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中国悠悠几千年的王朝统治,除了最早的母系社会外,一直以来都是男权主义盛行,可就在这男权主义中,有些令人尊敬的女子却杀出一条“血路”,为后人留下了男人“怕老婆”的千古美谈。
“怕老婆”的历史虽然悠久,可是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时期,小说《八洞天》的作者笔练阁主人才总结出“怕老婆”的三种模式。分别为“势怕”、“理怕”和“情怕”。
其实怕老婆也有上、中、下之分,以作者本人之见,其中“情怕”为最下等的怕老婆境界。情怕分为:一、爱妻之美,情愿奉其色相;二、怜妻之少,自愧屈其青春;三、惜妻之娇,不忍见其颦蹙。
爱妻之美最容易理解,漂亮的老婆谁不喜欢,不说在家里看着赏心悦目,就连拿到外面也颇能满足男人的虚荣心。可惜漂亮的容颜不可能永远不老,男人的审美观也不可能永远不变,所以这种“怕”只能是“情怕”中的最低等境界。
怜妻之少,自愧屈其青春,逐字逐句的翻译是:怜惜妻子年少,感到很愧疚,因为嫁给比她年长很多的自己是委屈她了。通俗一点就是当丈夫的年纪大,而娶进门的妻子年龄小,且两者之间相差较远,这么一来,做丈夫就不好与小妻子斤斤计较,毕竟人家愿意嫁给一个老头子已经够委屈了,所以才用“怜”、“愧”、“屈”三字表示。
最后一种惜妻之娇,猛一看有种琼瑶奶奶的“小白花”理论。唐朝的李白曾写到: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重重的珠帘后面,一个蹙颦的美人多愁伤感的倚坐在那里,这是多么哀婉凄凉,缠绵悱恻的意境啊!看到这种柔弱无依的女子,你狠得下心对待她吗?答案自然是:不能。特别是大男子主义十足或是比较无能的男人最喜欢这种女人,因为她可以把他当做天,当做自己的一切。所以,这种“情怕”虽然比“爱妻之美”好一些,却仍属于低等境界,至于怎么做到令男人“惜妻之娇”,除了本能流露外,就要看各位女子的演技了!
下等的“怕老婆”境界说完,咱们说上等的“怕老婆”境界。
上等境界为“理怕”,它也分为三种:一、敬妻之贤,景其淑范;二、服妻之才,钦其文采;三、量妻之苦,念其食贫。
敬妻之贤和服妻之才好说,前者是敬重妻子的贤惠,后者是佩服妻子的才气、能力。这两种所需的前提是,做丈夫的必须真心实意、心胸宽广,只有真心实意的对待妻子,才能感受到妻子的贤惠;只有心胸宽广,做妻子的才敢表现出自己的才气和能力。古代有句俗语曰“女子无才便是德”,想来提出这句话的男人就不是个心胸宽广的男人,否则不会惧怕女子比自己能干,而利用当时社会的风气压制女子,禁锢其思想,限制其地位。
至于“理怕”的最后一种“量妻之苦,念其食贫”是说因为妻子跟着自己受到不少辛苦与艰辛,所以才会从心底体谅她,爱护她。像这种能“知恩图报”的男人在现今社会也是越来越少了,他们通常会把妻子对自己的“好”,妻子所受的“苦”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完全忘了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是须要两个人的共同努力的,而非全部由一个人不断的付出。
如果说“情怕”体现在一个“爱”字上,那么“理怕”就体现在一个“愧”字上,只有“愧疚”于妻子的付出,做丈夫的才能心甘情愿的退让。
最后还有一个“势怕”,什么叫“势怕”?从一个“势”字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怕”突出在“势力、地位”上。
势怕亦分为三种:一是畏妻之贵,仰其伐阅;二是畏妻之富,资其财贿;三是畏妻之悍,避其打骂。
妻子的地位或是娘家地位比自己高,自己的前途需要仰仗岳家,所以只能在妻子面前伏低做小、百般讨好,此乃畏妻之贵;岳家有钱,而自己无能,想要过上富裕的生活,只能花妻子或岳家的钱,此为畏妻之富。这两者在现今社会中可用一句话表示:娶个官(富)二代,可以少奋斗三十年。虽然“小白脸”、“吃软饭”、“傍富婆”之类的称呼不好听,但为了不过苦日子,不少男人还是对此趋之若鹜,完全不顾自己的脸面和尊严。尊严都不要了,他们怎能在妻子面前硬的起来,所以“惧妻”是肯定的。
至于什么叫畏妻之悍,我想韩国的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就深刻的为我们展现了此中含义。
好了,说了那么多理论性的语言,估计大家也看烦了,下面我就说一些“惧内”人物的轶事让大家见识一下,一来便于理解所谓的“三怕”,二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深刻感受一下“怕老婆”的魅力。
为博红颜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陛下
这位同志其实挺可悲的,作为周朝的皇帝,一辈子没什么大的作为,唯一可称得上出名的,却是“烽火戏诸侯”事件。这个事件不但断送了幽王童鞋的王朝统治,还为后人展示了什么叫做“爱妻之美,情愿奉其色相”。
周幽王最喜欢的爱妃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褒姒,可惜这丫是个隐形面瘫,不管怎么逗她,她就是不爱笑。周幽王又是个偏执狂患者,你越不爱笑,我就越想办法让你笑。于是,两人对上了,一个逗乐,一个忍笑。一来二去,周幽王的偏执程度增大了,好,你不笑是吧,我花重金悬赏让你笑的办法,我就不信“三个臭皮匠顶不过个诸葛亮”。当然那时候诸葛亮还没出生,不过不妨碍周幽王有这种“势不可挡,坚持到底”的信心。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虢国石父就献出了“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带着褒姒一试,果然奏效了,褒姒MM笑的比谁都甜。当周幽王沉醉在爱妃的笑颜中时,完全忘了自己的行为已经失信于诸侯。后来犬戎兵至,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诸侯却不再赶来,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次过去会不会再次受到愚弄。
周幽王的行为完全是拿着国家大事开玩笑,难道这不算是“情怕”的一种吗?
敢刺杀国王却不敢与妻子呛声的专诸先生
哦,谁是专诸,没听说过此人?不要着急,没听说过专诸不要紧,大家应该知道“鱼肠剑刺吴王僚”的事件吧!当初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平所杀,他独自一人逃到了吴国,投靠了吴王光。什么,伍子胥和吴王光也不知道是谁?没关系,没关系,吴王光就是吴王阖闾,他的儿媳就是鼎鼎有名的“沉鱼西施”。而伍子胥就是被阖闾儿子夫差冤杀的倒霉蛋。
话说伍子胥投奔吴王光时,光光还不是吴国国王,但是他想当国王啊!怎么办,底下的臣子给出的馊主意就是找人杀了吴王僚,这样一来,他就容易登上王位了。阖闾一听这建议不错啊,于是将手下全部派出去,全力寻找能刺杀吴王僚的人。这天,伍子胥闲来无事在外面溜达,忽然看见一个叫专诸的人正在闹市和一群人打架,打着打着,在家里做饭的妻子等不及了就出来寻找,一看到丈夫又和人打架,专诸妻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她当即将专诸叫了回去。伍子胥本以为这么彪悍的人肯定不会听妻子的话停下,谁知这家伙真是不给力,老婆还没怎么吵呢,他就乖乖的跟着回家了。后来伍子胥问他:你一个万夫莫当的大侠客,怎么会怕一个女人?专诸回答:能屈服在一个女人手下的人,才能凌驾于万夫之上。伍子胥听后深觉有理(从这点可以看出,估计伍子胥也是个隐形的“惧内”),就将专诸推荐给了光光,光光派专诸将短剑藏在鱼的肚子里,果然很顺利的将吴王僚刺杀。虽然专诸当场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所杀,但他的惧内行径和刺杀国主的英勇行为成为流传千古的“美谈”(大误)。清朝袁枚在《越绝书》中曾发表过这样的议论:“专诸与人斗,有万夫莫当之气,闻妻一呼,即还,岂非惧内之滥觞乎?”,这不是对专诸惧内行为的称赞吗?(特大误)
用短麈尾打牛屁股狂奔的王导大人
鉴于他又是位令人陌生的历史人物,那么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此人。
王导,字茂弘,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他出自琅琊王氏,等一下,大家千万别小看“琅琊王氏”这四个字。问题一:两晋时期什么最出名?回答:世家。问题二:出名的世家有哪些?回答: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
唐朝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朝羊士谔的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宋朝范炎的襟韵何如,文雅风流,王谢辈人等词句中的“王谢”指的就是这两个著名的世家。
琅琊王氏,开基于两汉,鼎盛于魏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在两晋最鼎盛时期,他们连皇室都敢看不上眼,你们说这种家族牛掰不牛掰。
好了,言归正传,如此牛掰家族的掌门人王导大人也是个怕老婆的主。男人花心,王导也不外乎如此。某次,他背着妻子纳了房小妾,不敢领回家,只能偷偷在外面买了栋房子,想要“金屋藏娇”。可惜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几天就被王夫人发现了。
那天王导正与人高谈论阔,听说夫人带了一群人杀气腾腾的朝“金屋”走去,王导吓的脸都变色了,赶紧驾着车跑去“救驾”,当时社会因为崇尚简约自然,所以盛行牛车,王导驾着牛车赶路自然比不上马车速度快,说不定还比不上“11”路公交车快呢!因此王导急的汗都冒了出来,他用麈尾当鞭子,偏偏车辕很长而麈尾很短,牛屁股够着很费劲,自己急的要命,旁人却笑的要死。后来司徒蔡谟戏弄王导,说皇帝要给他加九锡,以示丞相尊礼。王导信以为真,连连推辞,蔡谟这才忍笑道:“最近时事艰难,国资不丰,到时加九锡时,只有短辕牛车,长柄麈尾可用了,丞相不要嫌弃,凑和着用吧!”气的王导差点当场暴走。
王导的夫人姓曹,从这个姓上就能看出曹氏的家世肯定比不上琅琊王氏,不过曹氏确实能干,自嫁入王家后里里外外一把抓,她的儿子王恬的围棋天下第一,王洽的书法堪称一绝,连王羲之都称赞,小儿子王荟的居官清正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如此贤内助,王导又怎不心生尊敬,又怎不“惧怕”呢,这就是“敬妻之贤”的最好典范。
被老婆气的离家出走却又无可奈何的杨坚陛下
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对,大家没看错,是开国皇帝,而不是亡国皇帝。一般来说,能开创一个新时代,定不是简单的人物,可在中国历史上,偏偏很多开国皇帝是个惧内的。
比如刘邦,年老后宠妾灭妻,还想废太子,可惜吕后不是小女人而是女强人,联合重臣将刘邦死死的压制,直到刘邦死时才憋出个“非刘姓者不得封王”的遗诏限制吕氏篡权。他也不想想,自己都怕老婆吕后,那些大臣们就不怕吗?
再比如朱元璋,朱元璋残忍好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特别是当皇帝以后,专治霸权,将以前的有功之臣,杀的杀,免的免,就连一代智者刘伯温都未能幸免于难。可他再怎么暴虐,就听马皇后的话。生气时,马皇后一劝就消气;杀人时,马皇后一求情就放过。虽然朱元璋后宫佳丽三千,但在对待马皇后上,他可以算的上另一种意义的“惧内”。
不得不说我再次歪楼了,这次还歪的不轻,咱们言归正传(读者:这个词你说了几遍了?),现在开说历史上最惧内,最憋屈的开国皇帝杨坚陛下。
数来数去,历史上具有女权思想的女人还真不少,杨坚的老婆独孤氏就是最具特色的那一个。她辅佐丈夫当上皇帝后,利用自己的才干,争得了跟皇帝同样的地位,宫里不敢称她皇后,而是称为二圣,二圣啊,多么辉煌多么耀眼的一个词语,就连武则天在高宗李治未死时,也只敢称为皇后。独孤氏知书达理,聪明能干,就是奇妒无比。天天无论上朝还是去后宫,她都紧跟隋文帝,目的是为了防止隋文帝乱来,这种“盯梢”似的的防范措施就做的比较好,当时皇宫有 “后宫莫敢进御”一说。
但是独孤氏虽然把丈夫当贼似的防备,也难免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有天杨坚在后宫看到了一位非常漂亮的美眉,心动之下当即宠之。独孤皇后知晓后,气的牙痒痒,趁隋文帝听朝之际,将那位美眉乱棒打死。隋文帝下朝后,听说自己心爱的人死了,又是生气又是怜惜又是深感独孤氏不给自己面子,当即骑着马离家出走了。
对,没错,虽然人常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但惧内的人就是不一样,连别的皇帝常做的发火的事他都不敢做,只能可怜兮兮的自己骑马离家出走。你有见过离家出走的皇帝吗?至少,我就没见过。隋文帝这家伙真是皇帝中的奇葩。
杨坚离家出走,使性子不想干皇帝这门有前途的职业,独孤氏不慌,大臣们先急了。高颎、杨素赶忙追赶,扣马苦谏。隋文帝委屈的仰天大哭:“我这皇帝当的也太憋屈了,一点自由都没有?”
这句话熟不熟?是不是现今社会男人说的最多、最溜的一句话,只要做妻子的多问几句,他马上会说:“能不能给点自由的空间?”当做妻子的多看几眼,他立马说:“这是个人隐私,能不能给点自由,我都快窒息了?”看来不管什么时期,男人找的理由借口永远是一样的。
高颎见隋文帝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太难看了,一不留神说了句令自己后来命丧黄泉的话:“陛下怎么能为了一名女人,连江山都不要了呢?”好说歹说才把隋文帝劝回家,至此轰轰烈烈的离家出走事件彻底结束。哦,还忘了个后遗症,独孤氏听说高颎的话后,认为高颎搞性别歧视,看不起女人,所以借机将他宰了。你说隋文帝你是何苦呢,离家出走不了了之,还连累了个一心为你的亲近大臣,你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啊!
令人拍案叫绝的管国公任环大人
关于这位大人,我了解的不多。查了一些资料,发现他还不如与他同名的一位明朝抗倭将军有名气。不过,这位管国公大人也不像家谱那样,只留下一个姓名生平了事。他也有闪光的地方,而这闪光点指的是对妻子的评价。据《太平广记》记载唐朝的管国公任环特别怕老婆。他曾对人说:“老婆有三个时期让你惧怕她。刚结婚时,她端坐在洞房中像尊菩萨。难道有人不怕菩萨吗?时间长了,生了子女,又像护犊的老虎。难道有人不怕老虎吗?待到年老时,脸上褶皱的像佛经上说的吸人精气的冬瓜鬼。难道有人不怕鬼吗?因为这些惧怕老婆,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这种为自己怕老婆找的借口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
敢抗击倭寇却不敢反抗老婆的戚继光将军
南宋自朱熹的理学盛行后,女人的地位是越来越低,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怕老婆的男人也越来越少,不过凡事没有绝对,还是有不少的“小男人”因各种理由惧怕自己的“大女人”。
比如抗倭名将戚继光同学,是不是一听这名头就让人热血沸腾啊!在普通人眼里,能率领戚家军将倭寇打的抱头鼠窜的人定是个不折不扣的伟男子,可惜戚继光在外是个英勇的伟丈夫,在内却是个胆小如鼠的小男人。
别说我用“胆小如鼠”这个词侮辱了戚继光大人,从下面的两件事中大家可以看出我的用词是否恰当。
戚继光怕老婆在军队中是出了名的,枉他威震东南,战功卓著,回到家中却经常被夫人训斥,有次他手下的将领实在看不下去了,纷纷怂恿戚继光反攻。戚继光是个好面子的人,被部下那么一激,立刻命士兵将戚夫人请到营帐。
于是,营帐里的其他将领迅速摆好阵型,只等戚夫人的到来。戚夫人来到军营后,进帐子一看,哇塞,好多耀眼的型男啊!还是身穿盔甲手握长刀的制服型型男呢!那些型男,哦,不,是将领本意是给戚夫人个下马威,让她看看戚大人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也是有后台的。谁料戚夫人不是个制服控,而是个管夫控,所以她无视各类型男,反而镇定自若的对丈夫厉声问道:“你叫我来干什么?”戚继光被吓习惯了,条件反射的两腿顿时软了起来,“扑通”一声跪到地上,颤声道:“我,我是找你来阅军的。”
另一件事还是因部下的怂恿,戚继光同学本着再接再砺的拼搏精神决定对夫人实行二次反攻,吸收了第一次的失败经验,戚继光这次不把戚夫人叫到军营了,反而趁着戚夫人熟睡之际,握着一把长刀就冲向厢房,想要吓一吓老婆给她个下马威。谁知这货成天在家被欺负惯了,临到跟前又生出了胆怯之意。戚继光同学站在厢房门口,为难的转来转去,去还是不去呢?不去吧,一堆下属在门口守着太丢人了;去吧,等老婆缓过神了估计又让他跪搓板。想来想去,戚继光童鞋觉得男人就该威武一次,于是他大掌一挥,以一副赴死的壮烈表情脚步沉重的步入戚夫人睡觉的厢房。
请问吓到戚夫人了没有?事实证明,怕老婆的人永远是没有反攻的实力的!走到夫人面前,戚继光又害怕了,为了壮胆,他嚎叫了一声(戚继光的自白:其实当时是想喝酒壮胆的,谁知这次行动太过仓促,考虑不周全,只带了武器却忘了壮胆的工具,没办法只能大叫了)。由于戚大人在门外浪费的时间太长,戚夫人午睡刚醒就听见一声大叫,估计患有严重起床气的戚夫人顿时大怒:“你拿着宝剑想要干什么?”戚大人吓的浑身哆嗦,连手中的宝剑都掉落在地上,仓促回答道:“我想给夫人杀只鸡吃,所以才高声叫唤。”戚夫人早知道戚继光同学是个有贼心没贼胆的人,所以也不拆穿他,顺着说道:“那好,以后杀鸡就不要再大声嚷嚷了。”戚继光连忙受教的点点头,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看到这里我们在好笑之余应该考虑一下身为威震东南的大将军为什么这么惧怕自己的老婆?为此,我查找了一些资料。
戚继光的夫人王氏也是将门虎女,平日最喜欢舞刀弄枪,夫妻俩平常的业余活动就是比划比划,戚继光还总是输多赢少,武力上比不过估计是戚将军怕老婆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戚继光的官职是世袭,初期家里非常贫穷,据说戚夫人买了一条鱼,自己只吃鱼头鱼尾,而把鱼身子全部留给了丈夫。还有一次,戚夫人卖了自己的首饰,让戚继光请客吃饭跑关系。
好了,大家应该知道戚继光为什么怕老婆了吧!“量妻之苦,念其食贫”,正因为戚继光愧疚当初夫人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才在富裕后对夫人百般忍让。“量妻之苦”这几个字好念,但古往今来能做到的男人却很少很少。
拱床底下求皇帝做主的索额图大人
近几年流行清穿,所以我想大家都知道索额图是谁!你说不知道?不可能,康熙的元后赫舍里氏都被穿越女穿烂了,她的叔叔,太子胤礽的皇位最坚实支持者索额图阁下大家怎么会不知道!
索额图出生在皇太极时期,在康熙时期权利地位才达到鼎盛,自康熙八年至四十年,他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再加上他的侄女赫舍里氏为康熙元后,皇后之子胤礽又是康熙最疼爱的太子,所以越在后期,索额图的权利越大。可就是这么位高权重的一个人也是个怕老婆的主。
一天,高士奇发现老冤家索额图没来上班,估计他家里又出事了,就派人去索额图家里叫他。使者来到索额图府上后,果然看到佟佳氏(索额图夫人)拿着鸡毛掸子趴在地上对着床底大叫:“你出不出来?”索额图同学在床下大叫:“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使者快乐死了,忙喊道:“索大人啊,皇上召您入宫议事呢。”佟佳氏虽然凶悍,但人家也明事理,一听有正事,就不再对老公不依不挠,暂时饶了他。谁知这索大人死要面子,一边从床底下往外爬一边对老婆愤恨的说:“让你横,等我去找皇上帮我做主去!”
哈,这货是不是和唐朝的房大人有异曲同工之处啊,明明皆是位极人臣的大人,却像个小孩子似的跑去找皇帝做主。
此外,清朝怕老婆的名人还不止索额图一个,咸丰时期曾任山东巡抚的张曜战功赫赫,他的老婆是出了名的美女+才女,张曜本身是个大老粗,只会行军打仗,所以成亲后就跟着老婆学习文化知识。也许是将妻子当做老师看待了,每次妻子责骂他,他都很高兴的接受,并且视“怕老婆”为荣。有天,他问下属:“你怕老婆吗?”下属心想,男子汉大丈夫岂能怕个娘们,于是纷纷摇头道:“不怕!”谁知这一说,张曜怒了,大声责骂:“你们好大的胆子,连老婆都不怕!”
“你好大的胆子,连皇帝(王爷)都不放在眼里!”
“你好大的胆子,眼里就没了王法了吗?”
怎么样,这种语句结构是不是看着很眼熟。原来在张大人的眼中,张夫人已经上升到与皇帝、王法相提并论的阶段了。(张曜乱入:作者,这话我只悄悄想过,你可别说出去陷害我啊!)
历史上还记载了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小笑话:清朝年间,有一知府刚走马上任,就听说当地的官吏都有一个怕老婆的毛病,于是他想验证一下。一天,官吏们都到齐了,知府大人问道:“听说这里有个风俗,就是男人都怕老婆,不知道诸位如何?现在,我想请怕老婆的站到左边来,不怕的站右边去。”听了知府的话,大小官吏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动。知府大人又说:“现在诸位的内人就在隔壁的房间里。”话音未落,就见大小官吏纷纷站到了左边。最后只有一人慢慢站到右边。知府见了哈哈大笑:“谁说这里的男人个个怕老婆,还有一个不怕嘛!”他走到这个小官跟前:“对他们讲一讲,你为什么站到这边来啊?”这位小官忙道:“早晨出门的时候,我老婆告诉我不要往人多的地方去!”
看到没有,奴隶时代、封建时期都屡屡涌现怕老婆的事迹,所以当民主思想传遍大江南北,“女性能抵半边天”的口号打响后,男人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民初有个国学大师叫刘师培,他的妻子名何震,也是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优秀女性,她早年就读爱国女社,后来成为极端的女权主义者。据说她婚后常对刘师培作“河东狮吼”,让刘师培畏妻如虎,人称“惧内泰斗”。
某天夜里,刘师培突然慌慌张张的冲进朋友张继的家中,还未说话,门外又响起敲门声,刘师培大惊,连声道:“完了,完了,定是我老婆找上门来了。”趁着朋友开门之际,他一头扎进卧室的床底下,朋友开门一看,哦,不是刘太太。于是赶忙回身去拉刘师培出来,谁料刘师培被太太吓破了胆,死活不出来,还责怪朋友骗他。张继实在无奈,只能强行将他从床底下拉了出来。
唉,果然正应了那句俗语:幸福的人都相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读者挠头:这句话好像不是这么用的吧!作者:咳咳,我只是想表达他们怕老婆的行为很一致。)
其实“怕老婆”的最积极行动者要数现代学者胡适先生了,他在北大任校长时,曾对学生发表过这样的“怕老婆”言论:“一个国家,怕老婆的故事多,则容易民主;反之则否。德国文学极少怕老婆的故事,故不易民主;中国怕老婆的故事特多,故将来必能民主。”他不仅将“怕老婆”当做一个口头禅,还积极的收集世界各国怕老婆的故事,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怕老婆”协会,用一个印有“P T T”字样的铜币当做协会的徽章。
此外为了将“怕老婆”理论发扬光大,胡先生还号召男人们要像旧时代女子那样,恪守他所谓“三从四得(德)”。这“三从四得”是: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怎么样,大家看着很眼熟吧!对,这就是被现代女子当成瑰宝的“新三从四德”,说真的,作者我听到这种说法很长时间了,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这话是胡适先生说的啊!真是太佩服他的学识了!
其实我佩服胡先生的不止这一点,还有他的责任心与负罪感。胡先生的妻子江冬秀乃胡母包办婚姻,在那个自由恋爱风气盛起的年代,胡先生不像其他学者一样,用什么“真爱”、“没有共同语言”或是“要民主要自由不要包办婚姻”等理由拒绝与江冬秀成亲,反而很爽快的继续履行诺言。对此,他在后来的日记中写道:“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
看到没,什么才叫真正的学者!什么才叫真正的有责任心!什么才叫真正的品格高尚!这才是!那些宣扬反对包办婚姻,以没有共同语言为借口的男人都是在为自己的花心找借口罢了。
女人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代名词,她们不会一味的要求丈夫充当二十四孝孝子伺候自己,她们所求的不过是丈夫的敬重与喜爱而已,所以我们提倡“理怕”,拒绝“情怕”、“势怕”。“怕老婆”并不可耻,相反,如果当丈夫能“怕”的巧,“怕”的妙,说不定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