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3、第 93 章 ...

  •   原先出入苍梧阁颇费周折,现今喻怀仁从高处走,自然是丝毫无阻。
      宁衍争见了他,大是欣喜,问好问安,又对步光好奇不已。喻怀仁心中奇怪,若长兄果真有甚么事,做弟弟的怎地如此轻松。
      转念一想,宁衍宗对这弟弟隐瞒颇多,小争不知内情也是自然。他便连客套也奉欠,只问:“近日你大哥可有回来?”
      “大哥不是同你一起上京?”宁衍争心思灵活,已察觉出不妙,“莫非出了甚么变故?”
      若是以往,问不对人,喻怀仁转头便走了。如今他已懂了体谅他人,只得暗自压下心中焦急,道:“我先前因故与他分开,没约定再会时日。只不知他人在哪里。”
      宁衍争取笑道:“原来如此,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喻怀仁轻咳一声,不知如何应对。
      “对了,纪管家近日回来,他替大哥打理着多处产业,想必知道大哥所在。”
      宁衍宗确是提过一个叫纪六韬的,只是此人倒不是什么管家,乃是正经幕僚。他借着产业名义,四处搜罗情报,风湖楼便是一例;扶持义云寨,亦是纪六韬献策。
      这么一位左膀右臂,必然晓得真情。

      “喻少侠!”
      纪六韬只见过喻怀仁一次,其时后者尚在昏迷之中。他虽多次建言宁衍宗杀掉喻怀仁以绝后患,但为的是公心;本人与喻怀仁并无私怨。如今既然知道喻怀仁与宁衍宗已结成一心,共图大事,这一声“少侠”,自然叫得毫无半分勉强。
      他眼中闪了一道光,不过半分便又灭了,轻轻叹一口气。
      喻怀仁也不多话,拱手问道:“宁衍宗在哪?”
      纪六韬沉吟片刻,摇头,“少侠勿怪,阁主有命,不能讲。”
      “不能讲?”喻怀仁冷哼一声,“他又要隐瞒我甚么?”
      “阁主有苦衷,”纪六韬又一声叹息,“他也是为喻少侠好。”
      一旁步光忽然道:“主人,不如用夺魂法。”
      “夺魂法虽能问出人心所想,但太过霸道,遭夺魂之人过后要变成痴呆。此人对宁衍宗很是有用,若非万不得已,不能轻用。”喻怀仁定定看着纪六韬,冷芒如有实质,刺得人发寒,“自然,若此人假宁衍宗之名,欲加害于他,也是可以用的。”
      听了这番冷森森的威吓,纪六韬只道夺魂法是个甚么厉害武功,苦笑起来,“罢了罢了,少侠何苦为难我,实则……唉,实在是阁主正身陷囹圄之中,性命危在旦夕,我虽然尽力营救,但希望渺茫,若少侠知道,必定要着力营救,说不定还被牵连进去,殃及池鱼……阁主又怎么肯让少侠涉险?”
      喻怀仁瞪大了眼睛,只觉眼前忽然一阵煞白,脚下竟有些发软,他定定心,问:“性命……危在旦夕?怎么回事!”
      纪六韬满脸忧虑,将前事一一道来。
      原来官家清醒之后,将卫虞打下牢狱,严查其罪责。不意竟查出他与昭王暗通书信,意图不轨。宗室与重臣暗通款曲,实乃大忌讳,有谋逆之嫌。昭王连忙上疏自辩,声称全不知情,定是下人所为;又自请严查——最后竟查到宁衍宗头上!
      “卫虞之权柄,均出于今上,今上若不在位,则他必死无疑,试问他又怎么会与昭王谋逆?今上或许是知晓了甚么风声,借着卫虞下狱的线,故意将昭王绕进去,是为‘打草惊蛇’。昭王果然自乱阵脚;平日阁主为他立下不知多少功劳,他竟然也下得去手,果真是过河拆桥!”
      喻怀仁皱眉,细想一会儿:“宁衍宗被关在哪儿?”
      “昭王府中,不日便要被押送进京。”
      “难道他不怕宁衍宗将他私下的勾当和盘托出?”
      纪六韬叹道:“喻少侠果然通透,一问便是关节处!”
      昭王当然是怕的,因此宁衍宗最好的下场便是死在牢中,死无对证。然而,也要挑对死处。若死在昭王的封地上,便是欲盖弥彰;若死在京城诏狱里,又怕太晚。
      “只怕是要在途中下手。”纪六韬忧心忡忡。
      喻怀仁点头,又问:“宁衍宗叫你不告诉我?”
      “阁主亲口说,怕你知道后涉险行事。”
      “你说谎。”喻怀仁无半分犹疑。
      此事在平常人看来,是天大的风险,在喻怀仁看来,却并不难脱身;宁衍宗知道他的本事,又怎么会担心他有危险?
      纪六韬被直截了当戳破,怔愣了一会儿,又见这人神色不似作伪,不由得好奇:“不知我哪里露出了破绽?”
      喻怀仁不答,又沉吟道:“你既然还在这儿,那宁衍宗必定有后手。”
      “阁主做着砍头的大事,自然也要防着昭王一手。只是依在下之见,还是太险。你我旁观者清,都知道等到上京途中下手最为稳妥,但昭王却不是这么冷静睿智的人。若是他脑袋一热,做了蠢事,先下了手……”
      喻怀仁心中一凛。
      “故此刚才一番说辞,也是为请动喻少侠帮忙。以少侠武功,昭王府守备应当不在话下;若有不测之时,便是借重少侠之日。不想少侠竟看穿了;得罪之处,还请少侠暂且记下,待阁主脱险之后,在下必定负荆请罪,任凭少侠处置。”
      喻怀仁懒得计较,也懒于回应,只问:“昭王府在哪?”

      昭王的名字,喻怀仁并不知道。
      天家宗室之名,民间知之甚少;从“名讳”一词,便可知名者讳也,只可长辈唤晚辈、尊者唤卑者。皇帝乃真命天子,普天之下莫有敢卑之者,是故避忌其名,乃是顺理成章的。昭王既为皇帝亲子,其名自然也要避忌。
      当今皇帝登基之时,凡官面文书,“行宫”改称“别宫”,“行会”改称“商会”,“行馆”改称“临馆”,如是种种。淳于大帅之前镇守东南的宿将方忠行,也因避讳而改名方忠道;其时新帝尚有中兴之志,很是勤勉了一阵子,朝中有赫赫有名的“文武二道”,正是传说文曲下凡的楚似道与武曲方忠道。而后官家重用卫虞,楚似道下狱,不明不白地瘐死;方忠道病逝,临去犹言“南下”。两颗明星,竟都下场凄凉,叫人不胜唏嘘。
      不知这昭王暗图谋反,只是贪眷权位,还是真存着拨乱反正之意。他乃是皇帝第七子,前面除了早夭的哥哥之外,尚排着两位,稍幼一位受封烈王,另一位,年岁最长,至今居留京城,为太子,未曾封王。官家如此安排,意思再明白不过:储君只有一位,其余人不必肖想。
      太子深居简出,据闻也颇为贤明,但究其行事,也只不过不失;昭王在封地,却很有一些美名。民间私传,他曾作诗悼念“二道”。大约他是真有兴国之志的。
      只是与志向相匹配的器量,在纪六韬看来,却是奉欠。
      喻怀仁没有探究的意思。他只知道,见到昭王第一面,他便不喜欢这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