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南北朝妃嬪等級 ...
-
南北朝
南北朝時南朝的宋、齊、梁、陳皆承晉制,但名稱略有變更。
南朝宋
南朝宋宮制在皇后以下有: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位視三公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散號:美人
孝建三年世祖改號為:
三夫人:貴妃(位比相國)、貴嬪(位比丞相)、貴人(位比三司)
九嬪:淑妃、淑媛、淑儀、昭儀、昭容、昭華、婕妤、容華、充華,位視九卿
散號:美人、中才人、充衣等
後經太宗多次改號,最後定為: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
五職: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號:美人、中才人、才人、良人、充衣等
南朝齊
在南齊太祖建元元年,經禮司奏請而設置;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
九嬪;修華、修儀、修容、淑妃、淑媛、淑儀、婕妤、容華、充華
散位;美人、中才人、才人
建元三年,皇太子的東宮內,增設三內職,為;
良娣,位視開國侯
保林,位視五等候
才人,位視駙馬都尉
在之後的南齊世祖的永明元年,經禮司奏請,新增貴妃位號,並將九嬪中的淑妃位號獨立出來,並將兩個位號加上新的規制;
貴妃、淑妃受以金章紫綬,並配窴玉
淑妃和貴妃為次於皇后之位號,且位視三司
永明七年,又增設昭容填補九嬪中的空缺。
南朝陳
陳朝建國後,陳高祖以樸素自居,因此對於後宮位號並無詳細定製。
陳世祖天嘉初年才有了較詳細的宮制;
皇后一人
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等,各一人
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容、昭儀、修華、修儀、修容等,各一人
五職;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散位;美人、才人、良人,皆無定員
北魏
北魏太祖後宮簡樸,只設夫人,不論數目多少,但眾夫人之間仍有一定的品次。
北魏世祖又稍做增加為;
皇后一人
左昭儀、右昭儀
貴人
椒房
在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漢化政策同時,改革後宮制度,後宮位號皆位視朝中官員;
皇后一人
左昭儀、右昭儀,位視大司馬
三夫人,位視三公
三嬪,位視三卿
六嬪,位視六卿
世婦,位視中大夫
御女,位視元士
又置女官以掌教後宮典儀;
內司,位視尚書令、尚書僕
作司、大監、女侍中,位視二品
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位視三品
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位視四品
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位視五品
北齊
北齊初僅有夫人、嬪、御等位號,北齊世祖在位期間,兩后並立,又大量增設後宮位號,名號之繁多勘稱中國歷朝之冠。
北齊世祖於河清年間制定新宮制、北齊後主又設左娥英、右娥英於昭儀之上,最後北齊後宮宮制為:
皇后一人
左娥英、右娥英,各一人,位視左右丞相
淑妃,一人,位視相國
左昭儀、右昭儀,各一人,位視二大夫。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為三夫人,位視三公。
上嬪:隆徽、光猷、昭訓,位視三卿。
下嬪:宣徽、宣明、凝暉、凝華、順華、光訓,位視六卿。
二十七世婦:廣訓、修訓、靜訓、敬訓、敬婉、'敬信、昭寧、昭華、婉華、芳華、芳猷、正華、光正、茂光、明範、明信、明淑、弘猷、弘徽、令則、暉則、暉范、貞范、艷儀、曜儀、曜德、和德,皆各一人,位從三品。
八十一御女:茂德、敬茂、茂范、妙范、修范、英范、暉章、瓊章、瑤章、良媛、良信、正信、柔華、思柔、令儀、秀儀、慎儀、妙儀、婉儀、修靜、茂儀、潤儀、麗儀、弘儀、肅儀、穆儀、穆閨、穆華、明懿、崇明、明訓、明艷、敬順、崇敬、修敬、敬寧、昭順、昭容、昭慎、穆光、曜光、光范、內范、艷光、媛光、彭媛、肅容、靜肅、肅閨、懷順、懷德、貞懿、貞凝、貞穆、貞媛、貞慎、弘慎、徽淑、徽娥、弘艷、艷華、婉德、明婉、艷婉、芳婉、凝婉、修媛、修禮、英淑、淑懿、淑猗、承閒、修閒、閒華、麗則、柔則、良則、妙則、訓成、寧訓,皆各一人,位正四品。
此外又置才人,采女等散號。
北周
北周初只設五夫人,但後來北周宣帝無道,五后並立;
天元大皇后;楊麗華
天大皇后;朱滿月
天中大皇后;陳月儀
天左大皇后;尉遲熾繁
天右大皇后;元樂尚
其餘後宮位號多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