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童年之——玩具 ...
-
小时候生活物质不很富有,而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玩具是他除了生理需求之外的最大需求,所以妈妈总想着法子的满足我对于玩具的需求——在尽量不花钱的情况下。
我小时候村子里电视还是个稀罕物,我家是村里第二家买电视机的,那时候还没有闭路电视,是用室外天线接收信号的,只有晚上六七点到十二点之间和周末才有信号。我仍然记得我家屋子里挤满了看电视的人,男人们大多抽烟,而女人们大多带着孩子来,小小的我被挤到屋子角落坐着。我那时候还看不懂电视的内容,当电视剧开始的时候人们都静悄悄的,我慢慢开始打瞌睡,一会儿广告开始了,人们松懈下来,大声讨论剧情,一群人痛斥剧里面的坏人,为那被蒙蔽的好人担忧,此时我又不得不被吵醒。然后,等到电视剧又开始了,人们又变得静悄悄,我慢慢又开始打瞌睡,广告来了又大声说话,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村子里一大半的人家有了电视机,我才得到了正常的休息。
白天电视没信号,玩具便几乎占用了我的一切时间。农村孩子,家里一般不会花钱给买玩具,都是家长给手工做的。女孩子就是毽子、沙包、娃娃什么的,男孩子就是陀螺、铁环之类,男孩子的游戏很多都不用玩具,有时候去玩水,有时候是跑圈圈,抓鱼抓青蛙也不在话下。
我的第一只娃娃是妈妈手工做的,眉毛鼻子都是绣上去的,手脚衣服都是拼布,头发是用黑色的细毛线做的,娃娃样子很好看,可惜的是我就玩了两天,邻居家的猪跑到我家,抢了我的娃娃去咬坏了。我那时候小啊,人还没猪高,不敢上前去抢回我的娃娃,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娃娃葬身猪嘴变成了一堆破布。
之后的第二只娃娃,是爸爸为了安慰因为失去第一只娃娃而伤心的我而买的,可惜曾经沧海难为水,它不可能比得上我的第一只娃娃。
我小时候过家家用的“厨具”都是家里用坏了的小破碗、小盆子之类,和小文她们一起玩的时候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厨具”,对那时候的我来说,每一件“厨具”的重要性都和现在我们家里的新厨具一样。我还记得小文恶霸地拿走了我的一只小破碗,我去找她要了几次也不还我,害我伤心了好久,也生气了好久。
后来上小学了,大家开始玩丢沙包、跳皮筋。沙包都是家里给做的,用布做个小兜儿,把小米或者高粱塞进去,再把口缝住便是一只沙包了。而做皮筋就比较简单了,废掉的红红的自行车内胎,用剪刀剪成一条细细的带子,两头系上便是橡皮筋了。
到我大一点的时候,沙包是我自己做的,刚开始不懂,里面装了玉米,玩的时候打在身上那叫一个疼啊。
毽子是用几个铜钱做底座,用布包好缝上,中间的孔可以缝细细的管。小管是村里的医生家里要的输液用过的管,剪小小的一段用,一头劈成四瓣,分别缝好固定在铜钱做的底座上。毽子上的羽毛是逮了家里的公鸡剪的毛,专拣靠近屁股那的漂亮毛毛,村里漂亮的大公鸡基本上都会被剪毛。毛毛插在固定在铜钱底座上的小管里面,一个毽子就大功告成了。
那种毽子有一个不好之处,玩的时候毛毛容易被拔出来,有时候踢着踢着手里抓了一把鸡毛,底座不知道哪里去了。
那时候跳绳用的绳子肯定不是现在小孩子用的这种,是家里大人们绑东西用的,闲置的时候可以用来玩耍,当然农忙的时候也偷偷拿走去玩,玩完了再偷偷放回去,大人还以为自己乱放找不到了呢。
记得又一次我们到南南家玩,她家里翻了半天没找到一根绳子,我们就偷偷把她家栓羊羔的绳子解了去玩。后来羊羔跑丢了,我们几个孩子的家长都去找才找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