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谁的年华遥不可及 ...

  •   1
      中学三年级的时候,宋季明和林彦和打了一个赌,并且发誓说,不管此赌注的结局如何,谁都要保守这个秘密,哪怕是一辈子。
      谁也不曾想过,这个曾经青春年少的小秘密,会一直纠结他们许多年。
      这个秘密是关于沈之行的。
      沈之行是班上一个清清瘦瘦,面孔略有些苍白的女孩子。当别的女孩子还扎着一条干枯的马尾辫时,她已经试着把一头乌黑的发散开来,左边的一缕总是整洁而平顺地别在耳后,露出一部分光洁的额头,一张小脸,眉眼细致,下巴总是扬得高高的,做课间操时,站在一群尚未完全发育的黄毛丫头中,个子已经167的沈之行有一种鹤立鸡群的视觉冲击力。
      当时正是烈日流火的夏天。沈之行的白裙子飘飘荡荡,如一缕清风扫过整片校园。她太突兀了。没有人能够忽略她的存在。
      宋季明和林彦和也不例外。
      季明胆大心细鬼点子多,彦和敦实寡言但和季明相交好,两个花样少年风行于校园,人见人爱,鬼见鬼也愁。
      关于沈之行,他们曾在私底下偷偷目测过她的腰围尺寸,也曾在无数次刻意的擦肩而过中嗅得她身上的香氛味道。
      彦和曾很笃定地对季明说:“沈之行用的洗发水一定是海飞丝的,不然怎么那么香?”
      季明当即做了一个鄙视的眼神,然后自以为得意地说:“你真是个山药蛋派,人家用的是香水懂不懂?不信你亲自去问她。”
      彦和吐吐舌头,承认自己心虚,但又不敢像季明说的那样,亲自去印证答案。
      季明见彦和不搭话,觉得没趣,此时又恰好是一堂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便觉得更加百无聊赖。但他又不想随波逐流打瞌睡,便拿钢笔敲敲前面女生的脑袋:“喂,骆小芷,你平时用香水吗?”
      骆小芷用手揉了揉被敲疼的脑袋,转过头来满眼茫然地说:“什么香水……不用啊……”
      “就知道你不用,你也买不起,据说那玩意儿一小瓶就要花上好几百块钱呢。”季明耸耸肩说。
      “真的吗?”她一脸天真的问。
      “蒸的,还煮的呢。不过,你今天帮我赶写一篇作文,我以后一定买一瓶送你。”季明说完,朝身边的彦和心照不宣地挤挤眼。
      骆小芷是坐在季明前座的女生,大眼睛,苹果脸,脑袋大大的,总是留着齐整的学生头,性情和学习成绩皆属于中庸糊涂派。
      骆小芷的反应总是比常人慢半拍,或许是因为太认真,或许是由于太单纯,她的口头禅永远是那句“真的吗?”
      为此季明没少在私底下取笑她:“骆小芷出生的时候一定是脑袋朝地了,你看她头那么大,脑子总转不过来,每次考试只知道死记硬背。”
      林彦和不这样说骆小芷。
      骆小芷并非一无是处。她的理科总是抛锚,但她文科一级棒,练得一手毛笔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校广播里,骆小芷的文章段落加上沈之行的清丽播音,随着柔和的音乐倾泻,如一段华美的乐章,陶醉人的耳脑。
      骆小芷是众所周知的才女,沈之行是耳濡目染的美女。
      彦和感慨说:“如果骆沈二女双剑合璧,肯定所向披靡,无人能及。可惜,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季明则不以为然:“二者各有千秋,何必感叹缺失,怪只怪大家都致力于从平淡里寻找亮点,却在美丽面前失去了挖掘高贵灵魂的勇气。”
      季明的意思很明了,谁都知道沈之行很美丽,但没有人敢轻易走近她。
      太美丽的东西像玻璃,易碎。
      “沈之行太骄傲了。”彦和道,“脸上分明贴着‘生人勿近’的标签。”
      “最重要的是,她骄傲起来的样子都那么美。”季明无比憧憬地道。

      2
      沈之行的骄傲与美丽都名声在外。
      她唇红齿白,十指纤细又修长,可叹细节都无可挑剔。刚入校时除了身高惹人注目,并未曾成为焦点,到了期末联欢,她则成压轴。只见她出场时略施粉黛,长发如黑丝缎,着一袭连身长裙,侧身坐于舞台中央钢琴前,纤纤指尖在音符中跳跃,如诗如画的场面,令在场师生讶然。一曲终了,掌声经久未息。
      当时台下的彦和扯了扯身旁季明的衣角,瞠目结舌地道:“这,这,这就是咱们班那个沈之行?”
      同样看呆了的季明不耐烦地道:“废话,你以为是谁?”
      自那一日起,两人如同着了心魔,苍白的青春萌生了纷繁的心事。
      第二日便刻意留心起来,沈之行写作业的样子,沈之行走路的样子,吃饭的样子,发呆的样子,皱眉的样子……
      还好,沈之行是那种细致得经得起推敲的女孩,言行举止,怎么看都是美。但她的脸上总是有一种让人遥不可及的清冷气质,似乎眉眼间隐藏了无数耐人寻味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又都是上了锁的。
      总有外班的好事者经过窗前,刻意探头进来寻觅芳踪,又打口哨叫她名字,也有明里暗里递纸笺来的,夹在书里或电影票里,沈之行仍是一贯不回复或干脆退回。她似乎已经习惯了关注,也习惯了波澜不惊地对待。她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在学校里似乎没有朋友,日常总是早早的来,按时地走,不论外界怎么揣测,她依旧我行我素,并不以为然。
      渐渐地,风波便平息,更有无数人传言:沈之行如一朵校园清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宋季明和林彦和最不甘心。虽然同处一个班级近水楼台,可月儿却只能倒映水中,看得着捞不着。
      其实——还不止是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大男孩在暗恋的女孩面前根本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谁先越雷池半步,谁就输掉了友情。
      是镜花水月的青春年华,季明和彦和揣着各自的心事过了三年。
      到了中考前夕,一向爱玩的两个人则一反常态地认真起来。不迟到不早退了,也不跟老师顶嘴了;日常爱闹腾的两个捣蛋鬼,却开始每日早起晚睡,做题的做题,啃书本的啃书本,谁也不耍贫嘴,谁也不干涉谁了。
      谁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只有他俩心知肚明。
      因为那天宋季明郑重其事地对林彦和说:“兄弟,咱们来打个赌吧,看谁能考上咱们市的重点高中。”
      彦和反问:“赌就赌,不过——赌注是什么?”
      季明挑挑眉:“谁考上了,谁的分数高过谁,谁就能正大光明地追沈之行,输了的自动放弃。”
      彦和咬咬牙:“赌就赌。”

      3
      还有一个人也为中考特别的努力。是骆小芷。
      那天骆小芷像往常一样,把从她哥那儿搜罗来的一把电游币悄悄塞给季明,她以为季明会想以前那样喜形于色,没想到季明拒不接受不说,反而正色道:“别给我这个,还让不让我好好学习了?”
      “我,我……”骆小芷的手还来不及收回,脸上就红了一片。
      原来的良苦好心,被当成了现在的驴肝肺。骆小芷一时反应不过来。
      倒是季明像没事儿一般拍着胸脯道:“我早已经从良啦,游戏不玩儿了,要好好温习功课了。”
      “真的吗?”骆小芷又犯天真了。
      “当然,不信?咱们七中见。”季明眨眨眼,一溜烟跑了。
      留下依然发着愣的骆小芷在原地。
      从那一刻起,考取市重点高中第七中学,也成了骆小芷的目标了。
      谁都知道七中出来的优秀理科生全都上了清华,而向来以文科为本的骆小芷要杀往七中无疑是自讨苦吃。
      骆小芷这回是铆足了吃奶的劲来复习数理化,虽然仍是有些力不从心,但胸腔里却似乎有一团火蓄积在那里,跳跃着,燃烧着,那是动力,是希望,是热情,是关于自己的一个小秘密。
      季明信心十足。他和彦和的理科成绩都很好,只要肯下点功夫,文科死记硬背也能跟得上,但他身边的彦和却总是以行动处处提醒他,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模拟测验的前一天,骆小芷没有来,她的座位一直空着。
      以往只要小芷在,两个男孩的课间15分钟一定不会放过高谈阔论的机会,会刻意地说起某些好玩事,当然,聊天的内容也局限于某些鸡毛蒜皮,譬如今天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一只流浪猫啊,邻居家昨晚的窗户被风刮掉了等等。说到某处,小芷一定会突然转过头来,睁着那双大眼睛,很天真地问:“真的吗?”
      骆小芷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在她的眼里任何一切事物都是新鲜事。而且由于她特别地容易信任别人,所以一直很单纯,也很容易快乐。
      这一天,窗外的天气阴阴的,没有阳光和云朵,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小芷没有来,像缺少了些什么。季明和彦和也变得格外安静起来,似乎所有的表演欲由于某位观众的缺席而得不到发挥。
      彦和说:“其实小芷也很可爱。”
      季明趴在桌子上打着哈欠,说:“嗯,可惜脑袋太大没人爱。”
      放学后,彦和决定踩着自行车去小芷家看看,反正顺路,顺便看看这小丫头今天到底是怎么了。
      骆小芷生病了。小芷妈说,她昨晚发着烧说胡话,躺在床上嘴里仍然不离XYZ。
      见到小芷仍在床上昏睡的模样,彦和想,她肯定是最近熬夜做代数练习题累病了。
      彦和用手指探了探小芷额头上的温度,又帮她掖好了被子,才在小芷妈温和的视线里离开。

      4
      骑着自行车迎着风经过一条胡同时,彦和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骆小芷时的情景。
      是开学的第一天,彦和刚从早点铺买了两个热乎乎的包子出来,正准备往嘴里送,只见飞来横祸,一辆莽撞的自行车从上坡处径直冲过来,车上是一个被吓得花容失色的女孩,喊着:“啊,救命啊,快闪开闪开……”说时迟那时快,幸亏他机灵一把抓住了车龙头,才免于一场灾难。人是没撞着,但刚买的早餐被扔在地上,两个白花花的包子上沾满了泥沙子。
      那女孩吓傻了,下得车来,一个劲儿地说:“对不起对不起。”
      彦和皱着眉,检查完她的自行车说:“你咋不刹车啊,这刹车不是好好的吗?”
      女孩挠了挠脑袋,细声地说:“我刚学会骑,胆子小,一时慌了手脚,我不是故意的。你的早餐没了,我赔你……”
      不撞不相识,就在那一天,彦和看了看她挂在胸前的学生证,那上面分明写着:66班,骆小芷。
      居然是同班同学。
      时间好快,居然一晃就三年了。骆小芷一点儿也没有变,个子也没怎么长高,留着一如既往的学生头,细细的两条腿像营养不良似的,窄窄的肩膀支着一个大脑袋,像根可爱的大头针。性格天真而莽撞,骑自行车可没少摔跤。
      这三年里,彦和的回忆里只有两个身影最清晰,一个是宋季明,一个就是骆小芷。而沈之行,只是一场朦胧的梦。隐隐约约,似乎还没开始,就嗅到了结束的气息。
      “说什么也不能让小芷掉队。”彦和在心里打定主意了。
      第二天,彦和对着还打着喷嚏不停咳嗽的骆小芷说:“以后你教我怎么写作文,我帮你补习数理化吧?”
      骆小芷好不容易止住一个将要打出的喷嚏,睁大眼睛问:“真的吗?”
      彦和在她的大脑袋上弹出一个暴栗子,说:“当然是真的。”

      5
      中考结束后是一大片时间和思绪的空白,接着是漫长等待的暑假。
      丢了书本的季明和彦和全身松懈下来,把考分的事宜早已抛于脑后,天天商量着怎样安排这个长假。倒是骆小芷一直处于等待分数的焦虑状态,在得知七中有没录取之前,她一刻也不安然。
      彦和的爸爸在上海当建筑工程师,得知儿子中考完毕,便打来电话说要接彦和去上海好好玩一阵,彦和的妈妈则早已收拾好旅行物品,准备带他前往上海大团圆了。
      彦和去上海的那天,季明和小芷一同去火车站相送。在火车行驶的刹那,站在月台上的季明大声喊:“兄弟你别忘了去复旦大学看看,回来好好说说啊。”
      彦和作了个OK的手势,又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从车厢里伸出脑袋说:“小芷,我回来给你带小礼物。”
      火车轰隆向前启动,彦和只听得小芷隐隐约约的一声:“真的吗?”
      中考放榜的那天,骆小芷在人群里踮着脚挤了半天,才钻到学校大字报前,看到三个通红通红的名字,醒目而扎眼地挂在七中的录取名单里。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松下来。
      倒是季明似乎对结果有胜算把握,懒得去学校,就等着录取通知寄到家里。发榜当天,小芷在拼命走街串巷寻找他时,他正窝在街边一游戏室里玩电游玩到天昏地暗。
      季明吃着小芷给他买来的方便面,边吃边含糊不清地问:“我和林彦和谁的总分高一点?”
      小芷说:“问这个干吗?反正都考上了就是啊。”
      季明说:“谁高?”
      小芷说:“彦和比你高17分。”
      季明把方便面盒子一放,说了句:“不玩了。”便背着衣服往外走。
      小芷跟在后面问:“你去哪儿啊?”
      “回家睡觉去。”季明头也不回地走了。
      季明脑袋里转了多少个弯,骆小芷永远也不会知道。
      彦和从上海回来果真给小芷捎了件小礼物,是一条从城隍庙买来的杭州丝绸纱巾。礼物还没到小芷的手里,就被季明抢了去,季明打开来,扬在手里戏谑说:“你小子眼光不错哇,这么会讨女孩子欢欣。”
      彦和故作自然地说:“我可不会买这个,这是我妈挑的。”
      “哟,你妈是不是看上骆小芷那丫头了,想让她做小媳妇——”季明一句话还没说完,便被前来的骆小芷打断:“你们在说什么呢?”
      彦和接着说:“小芷来得正好,给你们俩看照片。”
      他恰到好处地藏敛起自己的尴尬。
      彦和拿着一摞照片边比划边讲述,南京路,外滩,城隍庙,复旦大学的校区,无数陈旧的弄堂,电线交错的十字路口……
      十六岁的少年林彦和以上海为背景,拍了数十张不同POSE的照片。少年青涩的脸与大上海的繁华风景相互辉映,构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一场场如梦似幻的梦境。
      季明和小芷都钦羡不已,开始对那个未知的城市向往起来。

      6
      七中开学的那一天,相互约好在校门口集合。
      三个人的脸都被一个暑假的阳光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两个少年穿着同样的白衣蓝裤,笔直地站成了一道风景。倒是小芷身上的白衣蓝裙子不大合身,穿在身上空荡荡的,把她显得又黑又瘦。
      季明依旧爱取笑小芷,趁她不留神一把跩到跟前来,拿手指在她头顶上比划比划,然后故意用一种老气横秋地口吻说:“这孩子怎么老不长个儿呢,白白浪费掉祖国的粮食了。”
      小芷的身高刚好到季明的下巴部位。她的视线掠过季明胸前的第二粒衬衣扣子,季明的鼻息声和新校服的清香混合在一起,是一种好闻的味道。
      这是她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接近季明,心,扑通得厉害。
      到了新生大集合时,矮个子骆小芷被排到了最前头,季明和彦和则站在操场最后面,两个人都仰着头,左顾右盼,似乎在黑压压的人群里寻索什么。
      他们没有找到她。
      沈之行没有来念七中。谁也不知道她去哪儿了。
      宋季明和林彦和的赌注有了输赢,却没有结果。两个少年的心事成了不与人说的秘密。
      时间是最自然的水,谁也不知道某些曾经的故事会随着岁月的轨道流去哪里。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谁的年华遥不可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