷的日常照顾,姚家又慢慢富足起来。只是姚思雨的嫡长女身份一直如同一根刺卡在孙妙妙嗓子里,总使得她是明里暗里地欺负着王莹母女。姚致安靠着孙妙妙的父亲孙刺史提拔他,几乎对孙妙妙欺负王莹母女的事不闻不问。

      而靠着裙带关系,姚致安也很快从顺江调职到了青城,做了刺史府的录事参军。只是这录事参军一职,一坐便坐了十年,再没上调。

      回想完往事,思雨也终于吃饱了,放下了筷子,嘴角讽刺地翘起。

      姚家能有今天,全靠她母亲的嫁妆和外公的支持,可他们竟然反过来这样对待她们,这笔账,她一定会向姚家一一讨回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姚府往事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