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不要说话 ...
-
写医生文的不少,但真正写得好的不多。医生这个职业实在太特殊了,以致于真正懂得医的人根本无法分出多余的精力去写这样的故事。
一路读来,正如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转变成肾衰的过程一样,进行性地日积月累地慢慢地发酵着,从年少轻狂到成熟通达,从剑拔弩张地对峙到水到渠成般的温馨相爱。很喜欢这样的故事,即使没有激烈的爱情。
忽然想起前段时间热播六六的医生剧《心术》,那些文字早在电视剧之前就读过,也曾有过感触,但却远没有这次的深刻。毕竟一个外行所看到的故事和一个真真实实在学医的作者所触及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深度。福鼠可以说,《心术》是外行写给外行看的热闹故事,而《不要说话》则是真正地在写医学生、写医生、写走在医学这条道路上的故事,即使这故事最后的成功来得太过理想,但依然沉重。
看《心术》会笑会哭,但读《不要说话》时,却是心头一直闷闷地隐隐作疼却无法疏散,那一股酸楚一直逼着眼,紧着喉,压着心,细碎而延绵的疼痛,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总是难以摒驱。
真的感慨良多。
关于医德——
“我从一入学开始,就接受过各种各样的医德教育,一般都会提到奉献、勤勉、无私,很崇高,听起来也很对,但其实细想想就有些不对了。”
“不对是因为太空泛了,很难落到实处。一直没有人给医德下一个更详细一点的定义,其实不是不下,是没有办法下。这些年来,对医生的要求是不断在变的,因为社会是在变的。我们不能用居里夫人的操守来要求现在的人,因为大环境已经不一样了。医生也是人,也有需求也讲究回报,一味要求奉献肯定是不对的,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对医生来说太险恶,医生已经慢慢变成弱势群体了——让弱势群体只讲付出不求回报,肯定不现实。”
“所以说,不能过多地要求,过多要求就成了苛责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做医生是个高尚的职业,所以要有个高尚的道德标准,但这个标准不能靠别人来制定,要靠医生自己。法律是第一位的,但在法律之后,紧跟着的就是职业道德,要救死扶伤,要能为病人着想,凡事凭良心来做——能做到这些,我觉得就足够了。”
关于对待患者的态度——
“患者来找你看病,就是把命交在你手里,没有比这么更大的信任了。你扪心自问,你对得起这种信任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关于现行的医学培训体系——
“他是硕士。”
“连个胸腔积液都看不出来,八年就读出这么一个废物来。”
光是他一个也就算了,”他仍然紧皱着眉,我头一次听到他用这么烦躁的语气说话,“现在的医生,一个两个都是这样,学历越高越不会看病了,离了X光CT什么都看不出来。邓主任的研究生,最高分考进来的,心脏触诊都不会——怎么给人看病?”
“医生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的,视触叩听是最基本的,一双手,一个听诊器,再好的设备都比不了,但是根本没人重视。上次我带他去上课,你知道他跟学生说什么?他说心尖搏动点摸不出来,摸出来了也没用。怎么可能摸不出来!除非是死人!”
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握在栏杆上的指节都紧攥得发白,“叶岩,你记着,一个好医生就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病,不管有没有仪器,有没有护士,都要能治病,能救人。”
关于医闹关于医疗事故——
“我是非这样不可的。这不仅仅是冯依的问题,这涉及到整个心内科。全科上上下下都在看著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他们要的不是一个在出了问题时把他们往外推的主任。现在的世道这麽艰难,我如果不能维护他们,那他们每天想的就只能是如何自保。那会变成什麽样子?拒收危重患者,哪怕肯定要死在路上也会叫他们转院;团队之间互相不信任,在出了问题时彼此推卸责任……你想要这样?”
“我不想。但是你知不知道,这个死者的哥哥是现任的市委秘书长,今天他向我暗示过,如果不开除冯依,我们就不再是下级县市的医保定点单位了。”
“算一算,叶岩,你的患者里有多少是市区外的。一旦没有了下级县市的患者,你们科室的收入会下降多少?医院在负债,而且不是小数目,如果不能扭亏为盈,不要说发展,连生存都是问题。今年全省要重新进行规划,拟将两所医院从三甲降为三乙──在这个时候,你要我怎麽和市委对立?”
透过门上那块小小的玻璃,他看得到里面的场景。他看到冯依那著消毒盘,正专心地为术区消毒。他看到叶岩站在她身边,一脸不忍和犹豫,最终还是像下了狠心一般,在离她很近的地方说了句什麽。
然後冯依停止了动作,抬起头来看著叶岩,整个身体都是僵直的。她脸上带著口罩,唯一露在外面的就是一双眼睛,那对眼睛睁得大大的,流露出绝望和惊惧,就像是濒死的鸟。
消毒盘从她颤抖的手里掉落到地上,夏远转过身去,不再窥视。他觉得在方才的一瞬间,那个二十五岁的女孩某一个部分被永久的杀死了──而充当刽子手角色的,正是他和叶岩。在劝说叶岩的时候,他甚至抱过一点诡异的希望,希望叶岩能更反过来说服自己──然而他没有想到,叶岩竟然这样快地妥协了。
乱世求生时必要的柔软身段。
他对这样的两个人,竟有了些微的厌恶。
以论文审核的标准,这大概是足够算得上抄袭了罢,不过真的很喜欢这些文字呢!看得出来作者对医学也是抱着一颗赤诚的心,也热切希望着我们现行的医疗环境能有所改观,也希望能真正地抛开一切无谓琐事做一名纯粹地救死扶伤的医生。
如果可以,将这一篇《不要说话》拍成电影,一定会比《心术》好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