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历史背景(二) ...
-
一代的剧情构架了一个庞大的框架,引导主角对信仰的辩证思考,因为阿泰尔直观地面对这场宗教对抗——信仰之间的矛盾被赤裸裸地呈现在眼前。
而与身处全面宗教战争时代的阿泰尔不同,埃吉奥身上却没有丝毫宗教的影子。他仿佛是弗洛伦萨这个城邦国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缩影,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和意志——独立个性,追求自由,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包容,与衍生而来的独特浪漫。
埃吉奥的故事弱化了对信仰的辩证思考,但又并非真正偏离主题——因为在这看似平静繁荣的时代,即使风气开明的城邦国家如弗洛伦萨或威尼斯,依然无法彻底摆脱神权的阴影笼罩。
然而随着埃吉奥的时间线展开,纷杂的事件呈现出一种抗争姿态——
弗洛伦萨的抗争以美第奇家族重新掌权上位而告一段落。
波吉亚家族征服意大利全境的野心以西泽尔波吉亚的死亡而画上句点。
历史在弗洛伦萨的街角缓缓流淌,我们透过埃吉奥的双眼,看一场权利斗争的庞大盛宴、看这些城市为彻底摆脱神权而抗争努力。
——我们不需要任何人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有追求自己道路的自由。
-------/\-------
------//\\------
-----//--\\-----
---_//----\\_---
---\ (_--_)/---
在阿泰尔的时代,民众大多愚昧,社会形态极端脆弱,他身陷在那个距离我们太遥远、或许完全无法理解的时代,阿泰尔发现如果赋予民众过多的自由只会引发混乱。他意识到在自由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启迪民众的智慧,让他们拥有足够支撑成熟判断力的丰富知识。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也因为宗教立场的局限性,他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太多现状。
而随着历史变迁,故事聚焦于文艺复兴时期,自由意志的城邦国家——不能比这有更好、更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和地域了——虽然依旧只有一部分人受到良好教育,虽然社会形态依然不健全,但在这个时代,民众已不会再轻易被欺骗和煽动,也不再只有少数人独醒于世。
再之后的启示录中,迈入老年的埃吉奥对刺客信条有了一番更“文艺复兴范儿”的见解和诠释——更人文主义,也更倾向于以民众的自由意志为本。
——相信万事皆虚,就是意识到社会的基础是脆弱的,我们必须成为自身文明的守护者。
——相信万事皆允,是明白我们是自身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承受自身行为带来的后果,无论是荣耀还是悲剧。
-------/\-------
------//\\------
-----//--\\-----
---_//----\\_---
---\ (_--_)/---
再下一个时间的,十八世纪中叶,美国独立战争。
我发现越是靠近现代,历史越是复杂难以描绘——我们对古代缺乏认知,所以寥寥几句就能含糊带过,让人接受。而近现代的历史则相反,我们可以得知的信息太多太繁杂,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观察视角来审视历史脉络,或许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
历史没有所谓的“真实”,她是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士,半遮半掩,朦胧迷离,神秘美丽。他也是一个带着面具的男人,掩藏一切虚假、欺诈、伪善、佞妄、愚蠢和诡计,而嘴角抿起一个浅不可察的优雅微笑,对世人的争论不置一词。
我深知自己的历史观念太过笼统、武断、天真乐观,也并非打算絮絮叨叨地呈现一切“真实”,只是因为我发现刺客信条系列对历史的阐述真的非常有趣,所以才展开一点叙述——
阿泰尔在人生的晚年结交了马可波罗的父亲。两百年后,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有幸拜读过马可波罗闻名于世的《马可波罗游记》。在西班牙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开辟新航路,并发现了美洲大陆。这片大陆在哥伦布去世后,最终以克里斯蒂娜(埃吉奥的初恋情人)的哥哥,亚美利哥命名。再之后的数百年,一番你来我往的殖民地之争,英国人最终从法国人手中抢到了北美大陆,却又因为一场康纳参与其中的乱七八糟的独立战争,永远失去了它。
仿佛冥冥之中所有的事件发展都有迹可循,这一切蛛丝马迹的背后皆是传承与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