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惟愿长恨在我心 ...

  •   那时的大唐威震四方,那时的大唐四面楚歌,那时的大唐是一个女子永远的噩梦。

      长生殿里,柔情似水;马嵬坡下,肝肠寸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一曲长恨今犹在,犹记当初,华清池洗,三千宠爱独为卿。

      从17岁到38岁,一个女子的命运就这样与整个大唐牵扯起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一年,武惠妃洛阳选妃,从此——杨玉环正式闯入中国的历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或许,容貌才是一个女人一生最大的羁绊。天生丽质的女子,重色风流的帝皇,掀起了一个时代的血雨腥风。

      后人大都将安史之乱与杨贵妃联系起来,却忽略了一个时代的气数,那是大唐的气数,居安思危,太过平静的生活之下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阴谋,杨玉环不是慈禧,不是吕后,更不是武则天,掀不起多大的惊涛骇浪。或许《长恨歌》本就是想要为杨玉环平反,那只是一个女子不平凡的一生。在那样的男权时代里,一个女子又能如何?但求安心而已。从寿王妃到太真道妃再到贵妃,一个女子,所能求的无非是安安稳稳的一生罢了。

      帝王的心思和权力,是不可抗拒的,无论后人怎样评说,一段有悖人伦的恋爱就这样因皇权至上发生了。“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才是一个女子想要的,有一个爱自己的人,给自己一个安心的生活,一切足矣。不管最初的起因到底是爱还是色,早已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白居易告诉了我们一段天下女子都想拥有的恋爱。“金屋妆成娇侍夜,春从春游夜专夜。”即使用古人的笔,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女人最幸福的时光。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终于走到了天宝十五年。

      梦里芳华皆落尽,山盟虽在,锦书何来?千年风霜今已残……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乱世容不下倾城之貌,如花笑靥。江山社稷与绝代佳人面前,誓言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那一刻,帝王的宿命成了束缚他们的枷锁,马嵬坡下,绝望的男子赢回了自己的江山,却失去了一生得挚爱。“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政治之乱,用一个女子平定了下来。

      安史之乱,乱了国家,乱了人心。“当时七夕笑牵牛。”说的如此的简单,这一刻,这个孤独的男子却连牵牛都做不了。“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金戈铁马都已放下,玉环,你可听见你的三郎在深深的呼唤,上穷碧落下黄泉,你可听见?

      三尺白绫的噩梦终日纠缠着他,他还如何再有颜面去见她?“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连上天仿佛都不忍,于是临邛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忽闻海上有仙山。于是便有了七月七日的长生殿。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爱情绝唱在白居易这里终于有了结局,用一个传说告诉了世人最简单的道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回头想想,这段情或许不被世人祝福,但天下间所有的女子都愿做一回杨贵妃,感受一下万千宠爱;所有的男子都愿做一回唐明皇,遇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白居易娓娓道来,轻轻地告诉我们: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看待他们二人的爱情,不能参杂任何的政治利益,政治里的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再一次回到马嵬坡下,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女色误国?红颜祸水?不,不对,这是众将士口中所说,其实从长恨歌的开篇我们已经看了出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只是天下间有那个臣民愿意承认自己的皇帝昏庸呢?于是,最好的解释便是女色误国。从妲己到褒姒再到妹喜,男人给了这些女子最大的残忍,却遗忘了他们的陛下,忘记了谁才是真正祸国的根源。

      《长恨歌》全篇没有褒扬或是贬低他们任何一个人,或许是同情,或许是了然,他下笔的时候,对杨贵妃多多少少留了一些情面,不再如文人骚客版一味的贬低,用自己的感情告诉了我们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故事背后的悲欢离合。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所以,白居易给了我们一个美丽的传说:钗留一股合一扇,钗劈黄金合分钿。

      海上的仙山,愿我们大唐的仙子在那儿得到毕生所求的安稳,在遥望国土的时候,可以想起长生殿里那个孤寂的男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