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上 ...
-
说来也是一种缘分,两人都在美国深造,却是在日本转机的时候相遇的。飞机不晚点才是不正常实属真理。原本说好只停6小时就飞的时间表,无奈遇上了小岛国的小小地震,便不知归期了。独自在异国他乡,又没有确定的归期,饶是周辰很独立,也有些小小的慌乱了,发了条国际长途短信与父母报了个平安便只能坐在机场干等了。只是,没有目标的等待终是让人不安,周辰坐了2个多小时,仍是没有起飞时间的通知,便想找个人说说话,好驱散心中的不安。于是便有了曲彦铭和周辰的第一次接触。
毕竟日本也是亚洲国家,要说外表一眼就能分辨出对方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还是有些小困难的。周辰的第一声“你好”带着小心的试探。索性曲彦铭是正宗的中国人。
这个结果让周辰在心里各种欢呼。虽然,从曲彦铭礼貌性的回答中,周辰就已经听出了他并不是那么愿意与前来搭讪的陌生人讲太多的话。但是,那是周辰已经不管什么丢脸不丢脸了,当作什么都不知道,死皮赖脸的拉着曲彦铭讲这讲那。
“你是在日本读大学么?”
“不是,在这里转机。”
“真巧,我也是转机被延误的,我在美国读书。”
听周辰说他自己也在美国读书,曲彦铭难得有了那么点兴趣“是吗,我在H大,你呢?”
难得对方主动提问,周辰兴奋地回答“我在S大。”
周辰身上没有那种富二代,官二代的气息,能去美国深造,相必付出了不少努力。这让曲彦铭难得对周辰这样的陌生人产生了点兴趣。
其实,周辰的确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但却是高级知识分子的第二代。周父是当时国内屈指可数的高级工程师,在程序方面,母亲则是一名专业翻译。日子不能说大富大贵,但是也是绝对的优渥。
两个人读的虽然是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好在眼界广,还是扯出了不少话题大发时间。聊着聊着,才发现,原来两个人都这么喜欢旅游。国内的大好河山,几乎已经走遍了,包括已经不复存在的三峡奇景。
有了一个人陪你说话,时间也就没这么难熬了。在餐厅买了点寿司作晚餐,终于得到了飞机将在2小时后再次起飞的消息。
这次旅行小小的意外,对于周辰来说,更像是一个意外的收货。收货了曲彦铭这么一个好友。交换了邮箱和MSN,说好了以后常联系。周辰愉快地准备登机了。
这是一个意外而愉快地开始,却是看不透未来的走向和最后的结局。
后来,似乎有一段很快乐,也充满了活力的时光。那个时候,生活水平还不如现在这么高,不是说飞就飞,4年的大学时光里,周辰就回去了两次。剩下的假期,不是打工攒钱,就是用打工攒的钱约上去彦铭到处旅行。
其实周辰自己也忘了是怎么跟曲彦铭从朋友变成情人的。似乎没有谁追谁,那些美好的过程似乎也早就在时光的流逝中被冲刷地模糊不清了。只记得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华里,他们一起为了梦想而拼搏。学业忙起来的时候,一周一封电邮都是奢侈,视屏便足以安慰两个遥远却又相爱的心了。从白宫到黄石公园,到过旧金山,去过夏威夷,为了给曲彦铭买一台相机作为生日礼物,会啃上几个月的最廉价的汉堡也非常开心。那段日子,应该称得上是最好的时光了吧。
似乎是一个定律,所有的美好总会在毕业之后变质。
周辰削尖了脑袋终于挤进了硅谷,曲彦铭也终于站在了梦寐以求的华尔街。虽然只是千千万万小职员中的一个,仍不妨碍他们对未来的畅想。其实,他们想过毕业后就一起生活,但是梦想却又将他们分开。
距离没有变远,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工作后两人更忙了。刚刚开始,两个人还能经常通个电话,有了自己的收入,忙里偷闲的时候,也会飞过去看看对方,可是两年下来,这些浪漫的惊喜越来越少,忙与理想应该算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最好的解释了。没有歇斯底里地争吵过,也没有指责过对方,和平地有些不真实,甚至没有提过分手。只是少了交流和联系。
直到有一天,周辰心血来潮飞去找曲彦铭,却发现,已经找不到他了。原来已经这么远了,除了邮箱,好像连电话都不一样了。
分手的细节,周辰记得很清楚,他去曲彦铭的老东家问了曲彦铭的去向,得知他跳槽去了更大的资本公司做了高级分析师。Vincent QU在华尔街已经是块小招牌了,见他一面也已经需要跟前台预约了。幸好周辰二字还有点用,曲彦铭听到是周辰来找他,送走了手上的客户后便将后面的预约都压到了明天。还有一个小时才下班,不过这里比较自由,两个人便出去找了个餐厅吃饭。
突然发现以前有两不完的东西都不见了,相顾无言地尴尬。最后,还是周辰说:“彦铭,我们可能不是很合适。”曲彦铭点点头。
一切都平静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