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先人 ...

  •   年轻时看资料,美国的中小学生留作业,有要求孩子们追寻家族根源的内容,印象很深刻。虽说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可是明白自己从何而来,那种厚重的归属感还是挺让人向往的。时间是最犀利的雕刻刀,多么平凡的族系上溯3、5代之后,都会平添上一种沧桑的色彩,历史感十足。
      父亲和母亲的祖上都落籍辽阳,是过去所谓“黔首”、“庶民”,建国以来称呼的“老农民”,实在乏善可陈,太过平常。以至于现在想起来,我对历代祖先,大多数连名字都不知道。然而即便是这样的小人物,在历史的尘烟中也会变得朦胧神秘起来,让自己不免会偶尔出神,凭借着从长辈处听来的一鳞半爪的描述,想象起某些先人的形象来。
      老实的“大掌柜”
      父亲的家族是经由云南、山东、关外辗转迁移而来。原因以及各次迁移的时间,已经堙没无考。倒是一个朋友曾经笑着打趣说,你家没准是清朝灭吴三桂时候,打从云南调出来的三藩旧兵马呢。是与不是,可以留待自己空闲时编出无数可能的故事自娱。
      至于有具体事迹可考的(父亲和爷爷讲过一点),大概从爷爷的父亲,我的太爷爷开始。这位老人家在村子里算一位有点影响的人物。因为他有出息、有见识,居然离开了在土里刨食的祖业,到城里去学做买卖了。而且——最后升格成一位店里的“大掌柜”。
      在那个时代贫穷的村子里,一位城里的“大掌柜”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大人物”。平时大家是看不到太爷爷的,只有逢年过节,太爷爷才会赶着马车,拉着年货,也带着一年赚到的钱,高高兴兴衣锦还乡,迎着村子里人们羡慕的目光,高高兴兴回家过年。路上谁看到了他,都会上赶着尊敬地打上一声招呼。
      太爷爷的出现给家里带来了不一样的气息,一是让家里有了比较富裕的物质积累,变成了村里的富裕户,盖了房子,打了粮食,攒下了几个金戒指、几块银元这样的硬通货,虽然很少,但总是有了底子,即便后来岁月艰难,历经饥荒动荡,家里人也没饿过肚子。二是太爷爷爱书,他陆陆续续从城里买回了一阁楼的书,给家里的孩子和书本结交提供了事实上的可能。从爷爷到爸爸,他们从来都不缺少小时候悄悄爬上阁楼,小心地抽出两本闲书背人偷看的记忆。客观地说,太爷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升了我家的整体档次。
      这样一位“成功的商业人士”,真叫人一提起来就满怀崇敬,初听到了太爷爷的故事,我立马脑补出各种《大宅门》、《大掌柜》、《乔家大院》等电视剧里面出现的各位掌柜形象——精明强干、八面玲珑,句句话里含着深意,从来都占着便宜不会吃亏……
      可是,真实版的“大掌柜”却真真打破了我的想象。闲来与爸爸聊天,听他讲起了太爷爷当年的光荣,我也极度兴奋,就和爸爸说起了对太爷爷形象的猜测——结果爸爸当即就笑了场啦!他说:“没那码子事,你太爷爷啊,就是个老实人,老实得都没法说啦”。还举了个例子:当年的家乡,曾有几方兵马互有进退,一会儿你占领,一会儿我占领。一次占领者忽然来了兴致,叫来老板姓询问是自己好还是对手好。倒霉的太爷爷被选中答话,结果嗫嚅半晌,神差鬼使地挤出了一句对手好。当即领到了结结实实一记大耳光,并被勒令重说占领者好。就是这样,老爷子站了半天,憋出一脑门子的大汗,吭吭呲呲,就是没有憋出这句话来。当时我就傻傻地问爸爸:“是不是太爷爷有倾向啊,坚决不说占领者好啊?”却被爸爸笑话了一通:“老百姓那那么多想法啊?你太爷爷也不是不想说啊,只不过敷衍人的话他就死活说不出来!”
      故事听得我一愣一愣的,心情颇有点复杂:一会儿想说那个年代的人还真厚道,老头这样,大兵们最后还能放他一马,过后也没说来点报复什么的。一会儿想说,原来还有这么老实得都不会说假话的“大掌柜”吗?这个和心目中的“掌柜”形象差距也太远啦……
      有时候,我真心怀疑,这样的大掌柜专业技能好像有点差啊,怎么可能上位啊?不过回头一想,或许这就是那个年代淳朴的魅力吧,连这么个老实人都能当上“领导”。估计有一个不会说假话的“大掌柜”,这个店里的“假奶粉”、“假品牌”肯定不能太多……
      传奇太姥姥
      说过了父系,再来谈谈母系。如果说太爷爷的特点是忠厚老实,我所敬佩的太姥姥则是用自己的一生阐释了“公平硬气”这四个字。
      太姥姥其实命挺苦,也挺传奇。本来是大户人家的闺女,当初家门口半条街的买卖店铺都是她家的。可是就在家里的长子成人要说亲的档儿,那个诡异的名叫“命运”的家伙出现了!先是受媒婆欺骗定下了个跛子姑娘,娶亲的时候家里半条街的商铺都在突如其来的大火中化为灰烬。
      自此,太姥姥家骤然衰落,太姥姥也许不到好人家了,只能嫁到太姥爷家来当继室。太姥爷去世那年,他们的长子只有12岁。就这样,太姥姥一个年轻的农村寡妇,拉扯着丈夫前妻留下的女儿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耕种为生,艰难度日。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院子里住着的亲戚想要挤走太姥姥(逼她改嫁),独占祖传的房产,针对孤儿寡母处处刁难——太姥姥上街卖菜,他要人前人后说这菜不好、秤不足,种种捣蛋;太姥姥的小儿子到城里纺织厂去做童工早出晚归,他就把院门早早锁起,逼得小小的孩子每天跳自家的院墙出入……
      面对这样艰难的日子,要强的太姥姥一声没吭,二话不说就肩负起生活的重担,顶起了男人的营生。每天起早种菜、上街卖菜、养猪养鸡,收拾家务,精心侍弄起菜地(当时太姥姥家里是菜农),里里外外一把抓,养活了一家四口,还供给大儿子到县里读上了师范学校。就算每天卖菜时在旁边摆摊子的坏亲戚时时捣蛋,太姥姥质优价廉的蔬菜总要比他的卖的更快、更多……。农村的寡妇难做,可太姥姥一家孤儿寡母,却难得一个村子里的乡亲提起“村前的赵寡妇”,没有不挑大姆哥的。
      太姥姥处事公道,爱保护弱小,带领着几个孩子抱成一团过日子,生活虽然艰难,却格外和睦温馨。虽说是“后妈”,可是她对前妻留下的女儿格外照顾,视如己出。据说,当时家里要是偶尔得到一块糖,太姥姥都会一咬两半,先给大闺女一半,剩下的再平均分给两个儿子。
      有了太姥姥的榜样,兄弟俩对姐姐同样尽心尽力。听老人讲,姥爷的大姐嫁给了一个憨厚的农民,后来被鬼子抓壮丁抓走了。在当时那就是有去无回!虽然想救人,可是本身是无根无蒂的农民,即没门路,周围更没人敢去和鬼子兵打交道。急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大姐回到娘家嚎啕痛哭不止。正在县里读初中的姥爷只有十三岁,听到这事儿,鼓起勇气瞒着家人偷偷跑到鬼子营地,千方百计地和站岗的鬼子结识、搭话。最后,居然真的救回了姐夫,被周围的亲戚邻里叹为奇迹!
      在太姥姥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儿女们格外亲密,犹如同胞。大女儿对太姥姥非常孝顺,在太姥姥去世前,里里外外都是大女儿伺候照应,寸步不离,一直伴随了太姥姥到了最后……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想,对于太姥姥和她的一家来说,艰难而平凡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种磨练和砥砺。经过它的考验,软弱卑劣的人或许会慢慢沉沦,可是那些善良坚强的人们,他们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则会被打磨成型,更加熠熠生光。
      蒲苇韧如丝
      姥姥是我相处时间最长的长辈。
      姥姥家的平房里干净整洁,和乐融融;姥姥家的院子里有果菜瓜架、鸡鸣啾啾。整个学前阶段,姥姥家就是我的“百草园”。
      “百草园”里的仙女就是姥姥,尽管她是个最平凡不过的家庭妇女,在我的记忆里,姥姥瘦弱、清秀、干净,性格温和,与世无争、心灵手巧。姥姥自己种菜园子,青葱的芸豆、红艳的柿子,金灿灿的玉米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姥姥自己养鸡,用白菜剁得碎碎的再混上玉米面和鸡蛋壳碎末做成鸡食喂鸡,至今我还记得每天捡到雪白鸡蛋时的喜悦。姥姥做菜做汤从不加什么乱七八糟的作料,可不知道为什么味道极好。姥姥自己絮棉被、裁棉袄,每当临近冬天,姥姥把布料放在炕头上,比划几下就下剪子裁出棉衣大样,接着絮棉花、缝针线,两三天时间,一件棉衣就变魔术般的出现了。闲来没事,姥姥就纳鞋底、做鞋面,做布鞋,我4、5岁前的小鞋子,都是姥姥一针一线做出来的。小时候,看姥姥做活是我最喜欢的消遣。姥姥做棉袄的盘扣,随手捡起棉布碎料滚成细长条,固定好一头,随后边绕边缝,手势漂亮得像飞舞的蝴蝶,一会儿功夫,一粒疙瘩头布扣子就变来了。还记得自己曾经眼馋别人家孩子的布娃娃,也吵着要,家里没钱买那个,姥姥就找出一只布袜子,把棉花填进去,再缝出眉眼,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布娃娃,让小小的我破涕为笑,高兴不已……。
      有时候姥姥会给我讲过去的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可是讲到别人的时候格外生动,讲到自己,却从来都真心地说,自己身体不好,做不了什么,家里都是父亲、丈夫、婆婆和孩子做主来着的,自己一辈子过得都是轻松省心。
      其实,姥姥的人生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平静。姥姥17岁出嫁,不到40岁守寡——姥爷在一次公出时,被一辆开上了人行道的汽车撞倒,永远地离开了心爱的妻子和4个孩子。当时,他们最大的孩子上初中,最小的孩子还在襁褓,一家5口只能依靠姥爷微薄的抚恤金生活。
      姥爷去世后,姥姥一个人勉力支撑这个家庭。听妈妈讲,为了照顾儿女,原本气管哮喘严重,有时咳得连床都下不去,最怕冷气的姥姥在严冬腊月的日子里总要起个一大早,到外间屋里冒着严寒生起炉火,让孩子们能够在温暖中穿衣起床;为了保证火炕的暖和,姥姥自己学会了盘炕,扒炕砌炕再不求人;困难时,姥姥就爬树撸捋榆钱混在面里做团子给全家人吃;姥姥还和邻居一起去盖房子的工地当小工,从呵吃带喘全靠邻居照顾,练到能从平地把砖头扔上二层楼,不拖别人的后腿;姥姥还到布鞋厂、玩具厂做过工,给别人家带过孩子……直到后来姥爷的单位考虑姥姥是家庭妇女,没有收入,每月给她们增加了一些补贴,才保证了姥姥家的基本生活。
      可是就在最困苦的时候,姥姥也从没向邻里借过一分钱,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可是当邻居有用钱的地方时,她准会从自己紧张的预算里再挤出一部分,帮助别人。□□的时候,爸爸因为养病住在姥姥家里,同事来看望他,姥姥尽力招待,临走时还把自己省下来,当时难得一见的罐头送给了他,让爸爸的同事十分感动,一直念叨了好多年。
      后来姥姥的儿女们上山下乡、婚丧嫁娶,又经历了许多故事,然而生活中再多的波动,姥姥却永远是那个样子,温和、平静、毫无怨言地顺应着命运的安排,柔韧无比地承受住生活的考验。
      所有经历的苦难在姥姥的心头似乎从来留不下痕迹,她讲过的故事中,更多地都是各种温暖愉快的事情:婆婆对她十分疼爱,手把手地教她怎样种菜;邻里们热心关切,胜似亲人,大家出去做工、甚至捡垃圾卖垃圾都会不忘叫上她一份;还有孩子们孝顺能干,大女儿还上初中就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代表家庭出面办事,二女儿还在小学就把家务活全包了,从不用她心……,而那些艰难的时刻,不过是那些故事中一段平淡的过渡,顺理成章的背景。因为——日子本来就是该那样过的。

      平民草根也有自己的传奇,我隔着久远的年代与先人们对视,好奇于他们的行动,感叹着他们的经历。同样筚路蓝缕,他们没有创立显赫的事业,甚至连名讳都没有留给子孙,只有片段的故事,让我们在有心的时候,可以慢慢品味。
      忠厚、坚强、柔韧、勇敢、顺天知命、随遇而安……所谓“克绍箕裘子承父业”,我想,我和自己的孩子,必将传承这些性格和品质,作为我们的行事之本、立身之源。只因为,我们的先人已经于许久许久以前,把这些东西写进了家族的血脉深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