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苦心经营,出宫离去 ...

  •   那年春天,太后回到颐和园,姑姑亦随,留我一人在宫中简单度日。初夏,我暂时搬入颐和园随姑姑陪同太后。彼时,她精神还算矍铄,有些精力应付女人。她办了最后一次游园会,邀请外国公使夫人,而重头戏则是日本公使小林夫人。我从未参加过公宴,在姑姑教导下,又紧张又兴奋。
      太后并未邀请太多人,而只是几个朝廷命妇,外加小林夫人一人而已。夫人本道患有头疾,不便长时间外出,但太后说初夏游园,午后一聚,想是对身体百利而无一害,也就只好答应前来。为布置游园会,宫女们想了不少主意,时下盛开最艳的花朵插入瓶中,铺上白色的桌布,都已经很符合国外的习惯。小林夫人虽然到中国已经十年,但仍用这些宴请西方夫人的礼节,一来是为客气,尊重对方国家,二来也是为了显示国威。
      夫人在中国呆得颇为久些,戊戌年间就来过此地,那时她才是参赞夫人,并不为人重视,后辗转八年后又来到此,是因其子嗣在中国,恰逢丈夫刚被任命,即将赴任。太后竟提早知晓了这一消息,提前将其请了过来。
      宴会便在谐趣园中举办,在厅中摆了一张桌子,显得十分亲密,园中移栽了些许玉兰、海棠,海棠刚谢,而玉兰方盛,园中花匠知太后在此开宴,赶忙又移种了些花期较晚的牡丹来。白红交盛,俗艳大方。
      我与姑姑随在太后身后,去时低着头,并不敢言语,也不敢抬头四顾。一进去,便看见一个面容清淡的中年女子站立一旁,旁边还有几位朝廷命妇。我并不敢抬头看仔细,只低眉顺眼,不惹人讨厌就是了。
      太后压和颜悦色请大家就坐,并言虽然是礼仪,但都该亲如一家人。她见到小林夫人,不免赞叹几句保养年轻,夫人也淡淡回上一句,太后操心罢了。太后微微一笑,并不计较,命人摆好茶点,连同时下水果和蜜饯也一同上来,道是不必客气。姑姑也就坐,而我不言也不动,乖乖站在一旁。
      夫人见此,便问道:“今日名为游园,为何只有我一国夫人到场?”她眉眼间颜色甚为清淡,恭敬而凛然。
      太后笑道:“您久居中国,果然中文了得。”说罢,她假意喝茶,我便按照事先排练过的那番一般,走到夫人面前,递予她一枝玉兰,并以日语祝她日安,告诉她她人如花一样美丽清芳。目光直视,甜甜一笑,简单行礼——夫人却未让我辞谢。
      夫人微笑感谢,并拉住我。我见她目光中闪过一丝犹豫和温暖。
      太后却道:“你这孩子,怎么到处乱闯。”她似乎很不悦。
      夫人却阻拦:“不如就让她坐下吧。”她静静看着我,脸上多了几丝表情。
      太后便说:“那你就在夫人身边坐下吧。”一旁的小太监眼尖,早准备好了椅子,马上送了过来。
      我高兴地喊了一声:“谢过太后。”便坐在夫人身边。这时我终于可以抬头看看,刘佳氏并不在,姑姑在一旁脸上表情甚为恭谨,在这张桌子上,只有夫人一人看我慈祥。
      我坐在那里,太后眼神甚为扎眼,小林夫人也看出来了。不禁说道:“我听闻宫中并无子嗣。”
      太后笑道:“并不是没有。二十四年那会,人人都道我囚禁后妃。实则我并未囚禁,实在局势紧张,皇帝又太袒护后宫,我并不便将后宫产女的消息公之于众。因此将孩子接出来,交予我儿,由她代为抚养罢了。”
      夫人一震,道:“这是甄妃的孩子?”
      太后并不回答,只道:“后宫中的人从未见过这孩子。我想让她远离朝廷纷争,安心长大罢了。”
      夫人嘴角轻轻一撇,我看到了,又怕太后看后不悦,心下一想,忙将刚折下的花枝采下一朵,轻轻别到她发髻,花心色白微碧,清淡怡人。夫人双手握住我的手,眼中微微泛红。
      她看着我,轻声问道:“公主名讳如何?”
      我乖乖答道:“咸池。姑姑叫我咸儿。”
      “咸儿!”姑姑果然一阵轻咳,我自知言多必失。
      太后恰言:“若皇帝知道,是肯定要敕封公主的。名号也都拟好了,就为咏和,以示我大清咏诵和平之意。但眼下皇帝身体时好时坏,外事又多,恐身为女身,并不方便,虽有公主之尊,不如予她庶民之身,还她清明人世了。”
      夫人笑道:“太后费心。”
      太后又道:“今日邀请夫人前来,正有一事想要托付。”
      夫人早已料到,不紧不慢道:“太后请讲。”
      太后缓缓道来,一字一句,言重千钧:“咸儿对西方文化很是向往,我母女也认为不如随她意愿,出国修行。若传出是公主身份,又生出是非。所以,想将此女托付给夫人,不知夫人是否愿意费心呢?”
      夫人冷笑一声,道:“我向来不知贵国皇室对我国文化如此器重。”
      太后亦冷笑道:“咸儿此去,便不再有公主身份,只是庶民,也不再入籍。”
      心里一阵冷。我竟然不知这是我的卖身宴。
      夫人说:“毕竟是皇室血脉,我必不能够僭越。但太后若肯大方布告了天下,倒对在天亡灵也是一种慰藉。”
      太后细想,方道:“也好。公主之礼,不妨拖延几年,可先令她学习西方文教。”
      夫人便道:“太后有心。那便收为为我的义女,由我代从教导吧。”
      太后默许。
      我忙去看姑姑,她竟也无反应。我顿时悲从中来。曾经以为自己的日子是恒定不变的,紫禁城的日子就散淡着过去,没有人管我,也没有人不管我。现在我才发现,两个人相遇的感情不总是深深的。大概我没有能力让一群人相聚然后相爱。
      我的幼年过的很快,而且日复一日没有波澜。不记得是如何进宫,只记得是如何离开,眼泪就那么扑簌簌地流了下来。
      那日天好,日头在头顶火烧着,马车夫一身汗味,扬起了鞭。我孑身一人出了园,新绿和喜花婆婆都在宫中。她们并不知道,我甚至都没有机会告诉她们。我一直记得那天之前我出宫前往颐和园,两个嬷嬷在车中侯我。我看见紫禁城从我眼前远去,并不是曾经出宫那样的新奇,我惟愿贴近的那个人心,还不知在哪。
      我永远地踏出了紫禁城的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