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第 37 章 ...
-
凌依准备去看云南的孩子。听说凌依要去云南,国栋说他也正想开辟云南的市场,便跟凌依一起奔赴云南。
凌依捐助的两个孤儿,都在农村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国栋不知道依靠什么途径,到达云南后便租了一辆老吉普,按照凌依在网上截下来的地址和电话,顺便在机场买了张地图就陪着凌依往一个目的地出发。当夜就赶到了孩子所属的那个县城城关,但来不及赶到乡下去了,便在招待所住了一夜。
次日起来,凌依和国栋去买了些文具和食物,还给孩子买了几件衣裳,便出发。村里的支书和村长知道他们要来,便把两个孩子和孩子长辈召集到村支部里,因为孩子家里没电话,凌依都是靠村长支书帮忙才能偶尔跟孩子及她们的奶奶聊聊,钱也是寄到村里代转,因为老人们不会写字,连汇款单都没法签字,孩子又连身份证都没有,寄钱也拿不出来。
凌依没有想到村里人对她的到来如此慎重,到了村里,大人小孩都围观上来,还有几个母亲拉着自己的孩子,刻意在凌依他们前面晃,凌依知道她们都羡慕自己捐助的两个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遇到这样的好人。
对,好人,他们一致认为凌依是“好人。”那么简单而朴素的两个字,可凌依忽然觉得自己有种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她配被称为好人吗?自己每月数千的收入,可自己又做了什么贡献,自己那点劳动价值,真的值那么多钱?何况,那工资,本来就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是从农民手上剥夺上来的,她不过是将羊毛还给羊而已。亏得有些人还厚颜无耻地辩解警匪一家是因为工资低廉。
村长和支书执意要留凌依和国栋在村里吃饭,可凌依知道那些招待费里,也有孩子家里的血汗,她坚持要去孩子家看看,于是一行人陪着她和国栋,在乡间的小路上转了半天,终于转到一个孩子家里。
屋子里很黑,因为前后都夹着别的人家。屋里开起15瓦的灯,高高地挂在破旧的梁上,屋梁有些久远了,黑乎乎的。凌依走到房里唯一的一张桌子前拧起桌上的竹篾菜罩,看见两蝶腌菜,还有碗冰带鱼,但又窄又薄的带鱼几乎没有肉,而且基本被大蒜叶子淹没了。凌依看着那么暗的灯,转头问孩子:“你在什么地方做作业?”孩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是的,阿姨,就在这桌子上。”
“就这盏灯?”凌依指着头上的灯。
“对,”孩子的奶奶赶忙回答。
边上的一个中年阿姨接着说到:“这灯是我家里给她们牵过来的,这电费,唉,我也就算帮帮他们了,都是我替他们交的。”
孩子奶奶一边附和着一边谢着:“多亏了你们,好心的人啊。”凌依看见老人眼底蓄起潮意,但硬忍着没有落泪。心理难受得不行,拉着那中年村妇的手:“阿姨,麻烦您改日给他们换个60瓦的灯,电费我来给孩子交,啊,多谢你照顾他们,以后也麻烦您了。”
凌依忽然觉得孩子是她的责任,谁对孩子好,她都该替孩子道谢。
凌依听村长和支书说过,两个孩子的奶奶都很要强,对孩子的教育也很严格,孩子的成绩很好不说,都特别懂事争气。凌依原来还想在去另一个孩子的家,后来终于没去,说是很远,山路难行,进去了怕是夜里都赶不及出来,到时总不能住在孩子家。凌依并不介意住,可是那样给孩子添的麻烦只怕不少,她不是来给人添麻烦的。
给孩子的东西分好了,还分了点给边上一直跟着他们的孩子们。国栋一直保持沉默,要走时帮助凌依和孩子及奶奶爷爷们合影,最后他拿出身上所有的现金,留下100路上添油,剩下的也平分给了两家的孩子。
村里人目送他们出村,走了好远还在村头站着挥手,那两个坚强的奶奶也终于忍不住,一边抹泪一边握着凌依的手:“好人啊,好心人啊。”凌依强忍着,打点起笑容跟孩子说再见,孩子哭得唏哩哗啦的。国栋倒了车子过来,凌依一拉开车门,眼泪滂沱而下。
国栋默默地看着她,其实他原来一直不知道凌依捐助孤儿的事,这次他才明白,其实凌依在日本留学时就开始捐助希望工程。他也是第一次看见凌依掉眼泪,借来的车子上没有常备的纸巾,他摸了几个口袋,终于找到一包纸巾递给凌依。凌依吸吸鼻子,接了过来,不好意思地对他笑笑:对不起。国栋沉重地摇摇头:“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要做那个决定了。”
凌依擦干眼泪,点点头:“活着就是受苦,如果保证不了孩子幸福,我宁愿不要她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