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做了个梦,把它大概写下来,算是篇大纲文吧
      -------------------------------------------

      故事发生地是欧洲某小国的城市郊区。

      主角是个翻译家,是社交恐惧症和忧郁症患者,每天不爱出门,天天躲在自己的阁楼上。他的房子在郊外,孤零零的一座建在高地上,屋后陡坡下有溪流经过,离其他房子都有些距离。

      万圣夜屋外随着风声传来大声放肆的欢笑,然而突然变成了惊悚的尖叫,他拨开百叶窗看到不远处的楼下躺了一具尸体,一个背影正在离去。

      他在楼上默默关注楼下的进程,围观者和警察们来了又去,找他盘问细节,可他也不能说出大概,只能基本描述一下凶手的背影。

      一个警探在对翻译家做笔录的时候态度非常柔和,翻译家很敏感地察觉到了他的情绪,但并没有特别表示。

      起初他也是嫌犯,但没人会认为凶手会傻到把尸体丢在自家楼下,加之警探在林间发现了可疑的脚印,调查的重点也就转移了。

      起初还会有便衣警察监视住宅周围,但在警探地帮助下,很快这些监视人员都撤走了。

      几个星期过去,人们渐渐淡忘了这件案子。

      但警探却记住了翻译家,他借着学习外语为名,到翻译家家里请教。同时,他平日下班之后还从公共图书馆借了翻译家翻译的作品来看,然后装作一副“啊,我碰巧读过你的书,久仰大名”的样子,借机接近翻译家。

      翻译家没有表现赞许,也没表示拒绝,就在这种默认下,警探的拜访越来越频繁,甚至经常带些食材来翻译家家里做饭。

      警探觉得在翻译家身边的时候会莫名的内心平静,这是他在高压和紧张的工作状态下难得的感受。从最初的困惑,他渐渐明白,自己喜欢上了翻译家。

      而翻译家一直态度温和,彬彬有礼,知识渊博。但警探猜不出他的态度,以及他究竟在想什么。

      某天傍晚,翻译家听到门口有奇怪的声响,以为是警探。推开门却没有人,只在门口发现了一束精致的蓝紫色鸢尾花。

      花之间有一张素雅的小卡片:感谢你说过以及没说过的一切。

      翻译家默默地把那张卡片收起来,把鲜花埋在死者最后躺着的地方。

      之后他没有惊动警探,在网络上对家门口的谋杀案做了一些调查。死者是临近市区的年轻银行家,教育背景良好,家境富有,相貌英俊。他看着那些资料,想起那晚迷蒙之中听到的死者最后的笑声,有一种说不清的诡异。

      后来在饭桌上他假装无意问起案件,警探告诉了他一些相关细节,比如死者被摆放的姿态,和口中被人放了一枝折叠精致的纸花。

      不久翻译家接到一部德语书稿的翻译工作,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侦探小说,笔法妙趣横生。一直翻到打印稿的最后一页签名,翻译家一愣。

      他找出那张神秘的留言卡片,上面的字体和小说作家在文稿最后一页的签名一模一样。

      翻译家看了看在餐厅摆放餐具的警探,不动声色地把卡片丢到火炉里,看它化成灰烬。

      警探离开之后,他开网页GOOGLE了小说作家,了解到他是一名刚出道的德国作家,暂露头角小有名气,作风很神秘,没人知道他的真名。

      翻译家打电话给出版社中介人,中介人说作家是指定他来翻译自己的作品。翻译家问能不能帮忙联系一下和作家谈话,这样有助于翻译工作的进行。

      中介人说作家很低调神秘,不一定会愿意见面,但他可以试试。

      一个礼拜后中介人打电话给翻译家,说你这个幸运的家伙,那作家不仅同意谈话还主动要求安排见面,或许再过几年等他有了名气,那简直是一定的,和他见面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中介人的介绍和安排下,翻译家和作者在一间咖啡厅见面。

      作家出乎意料的年轻,笑容明朗很有亲和力。作家礼貌而疏离地和他探讨语言风格,情节和文法,作者和蔼又健谈,偶尔还会开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翻译家一直是礼貌地点到为止,分别的时候作家说他一直非常欣赏翻译家的翻译风格,和他的文风非常契合,如果可能希望在以后的作品出版里也能和翻译家合作。

      那次见面之后两人没有再联络,翻译家不知作家在想什么,他懒得猜测,也不关心,生活照旧。翻译家和警探日渐熟悉,却没有热络起来,但对警探来说已经足够。

      一切平静,直到有一天,发生了第二件谋杀案。

      尸体在一间美术学院的模型室被发现,和上个死者一样,被勒杀之后摆成双手合十胸前的安详姿态,嘴里含着一朵糖纸折成的百合花。

      和上个死者一样,年轻英俊,没有不良记录的学院客座美术教授。

      翻译家这次在他能了解的范围内搜集相关报道,再细节的调查就不知道了,他也不在意。警探偶尔闲聊时会透露一些内部了解的情报,翻译家听着默默记下。

      那本德语的小说一直摆在书房的桌上,书房没有锁门,只是警探从来不会去看。

      有一天翻译家走进别墅附近的树林写生,他坐在河边给画好的景象添加阴影,一抬头,看见作家悠闲坐在河对岸的石滩上,冲他微笑招手。

      翻译家波澜不惊,他潜意识中总有一天会和作家再见面的。

      两人寒暄中了解到作家虽然是德国人,母亲却是英国人,她在不久前去世,在英国留有房产。作家之前一直独居和他母亲没有什么来往,但他母亲去世之后还是将遗产留给了他。于是他不久前搬来英国,准备在这里暂居一段时间。

      翻译家没有遵从礼貌邀请作家去做客,作家却顺理成章地跟回了翻译家的房子,翻译家也没有表示异议。

      翻译家带作家参观了房子,作家开玩笑说,这原来就是我的小说被翻译成英语的地方,还挺符合我的风格。

      作家说你的英语几乎和母语一样好,其实可以直接用英文写作,就不需要我们这些翻译了。

      作家笑着说,我就是想看你我的努力相结合之后的成果,这就像□□,只有我一个人是办不到的。

      翻译家淡定一笑,没有理会。

      作家从二楼的窗口随意地撇了一眼前不久还躺着一具尸体的地方,笑着对翻译家说,好景致。

      这时候门铃响了,警探又来翻译家家里拜访,和作家擦肩而过,作家握手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翻译家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警探看着翻译家,误解了他目光的含义。

      饭后警探和翻译家在炉火旁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警探情动之下凑过去吻了翻译家,翻译垂下眼睛没有拒绝。警探当他默认了,于是两个人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床上去,在过程中翻译柔和又顺从,警探很满意,却又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第二天,他就用警局的内部系统搜索了翻译家的生平纪录。翻译身家清白,连罚单都没有,警探认为可以放心的和翻译家发展更深层的关系了。

      同时警长还了解到翻译虽然有个显赫的父亲,但是由于他是私生子,所以没什么地位,平时也不和家族来往。

      怪不得他性格那么孤僻,警长希望能慢慢融入他的生活,影响他变得开朗些。

      而此时翻译家正在着手翻译作家的作品,他看着章节列表忽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章节名长度都是一样的。他试着把所有标题排列在一起,竖着读下来。每个字母组成的仍旧是乱码。

      还缺一把钥匙——一个关键词。

      翻译家想了想,用鸢尾(iris)作为替代码去解码,得到了结果。是一串人名,一共六个,其中两人已经死了。

      他找出作家之前出版的处女作,照例解码,依然是六个人名。不过不同的是,这六个人已经全部死亡。翻译家翻阅了相关的报道,发现六个人的死亡日期都在这本书出版之后。

      翻译家仰头靠在座椅上,他想他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但是依旧,他没有和任何人说,生活继续。

      在出现第三具尸体之后案情有了一些进展。尸体在一家脱衣舞俱乐部后门被发现,和前两具做相同处理。死者是家俱乐部的所有者,著名的花花公子。

      这一次案件发生在雨夜,在尸体附近的泥泞中发现了脚印,和黏着物上的一部分不属于死者的人类毛发。但是由于没有对比物,嫌犯数据库里也没有找到对应的人物,案情陷入僵局。

      他们只等待凶手再一次露出马脚。

      这个信息经由警探透露给翻译,此时警探已经习惯在翻译家里过夜,每天晚上,他头枕在翻译腿上,两人一起在壁炉边烤火。他们的关系虽然没有长久的保证,但是已经相对平稳下来。

      对于曾经是特警经历了生生死死的警探来说,这种难得的安稳让他一天比一天更喜欢翻译。

      翻译没有告诉他的是,在第三名死者出现之前,他曾在门口的邮箱中收到一本童话书,讲述了一个乌鸦报答恩人的故事,故事基于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但是翻译家知道他的出处是哪里。

      在警探去浴室洗澡的时候,翻译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发了一封邮件,随后从容地回到床上。

      第二天案情出现了重大突破,一个精神几乎崩溃的年轻人投案自首,在警察局招供他在几年前曾经出于找乐子而将几名贫民区的老人和流浪者殴打致死。重要的是,他有四名同伙,而其中三人经过他调查正是连环杀人案的死者。他发誓当时他们还是未成年,而且已经不再做相同的事很多年了,并请求从轻量刑。

      这样一下将之前疑云重重的被害者间的联系串联起来,警方一瞬间摸到了头绪,有了嫌疑人的锁定范围。

      而重中之重是神秘的第五个人,据自首者的说法,他是五个人中的领头人。他有可能是下一个被害者,也有可能是凶手。

      自首的人说他们五个人是从一个俱乐部认识到,互相之间并不知道真名,而且这么多年过去相貌上改变一定不小。根据他描述做出的嫌疑人肖像并不怎么可靠。

      然而警探却看着那副肖像若有所思。

      当晚警探打了一个电话。

      警方决定暂时不逮捕年轻人,也不将消息公布,而是设置作为鱼饵引诱凶手自己上钩。

      警探在诉苦的时候不经意把这件事透露给翻译家,并告诫他千万不要透露。翻译答应了绝不透露。

      之后警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年轻人身上,他每到一处周围都跟满了便衣。然而几天过去后,没有任何异样,所有被逮捕的可疑分子都被证实是无辜的。之后所有人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

      警方断定凶手大概识破陷阱不会出现了,案件拖得太久越来越不利于公众影响,上级决定提早归为悬案,把自首者推上法庭引开关注重点。

      警探无意间听到自首者和律师的交谈,两人对以前的罪行非但没有忏悔甚至辱骂被害人和警方,认为他们的自首毫无意义警方依旧没有抓到凶手。

      警探对需要捍卫这些人的生命安全觉得很无奈,甚至有些认同杀手的想法。

      自首者被转交看守所的前一天晚上在警局神秘死亡,死因是可乐中的□□。

      然而进一步化验表明,毒素并非下在可乐里,而是年轻人随身携带的润唇膏上。

      可恶,警探想,凶手一定是在暗处观察过,注意到年轻人因为嘴唇干裂而经常涂抹润唇膏,所以不知不觉地偷换了带毒素的润唇膏。因为这种东西很隐私不会交换使用,所以能保证不会意外伤及其他无辜。

      不过由此推算出一条凶手的法则:只杀他认定有罪的人。

      看来我们的凶手也不是一个全然的恶人,警探看着卷宗想,但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取代法律,我还是得缉拿你归案。

      无孔不入的媒体得到了案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时间关于连环杀手的传闻铺天盖地,媒体甚至还给神秘的杀手起了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代号。

      而警方的调查重点还是放在之前被害人们的亲友中间,认定他们之中一定有人说谎,但没有一个人的DNA检测符合犯罪现场发现的。

      侦破陷入僵局,可警探却觉得良心上的紧迫感消失了一些。最后幸存的一名年轻人被转入安全房羁押,同时由于多年前的罪行而陷入一系列法律程序之中。

      于此同时,一天清晨,翻译又在门口发现了一束鸢尾花,这次寄件人卡片上没有署名,取而代之的是用金色的花体字印上的一行短诗,并附了一个:)。

      翻译微笑着把花带进房间,插在餐桌上的花瓶里,然后回到书房查看邮件。作家作品的翻译和校对工作已经完成了,正在安排出版,作家发来邮件幽默而恳切地邀请翻译家为他的新书写前言。

      翻译回邮答应了,结尾附带一个:)。

      于是当晚警探来吃晚饭地时候诧异地看到餐桌上摆了一瓶鲜花,在他印象中翻译总是带点儿忧郁的气质,鲜花这样象征生命力的东西很少出现。翻译察觉了他的神情,一笑说,很漂亮不是么。

      警探理解为翻译终于做出了改变,在他的影响下努力走出阴郁,尝试发现光明和新事物。他为此很高兴。

      晚餐上他们聊了警局的工作,还有翻译的工作,警探说等翻译的新书出版了送他一本,他很乐意拜读作家和翻译的合力新作。翻译开玩笑说那可是本侦探小说,看多了CSI的产物,你确定要看吗?

      警探笑了,瞧瞧他家翻译,都学会开玩笑了。

      警探邀请翻译去参加他家的圣诞节聚会,因为他知道翻译不和家里来往,而他不忍心留他一个人。他做好了被拒绝并且试图说服的准备。

      翻译果然犹豫了一下,问他的家人是否做好了准备,因为他会带一个男伴去参加聚会。

      警探大笑,说家人开明得很,而且他早就走出柜子了,家人会非常高兴他往家里带任何人。

      出乎意料的,翻译答应了。

      圣诞家庭聚会还算热闹,警探的父母,哥哥和他夫人以及刚从德国回来的侄子赶到了。他们对翻译的态度非常好,很快就接受了他。

      但警探的心情有些沉重,他有一件事情要做。

      第二天他私下委托一个和他非常熟悉的法医朋友做一个DNA检测,化验一根头发。

      他的苦恼被翻译察觉了,但他不能说。翻译说他喜欢警探家的氛围,因为他从来没感受过这种家的感觉。警探心中泛起柔情和怜惜,同时有一丝苦楚,因为这种感情可能很快会分崩离析。

      此时凶杀组气氛躁动起来,案情有了突破。他们反复调阅自首者充当诱饵那几天的相关录像,他曾出入一家之前经常出没的酒吧,在那里他曾经把大衣脱掉寄存在门口。有一个浓妆艳抹明显是异装癖者的人曾经靠近衣帽间骚扰侍者。

      而那支润唇膏当时就在被害人的大衣口袋里。

      但是他似乎知道监控摄像头在那里,始终没有露出正脸,警方只得到一个模糊的侧脸,和侍者不完整的回忆。

      他看着那侧脸有些熟悉,但说不上来在哪里见过。

      几天后DNA化验出来了,警探看着报告陷入沉思。

      当天晚上他没去翻译家而是去了父母家里,他的哥哥一家正在准备离开,翻译也在,为他们送别。

      警探要求和他侄子单读谈谈,带着他走出屋外。因为他侄子头发上获取的DNA化验结果和凶案现场的完全吻合。

      他非常喜爱这个侄子,因为警探的性向问题他大概不会结婚有后代,侄子很可能是家中唯一的晚辈,而且侄子自幼非常聪明,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优秀。警探曾经很为他骄傲,可是他并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假象。

      警探向他侄子讲述了一切警方掌握的线索,说我知道你就是那第五个人,也是终结这一切的人。

      他让侄子自己选择该怎么办。

      侄子诧异了,因为情况比他原本想象的更复杂和更令人恐慌。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承认他确实是第五个人,但最近的连环凶案并不是他做的。

      两人沉默了,认识到一个更可怕的事实,神秘的凶手不仅要杀掉他,而且要把这一切推到他头上,很有可能制造出他是自杀的假象,帮助警方结案。

      侄子说,叔叔你知道,我不能被杀,也不能自首,那会毁了我们全家的。

      警探决定冒险一下。

      翻译在他们身后的房子里沉默看着这一切。

      警探没有惊动局里,和他侄子一起设置了一个骗局。连环杀手很精明并且执着,他不会放弃追杀,唯一的隐藏真相并活命的方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干掉杀手。

      然而侄子还是在警探眼皮底下失踪了。警探旋即沿着呆在他侄子手机里的信号发射器追过去,却看到发射器被黏在一只猫的项圈上。

      这时候警探的手机响起来,来电号码正是他侄子,他小心翼翼接起来,听到一个刻意变声的声音彬彬有礼地问好,告诉他抱歉,恐怕他要去找个女人结婚才能为他的家族留下后代了。

      警探愤怒了,说他们当时只是孩子,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而且已经死掉了那么多人,他的侄子已经受到了良心谴责和恐慌,让这一切停止吧。

      那个声音沙哑地笑了,说只怕你自己都不相信这些借口,有些人就是天生邪恶,需要有人送他们回地狱。

      警探怒吼诅咒,说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权利夺取别人的生命。

      那个声音和蔼地说:说得对,我确实没有权利,我只是在去地狱报到之前多带走一些同类。

      他侄子的尸体在一幢废弃的写字楼下,坠亡,身边附有遗书,声称他就是第五个人,由于多年来的良心谴责,他在结果了其他四个同伙之后结果了自己。

      虽然仍有一些疑点,但证据确凿,警方就此结案。

      警探不能说出真相,否则暴露他试图帮侄子掩盖罪行的企图倒在其次,他需要自己继续追踪,找到真正的杀手。

      新年之夜,翻译被大雪覆盖的邮箱里找到一个包裹,里面是刚刚出版的作家的新作,首页是自己写的前言,目录隐藏着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的讯息。

      六个名字,五个死者,最后一个名字是作家自己。

      对他来说,每结束一本书,就是杀死一部分过去的自己。

      扉页上的致谢写着:此书献给我遥远的,秘密的,不可侵犯的爱人。

      不久之后,作家果然成名。

      书迷们就这位神秘的爱人究竟是谁做出了多种猜测,因为环绕在作家身边的绯闻实在太多了。

      不过他们不会知道的。

      Fin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