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五十、王爷造反忙 ...

  •   这世上有很多种职业,有种地的,人们称之为农民;有做买卖的,人们称之为商人;有教书育人的,人们称之为先生;有读书考取功名的,在朝廷为官。但是,一种人,他们既不种地也不经商,不当官也不做先生,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职业——做谋士。

      他们饱读诗书,从而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看待世界也更客观更理性。
      平时看起来他们对社会没什么贡献,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不论什么朝代,不论你是谁,想要干点大事业(谋权篡位或者起义造反)就少不了这些人。

      方光琛和刘玄初无疑就这一类人。

      吴三桂请方光琛,第一次矜持,没说出真实想法;第二次直白,直截了当的告诉方同学自己要造反了,一起来吧。结果被拒绝了。吸取上两次的经验,吴三贵又来了。这次来,他没拉方同学入伙,而是很诚恳的告诉他,自己的计划,自己已经决定造反了,也知道这实在不是什么保本的买卖,对老朋友不入伙也表示很理解。

      这样一来方光琛反倒蒙了。

      嗯?

      这是怎么回事。

      吴三贵一笑,说:“此次吴某到此,是想向方兄请教一二,还请方兄看在你我多年挚交,不要推脱。”我不请你入伙,我请你给我出点主意,总行吧?

      人家大小也是个王爷,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要是这样说,自己还不同意,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再说方光琛本不是真心反对吴三贵与朝廷决裂,如果他真是那么孝忠朝廷,他当时就不会对吴三贵说那一番康熙是菜板他是肥肉的话了。之所以前两次都没答应入伙,实在说有所顾虑,第一顾虑的就是吴三贵的决心,第二就是考虑造反这事非同小可,一旦踏上贼船再想下来说万万不可能的。

      但是自从上次吴三贵甩袖子走了之后方光琛自己也在想,就算自己不参加,朝廷就能放过自己?人在社会混,总要给自己找个组织,要么是普通良民,要么在朝廷为官,而一上两种都不适用与方光琛,所以他只能为自己找另外一条出路,找一个靠山,而吴三贵无疑是他最好的靠山。

      所以当今天吴三贵再次站在方光琛面前的时候,他心里实际上已经倒戈到吴三桂那里了。

      方光琛和吴三桂都不是拖延的人,定下来之后两人说干就干。

      既然要反,那就要多拉几个人下水才好。

      而此时最好的盟友便是另外两个被撤的藩王了。

      方光琛真的庆幸康熙此时年纪尚青,年轻人做事总是要有一点冲劲儿,有一点血气的。若是康熙此时再老道一点,把三藩逐一瓦解,就算吴三桂有造反之心,仅凭他一己之力,想必也要从长计议。

      所以,方光琛和吴三桂商量了一天,决定联合福建和广东,再加上四川,这样一来,整个南边基本就算搞定了。

      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再以此为大后方,去攻打其他地方也算易如反掌的。

      造反的大纲拟定好了,吴三桂觉得很满意。

      带着方光琛下馆子搓一顿。

      坐在饭桌前,方光琛想起一个人,问道:“怎么不见玄初兄?”

      要不是方光琛提醒,恐怕吴三桂快要把这个刘玄初忘到脑后去了,答说:“他啊,已经外任盐井提举了。”

      方光琛这才。知道,原来吴三桂瞧不上刘玄初,把他打发到远处,眼不见心不烦哈。

      方光琛道:“王爷可曾记得上书朝廷之时玄初兄向王爷说过什么?”

      吴三桂哪能忘啊,说:“怎能不记得,他说老夫若上书请辞,朝廷必朝上而夕调。”

      方光琛故意叹气,道:“没想玄初兄所言应验,我真是心中有愧,若我当时也能有次眼里怕是此时。又说。另一种局面了。”
      吴三桂也意识到刘玄初的能力 ,说:“既然刘玄初是个有能力的,本王将他找回便是了。”

      方光琛道:“玄初兄眼力深邃,王爷。当委以重用,定能成事。”

      吴三桂和方光琛非法集会之后,吴三桂便回府了。
      相对于以前的好吃好喝好睡,现在的吴三桂是吃不香,喝不下,睡不着了。

      饶是他一辈子造了好几次反,但毕竟现在情况不同了。以前反叛明朝投靠李自成,那个时候明朝正在风雨飘摇之际,后再弃李自成投奔皇太极,那是李自成已经是轻弩之末。现在不一样,自顺治称帝入关,他的宝贝儿子接了班,现在的大清基本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大统一的时代,政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对于造反能否成功,说句良心话,吴三桂也是心里没底。

      所以,吴三桂不想造反,他已经69岁了,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在疆场上厮杀拼搏了半个世纪,如今坐镇云南,风景秀美,有车有房,有老婆(不止一个)有儿子(也不少)手下还有十几万人,自己还能铸钱晒盐,天高皇帝远,谁也管不着他,就这生活条件不是天堂,胜似天堂啊。如果康熙不撤藩的话,他一定会老老实实的在云南,打打太极拳,看看报纸,上个老年大学什么的安度晚年。

      只可惜,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了康熙这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货。

      吴三桂造反实在不是因为伟大的理想抱负,他只是想保持自己现在的生活水平。

      当刘玄初被吴三桂找回来,吴三桂便请来了方光琛,三个人开个碰头会。

      会议主题很明确:为造反找一个理由。

      对!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造反也不不例外。虽然吴三桂造反是为了自保,但是这个理由不能抬到桌面上公告天下啊。

      舆论很重要。

      你要用什么号召天下?用什么博取人心?

      总要找一个能说服大家的理由。

      方光琛没有看错人,刘玄初的确有两下子“王爷,大明灭亡不久,现在有不少人依然思念前明,如果我们能找到前明遗孤,那些个前明的老臣宿将定能响应王爷的。”

      方光琛坐在楠木太师椅上,略思片刻,轻轻将茶盏放在茶几上,道:“我倒觉得不可行,当初王爷引多尔衮入关,要怎么解释?”

      刘玄初一笑,道:“那是出关乞师,力不足也。”又道:“王爷这些年与杨启隆未曾断了书信,宫中亦有内应,在下认为此时当召回杨启隆,以他多年经营的朱三太子之名助王爷起事。”

      方光琛摇头,却不不再说话。

      一提起这个杨启隆,吴三桂就烦,不是一般的烦。

      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也不知是从哪里,忽然就冒出来这么个朱三太子。整个一假冒伪劣商品,连山寨都算不上。偏偏这个假货还挺能兴风作浪,找了一批异人术士做宣传工作(说白了就是算命先生,这职业历史悠久,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个职业依旧存在)在民间造的声势挺大,搞得吴三桂也不能对他无视。

      不过要拥立他做明室后裔,吴三桂是一万不愿意的。
      吴三桂负手而立,手捻须髯到:“不必,老夫已意自立为王,号令天下。”

      其实吴三桂不愿意借朱三太子之名复立前明,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对杨启隆的喜恶,他有自己的顾虑,正如方光琛所说,当年他引兵入关,可以狡辩说是“力不足也”,可后来为了讨好朝廷,他将永历帝一鼓作气赶到了缅甸,然后又进攻缅甸,迫使缅甸献出永历帝和他的家属,这事儿就不好解释了。所以他索性也就不打复明的旗号,干脆自己挑大旗得了。

      要说造反除了制定大的战略方针之外,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要办,比如说——道具。

      一入仲冬昆明便晴好少雨,这日一大早却飘起似有似无的雨星儿来,城南西山脚下,一处偌大的庭院,青砖的院墙砌立在浓郁的了绿色之中,蔓延到远处,庭院的正门上书着“闲庭彭府”四字,加上这烟雨飘渺的天气和周围深浅不一的绿色让人仿佛觉得是到了江南水乡一般。

      久燥无雨,让今日的细雨一润,这院子里的花木更加开的娇艳起来,一阵风吹过,只觉阵阵幽香隐约而来,那香气馥郁,沁人心脾,让人不免觉得心旷神怡,顾三儿拿着扫帚有一下没一下的扫着院内的青石地面,顺香寻去,就见那一丛从一簇簇的花木间露出几朵淡雅的兰花,在这娇艳艳的花丛里,显得朴素至极,弱不禁风。他是彭府新找来的小厮,这彭府的管家不怎么严厉,宅院的主子彭老爷子更是十天半月见不着一面,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这里便是彭府,宅院的主人彭玖,人们只知道他是外来户,大约是从扬州一带迁居到这里,家业颇为殷实,便在这风景秀美的滇池边置了地,盖了个大宅子,每日深居浅出,甚少与人来往。

      顾三儿来之前也向乡里打听,街里老家说,这人家不简单,是想当年在扬州给崇祯帝做过龙袍的主儿。顾三儿一撇嘴,心说真要是给皇帝做过龙袍,现在还不接着去给皇帝做龙袍,窝在这地方作甚?

      顾三儿听着门外有响动,自他来到这府里就不曾有人来访,今日忽听有车马之声,不免奇怪,便开了门朝外瞧去,只见一辆四辕绿呢马车由远而近停在宅院门前,小厮下车打了帘子,从车里下来一位精瘦白净的中年人。

  •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我懒了,不好意思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