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迎亲 ...

  •   唐国新民朝七十年,西林郡仙山乔家村一两层砖木结构老房,彩灯红绸挂门前,正堂里的大囍字照得人喜气洋洋,客进客出杂闹一片。
      新房内,一面容清秀的女子笑眯眯地打量着昨日新娘家送来的、已被早早铺设好的家具,一切都甚好,宽大的木床被擦得铮亮,等待着随新娘一起到来的床铺。眼底的喜悦将她那乌黑双眸映得越发闪亮。
      “银铃,你在这儿呀,找了你好半天--”匆忙出现的大嫂拉着她就往外走,“缺红丝线,昨日阿娘让你压箱底的红丝线先拿出来用吧。”
      一听这话,她两步并一步,反手拉着大嫂去她房,“昨日准备许多,怎会缺?”
      “一做这事,那边就喊我,一做那事,这边就喊我,绕得我头都晕了,谁知道红丝线搁哪儿去了!哎,这一早上,手就没停过,怎么有这么多事!你大哥和我成亲的时候,也没这么多讲究呀。”
      大嫂是个习惯用抱怨发泄郁气的人,并无恶意,她附和道,“是呀,现今的成亲礼,繁文缛节是减了不少,但讲究得倒是越发细致了。”
      一进自己的房间,她就撩起被单,拉出行李箱。
      明明昨晚才放至行李箱最底层的红丝线,在这着急忙慌的时刻,却一时没翻到。大嫂同她一起翻箱,随手就翻到了一长条小木盒,“是放这里面吗?”
      不待她说不是,大嫂已打开盒子,一条精致铃铛手链跃然在前,大嫂赞叹道,“好小,好精致,是纯银的吧?”
      “是--”她随即拿回手链。
      “收这么快做什么,我又不抢你的!”大嫂瞪了眼她。
      她不知该如何解释,傻笑了一下。就在这时,阿娘唤大嫂的声音的传来,她忙将手链放进兜。
      “翻箱子做什么?”阿娘进屋就见被翻得凌乱的箱子。
      她将找红丝线的事简略一说,阿娘便训说大嫂,“卦上说银铃近期时运差,这压箱底的红丝线是给她转运用的,怎么能乱翻!红丝线不知搁哪儿了,就去找啊。”
      “这不是吉时快要到了吗!”大嫂争辩道。
      不待大嫂多说,阿娘严厉地丢下句,“将箱子整理好,别动这里的红丝线”,就快步离开,忙去了。
      见大嫂一脸气乎乎,她讨好道,“大嫂,你别生气,阿娘就是特信卦,才会这样的。这个我自己收拾就行,你去忙你的吧。”她忙接过大嫂手中欲帮她放回箱的物件。
      大嫂推开她的手,“你是我们家的公主,全家都应该护着的公主,怎么敢劳你大驾!”
      大嫂抱怨着大致理好物件,关箱子,塞床底下,放下被单,转身出门,这些动作一气呵成,看得她愣了一下神。待大嫂走出了门,她才回过神来跟上去,帮着去做事。

      在鞭炮声锣鼓声中,一身红色新郎装的二哥骑上高头大马去迎亲。他身后跟着一八抬大轿、一辆上好马车和两辆可容纳五十来人的超长马车,再加上迎亲礼品和迎亲队伍,也算得上浩浩荡荡一长队,送队伍出门的家人喜上眉梢。
      正听着阿婆大赞二哥的英姿,她的传音器响起,拿出一看,居然是准二嫂传来的,她忙接起,原是租来的凤冠上落了根簪子。
      阿婆一听,不乐意道,“都到这点儿了,还出岔子,兆头不好。再说了,哪有让小姑子这个时候过去的,她家的人呢?”
      “凤冠是我陪二嫂去租的,也怪我没确认仔细,店主说没问题,就信了。那里就我最熟悉,从我们家过去也不绕路,这样能确保吉时。”她解释后并加以保证,“我到了二嫂家,一定避着人点,东西送到了就回来。”
      阿婆拍她手道,“不用避,我家孙女可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这事要说失礼,也是她家失礼。”
      为了赶时间,阿爹特地联络好了家住山脚下的阿山伯,让阿山伯帮忙载她过去。阿山伯家离她家很近,她小跑过去只需大半刻钟。
      “阿山伯,阿山伯,啊——”赶时间的她还未进阿山伯家门,就大声唤着,不想却大意了脚下的路,差不点葳到脚,往山边一扶,没想有一石子滚落,差不点砸到她的脚。她心里唉叹道,莫非这就是所说的时运差。
      “别往山边靠,昨晚下了场大雨,山坡正松着。”阿山伯牵出新刷干净的平板马车。
      “那住在这山脚下,岂不是很危险。”她跳上平板马车,坐在阿山伯旁。
      “没办法,这房子也法挪位。不过也没事,这几年都这样,砸不到房子,下雨天进出入山边,小心些就没事了。”阿山伯驾动马车。
      她附和着点点头,她很相信老一辈人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对这山中一草一木极为熟悉的阿山伯,也就将这事扔脑后了,“这马车可真干净,是出门前刚刷的吧,还能闻见清新的水气,谢谢您,阿山伯。”
      “我这破平板车驾过去,本就丢你二哥的脸,再脏兮兮地,怎说得过去?”阿山伯憨厚地打趣道。
      “这车是旧了点,可不破。我二哥迎亲的那马那车可都是租的,阿山伯这车可是自家的,驾它过去,是在给我二哥撑脸呢。”在她看来,马车是否够得上格调并不重要,有阿山伯这样真心实意帮忙的人,才是最可贵的。
      “你这丫头,真会哄人开心。”阿山伯开怀大笑,“别人不知道,老头儿我可清楚,你二哥这几年在禹州摆夜摊卖吃点可攒下不少钱。你家这样抠着花钱,是为了建酒楼。”
      “阿山伯的消息可真灵通。”她笑道。
      不错,她家准备建个大酒楼,是她提议的。家人本不同意,中意的是建个小饭馆,奈何做为出资者的二哥一边倒地挺她,家人也就只好妥协了。
      “你们是赶上了这个好时候,大好时候诶,我们这千年仙山终于可以走出去了——”阿山伯感叹道。
      阿山伯所说的走出去,是指仙山的新路终于通了。仙山,历朝历代游记中常有提及,被称为休养生息的圣地。但因山路崎岖,流通不便,在如今以商道为重的快节奏生活中,很少有人到访这座古山。现今新路通了,仙山将迎来全新的机遇。

      时间比她预计得要充裕,出租凤冠的那家店主早早就备好簪子等候她,她到时,店主连声致歉,她原本生出的那几分气也就消了,拿上簪子就直奔准二嫂家。
      她和阿山伯赶到时,二哥的迎亲队也就刚到没一会儿,她轻舒了一口气,将阿山伯交给同二哥一道来迎亲的大哥招待,她便避开人流闪进去。
      她拿着簪子直奔新娘房,没想在半道上听到亲家阿叔阿婶的嘀咕话。她真的不是偷听,而是亲家阿叔阿婶的嘀咕声比较大,而且同她家息息相关,迈着快步的她敏感地捕听到,自然而然地停下脚步。
      “老婆子,赶紧下去招待客人,都到这个时候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亲家阿叔烦躁道。
      “我真是气不过,好不容易培养闺女修完高等学府,漫说这仙山就是整个西林郡我们家闺女也算得上才女,我原想着给她在禹州找门好亲事,没想到嫁回到这穷山沟,还是家特穷户。”亲家阿婶气极道,“你看看那迎亲车队,就三辆车,一辆能颠得人屁股疼,还有两辆超长车,这样子的车队也好意思上路!”
      “唉,都说他在禹州挣了不少钱,看来是假。”亲家阿叔唉叹道,“都到这份上了,也就只能这样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了,让乡邻乡亲听到了,得吐我们一脸唾沫。”
      “就是因为你的面子,你就同意我们家闺女嫁给这么个要什么没什么的穷小子,你这是在害她,会害了她一生的。”亲家阿婶低吼道。
      “我害了她?是她自己这些年来一直追在人家屁股后面,两个村的人都皆知。现今实行孩子自行婚配,闺女非要嫁给他,我们要是因为嫌弃而加以阻挠,别人得怎么看我们啊!”亲家阿叔也有郁气。
      “又是因为面子!看不上怎么了!人人都想找个好女婿,那有什么错!”亲家阿婶低嚷道。
      “好了,别再多说了,人是闺女自己选的,以后好赖,冤不得别人……”
      不能再听下去,再听下去,她很可能就管不住脚,推门进去辩上一通,她命令自己离开。不气,不气,二哥是同新娘过日子,只要新娘真心实意待二哥,新娘父母亲的看法并不重要。再说了,二哥是有能耐的人,会有大出息的,到时候他们肯定会反过来夸赞二哥。这么一想,她的心情渐平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