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4、第 84 章 ...
-
弟弟沉疴十多年,一朝痊愈,自要好好庆贺一番。
毕熹本想先告辞,听闻宁衍宗藏有不少绝世好酒,心中大动,少不得要留下品尝。
席间宁衍宗命人送上一个酒坛来,只见坛身还有些不曾擦净的泥土,显然封存地下已久。
乍一开封,一股清雅香气扑鼻而来。毕熹闭眼闻了闻,笑道:“此香有百花争奇斗艳之感,莫非‘斗春’?”
“正是!”
待女使为众人都斟满酒,毕熹举杯相请,小酌一番,赞许不住。
“据闻斗春乃抚州苏氏不传之秘,阳春三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日之内采遍百花,与江米、细麦酿三百日,再藏于百花园中泥土中三年,放可制成。自三年前百花园遭强占后,世间再难多寻一坛。”
宁衍宗点头,苏氏不肯交出斗春秘方,被卫虞之子卫高耍弄手段,落得家破人亡。如今卫虞将欲倒台,苏家的公道,自然是要替他们讨回来。不过此时聊朝堂事有些煞风景,他便微微一笑。
“实不相瞒,这酒乃是五年前得的,藏在家中许久,只因难逢知己,故此不曾开启。如今难得高兴,又正当春光烂漫,当浮一大白。”
毕熹微眯眼睛:“宁兄收藏美酒,想来也喜好杯中之物,竟能如此耐得住。”
“美酒若随随便便饮了,岂非糟蹋?在下即便花再多时日等待,也要在天时地利人和契合的时机品尝。”
毕熹瞥了喻怀仁一眼,忽而笑道:“宁兄妙人也。”
喻怀仁莫名其妙,只说:“我尝不出好坏。”心道这二人不过推杯换盏两回,倒似亲近了不少。
宁衍争在长兄严令之下,不曾尝过酒味,此时正悄悄往自己杯里斟酒。
“咳。”
原来宁衍宗早看在眼里,这一咳把弟弟镇住。又见弟弟沉下脸,眼中都是委屈,他才说:“你如今身子大好,却也不可忘了酒色财气最为伤身,这酒浅尝辄止即可,不能多饮。”
毕熹在旁边微笑,心道宁衍宗藏了许多酒,拿出来的却是甘甜清冽又不烈的斗春,自然是为弟弟着想。
宁衍争大喜,待斟满酒杯,第一个敬兄长,谢他自少时便不离不弃、抚养呵护。一番话说得他做兄长的眼眶微红,直叹弟弟长大了。
宁衍争第二杯敬的是商钟鸣。他从旁人口中知晓前世,此商钟鸣虽已非宝玉天时中的肩吾三魄,但那三魄却也在商钟鸣其中。若不是那三魄相护,他早被那邪道夺舍;这一杯在情理之中。
三魄主记忆,融入商钟鸣后,与宁衍争相处的点滴也都记得,便受了这一杯。
宁衍宗却是有些别扭,先前还与这人针锋相对,视为敌手,如今他摇身一变成了心上人前世灵宠,他自不能平常视之。
不过,此商钟鸣与彼商钟鸣大不相同;单说面相,原来他面含戾气、目光虚浮,坏了好五官;如今他神色平和,笑容灿烂,便显得俊朗起来。
别的便算了,宁衍宗心中嘀咕,原先此人对怀仁可是存有不轨之心的,如今虽换成了肩吾,难保那点心思没留下来。
那一边宁衍争相继敬了喻怀仁、毕熹,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毕熹走时,跟宁衍宗讨了些好酒,说要与友人共享。宁衍宗满口答应,忽问:“据闻毕兄与顾三绝相交莫逆,可有此事?”
“正是。”
“听闻顾三绝今年春闱有意一展身手。”
“不错。他一向自负风流,不肯低就策论一类‘俗务’,前番因孟袅袅之祸在大牢了走了一遭,才改了主意,立志要扫除官场不正之风。”
“顾大才子果然志存高远,想必登科及第不过手到擒来。只是,实不相瞒,朝中暗潮涌动,即将大变,此时入朝,不是好时机。”
毕熹微微一笑:“看来宁兄是知晓些内情了。”
“毕兄却不意外?”
“我在京城多年,自然有所察觉。不过,我原先以为此时之变,应是向好,但听宁兄意思,却是凶险之变。”
“向好?”
“京城多年来妖氛盘踞,大内之处更甚。有只小猫妖住着。前些时日,它或是耗尽天年,或是走了,或是被人收了,突然不见踪影。”
宁衍宗大吃一惊:“难道这只猫妖魅惑官家?”
“大抵如此。它不犯我,我便也不曾理会它,故此不知详情。宁兄,既然魅主之相已去,怎么还是凶险呢?”
定一定心神,宁衍宗答道:“卫虞即将倒台,但它在朝中党羽众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双方必有一番你争我斗;此时最易牵连无辜。”
毕熹点头:“我虽多活些年,到底不曾涉足官场,也只隐约听说过党争残酷,一时未察。多谢提醒。”
送走毕熹,宁衍宗眉头紧皱,举步到书房去。
他方才实在想质问:既然明知有妖怪祸国,为何竟无所作为,任其放肆?万千百姓饱受其苦,你于心何忍?
或许这便是世外高人。看惯王朝兴替,看惯人间悲喜。百川入海,而许多插曲不过是流水间的些许涟漪。若不是与他亲友有干系,今次之事,又怎会请得动他?说到底,毕熹并非藐视众生、而将自己置于高处的傲慢之人。只不过他以十年、百年为计,终究与他们这些数着日子的常人,眼中所见情景全不相同。
喻怀仁也是如此么?
宁衍宗细想往日种种,轻轻摇头。
若喻怀仁果真如此,自己又怎么会牵挂于他?
他禀行大道,看来不通人情,却并未失却恻隐之心。
这实是比一些尘世之人更近人情。
宁衍争既已经大好,便要喻怀仁兑现桃花之约。正是三月,也是赏花的好时节。
弟弟的夙愿,宁衍宗自然是要一手安排,只是苍梧阁所在偏僻,附近没有好桃花,一番思量,便定了离此地四百多里的欣源城外相国山桃林。
他想着小争从未出过门,自然要带他到热闹些的地方;但怀仁素喜清静。这相国山因相国寺得名,前山大雄宝殿所在香客不断,很是热闹;后山为众僧居所,又有些险峻,桃花虽更烂漫,去的人却少了。路上还会经过欣源,虽不比京城繁华,但也有一番气象,管叫小争开开眼界。
这一边他细细打算,另一边宁衍争与喻怀仁学剑法,休息时忽问:
“喻大哥与大哥之间,可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