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十三章 江湖从来不寂寞(3) ...

  •   第十三章江湖从来不寂寞(3)
      好不容易阅完了试卷,莫小聪一身疲惫,天黑才开车回了家。父母已经做好饭,就等莫小聪了。
      席间丁世兰说:“今天刘月慧打电话过来的,我说你还没到家,你晚上记得回个电话。”
      莫小聪点了点头,莫龙祥说:“小聪啊,你也工作一年半了,有些事你自己也要看清楚啊,没结果的事就不要再继续了。”
      莫小聪知道父亲在说自己和刘月慧的事,在心里叹了口气,自己能说什么呢,继续吃饭,沉默是最好的交代。
      莫龙祥以为莫小聪听见了自己的话,心里很高兴的说:“我和你妈决定今年继续加大投资,扩大再生产,多承包些地,这样来钱也快。”
      莫小聪说:“今年收成不错,也有了些本钱,多承包地,我看行。”
      丁世兰不无担心的说:“多承包地,这可是要加大投资的啊,我家哪里有这么多钱啊。”
      莫龙祥说:“都说你见识短,一点也不错,没钱可以借啊。”
      莫小聪吃了一惊,今年长西瓜不单收回了成本,还赚了2万多,资金不成问题吧。”
      丁世兰说:“你爸爸现在想把规模再扩大一倍,三十亩地,单新投资就得了近十万,现在我们手上也就4、5万的样子,能让我不担心吗?”
      莫小聪听了也吓了一跳,三十亩地,比起今年来整整翻了一倍,这投资也太大了,莫小聪也担心起来说:“我家承包的地是不是多了点,这要是成本收不回来,可亏大了。”
      莫龙祥说:“这个我也想过,现在我今天长了15亩地的西瓜,那么就是再新投资15亩,现金也用不了10万,像临时工的工钱农膜的钱可以等西瓜上市的时候再结清,但最少也得要8万。”
      莫小聪见父亲已经把这帐算得很仔细了,自己也不能在思想上拖了后腿,说:“既然这样,那就承包吧,我也就那点工资,全支持你们吧。”
      丁世兰说:“你也不小了,以后总不能没有房子吧,趁我们现在还能做点活,争取早点帮你在新兴镇买上房子,也算是了我们一桩心事,不然我是不肯承包这么多地的,风险太大了。”
      莫龙祥接过话说:“你也别总是说为孩子想,我们老两口就不要过日子了?”
      莫小聪说:“你们忙不过来就少承包点地,实在不行,多叫一个临时工得了。”
      承包地的事就么定下来了,莫小聪今天没怎么喝酒,在家和父亲喝酒,总是有些放不开。
      晚上,莫小聪给刘月慧打电话,才响过一声,那边刘月慧就拿起来电话说:“你怎么这么晚才到家啊?”
      莫小聪自然不能说自己早到了家,而且吃过饭才打电话,于是就撒了个谎说:“今天一个同事过生日,吃过晚饭才回来的,听妈说你打电话过来的。”
      刘月慧说:“还不知道你有没有撒谎呢,说不准你早就回来了。”
      莫小聪说:“没有的事,我一回来就给你打电话了,你得相信人。”
      刘月慧说:“你接到函授论文答辩的通知了吗?”
      莫小聪说:“收到了,说是在元旦吧。”
      刘月慧说:“也快了,不到一个月了,你准备了吗?到时就可以见面了。”
      莫小聪说:“这论文答辩也就是走个过场,无非就是交钱,能见到你倒是真的。”
      刘月慧说:“这些天想我了吗?”
      莫小聪说:“我是天天想时时想,都想疯了。”
      刘月慧说:“得了吧,你要是这么想我,早就来看我了。”
      莫小聪说:“国庆节的时候,我们不是见过了,再说我们平时又不放假,星期天下午还得补课,现在周五下午又多了个过关工程,唉,一言难尽啊。”
      两人互诉衷肠,情意绵绵,这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挂完电话,莫小聪又回忆起两人点点滴滴来,一别又两个多月了。
      无聊倦旅。伤离恨,最愁苦。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袁丰台针对鲁爱乐所说的新人没有老师帮扶的情况作了一个决定,让所有的新教师与有经验的老教师结成对,并美名为青蓝工程,也就是让所有近三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与取得中级职称的老教师结对,相互听课相互帮助,其中鲁爱乐就与袁丰台结成对,袁丰台就成了鲁爱乐的老师。
      这本是一项相互学习的好举措,特别是对于才参加工作的老师,非常的有必要,因为新老师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住,还有对课堂模式的探究也很有帮助。
      但袁丰台是一个制度化的人,他总是喜欢把事件制度化,就这个青蓝工程,他也规定了一个星期听两节老师的课,自己上一节课,再写一篇心得。这本身没有什么不是,但遇到了朱受成,就成了件不小的事,朱受成第一个跳了出来。
      这也不奇怪,在期中的分析会,他就没觉得莫小聪有多牛,更是认为自己比谁都强,这样的他是不会自己找一个老师的,更不要说主动去听课写心得了。
      要是正一初中有几个名师倒还罢了,朱受成也许还会从内心去向他们学习,现在正一初中的主力军已经调到了正心初中,教学质量也是江河日下,就是教学质量居第一的莫小聪他也不会放在心里,更不要说那些教学质量不如人意的上了年纪的老教师了。
      其实莫小聪也有朱受成的想法,只不过他表达委婉些,莫小聪拜初三语文备课组长周有锋为师,每周听两节课,他去听,但只听个开头,课他也上,周有锋也只听个开头就走,心得照写,只不过全是抄的期刊杂志。这一切莫小聪和周有锋都约定好了,做个样子而已,周有锋也乐得这样,后面有人听课对讲课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更何况自己还要去听别人的课,这样倒好。莫小聪每次来听周有锋的课,都很专心,特别是对自己课堂结构的研究,这么几次下来,莫小聪还真的从周有锋这里学到了不少,用在自己的课堂上,还真的很管用。周有锋也觉得莫小聪这小子现在不简单,虽然是做表面文章,但做得有模有样滴水不漏。有时莫小聪们几个年轻的去聚餐,也叫上周有锋,两人相处倒是很融洽。
      朱受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他找不到老师,他在期中分析会上的精彩发言成了许多老师的笑谈,谁也不敢当他的老师,搞不好自己教学上的不是让他给捅出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来他内心也根本看不起其他老师。朱受成还是有两下子的,首先写一手漂亮的字,很有书法功底,比莫小聪的字多了一份圆润,其次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很有研究,张口就能背出,绝对不是吹的。这样的人,眼里只有自己,融不下别人。
      与朱受成一样的还有王林宇,本来物理组的人就少,庄林成一直在初三任教,和自己不熟,周华教学质量不错,但属于力量型的教师,自然不会当王林宇的老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己的工作就很马虎,李冬梅自己还要找老师也是不可能,这样王林宇也没拜师成功。
      袁丰台倒是按照自己定下来的制度,严格执行起来。说实在的,这样下来,鲁爱乐遇到袁丰台是他的幸运,袁丰台自己本来一周就两节劳技课,自然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坐下来研究鲁爱乐的课,鲁爱乐也不是拿不出货的人,慢慢的两人教学相长各有收获,袁丰台通过不断的听课,写了几篇论文发表在杂志上。
      莫小聪与周有锋如果也像鲁爱乐和袁丰台这样,估计要忙得头晕,先不说要把17节课上好,把大量作业改好也很不容易了,现在还又有过关工程,再加上这青蓝工程,还不把人累死。
      没有拜到师,准备说是没有想拜师的人有三个,朱受成一个,王林宇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杨玉兰,杨玉兰自从丁宇调走了之后,又一次高调在出现在同事的面前,那个奔放得放出豪言要征服正一初中所有男教师的杨玉兰又回来了。
      这三个人不单没有拜师,而且没有交学习心得,要知道去年莫小聪还有莫龙宽从中斡旋,袁丰台都没有放过与自己作对的莫小聪,这次三个人又一次触及袁丰台的权威了,袁丰台能放过他们吗?这样一个强势的校长,怎么会就此罢手呢?等待他们三个人的又将是一场怎样的血雨腥风?
      袁丰台看了交上来的心得,第一个看了鲁爱乐的教学心得,字写得倒是难看,但内容却很实在,料很足,有自己的见解。又看了丁月香的材料,丁月香的个人素质较高,教学上有自己的见解,是位不可多得的能手,这份材料是上了心的,特别是对课堂结构的剖析很到位。袁丰台又看了李冬梅的心得,一看就知道不是她本人写的,竟是其他教师的代笔,她的字自己是再清楚不过了,袁丰台看也没看,就放到另一边去了。拿到莫小聪的,仔细看了起来。
      才看了几行,老道的袁丰台立马看出来是抄的杂志,没有自己的见解,就知道敷衍,袁丰台心里骂道,再也没有看下去的必要了。袁丰台数了数,发现还有其他人没有交,这一查发现了朱爱乐三个人,刚才对莫小聪的敷衍全变成了对这三个人的愤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