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1、第 121 章 ...
-
静坐多时,忽听得几声嘈杂。
这谪仙楼虽然清雅,却也非肃穆之地,自有一番市井之声;来往众人,并不晓得几位长随家丁跟随的,几日之后便是他们天下之主。宁衍宗原也不在意这些声响,听着东家长西家短亦别有一番乐趣。
这几声言语却有些不同,听来相熟。
“秦国公,可叫下官好找。”用词虽谦,语气却有七分不满。那人看看左右,只见几个扮作家丁的侍卫,不由得又补了一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秦国公可听说过罢?”
宁衍宗眼下封为秦国公;这封号说来有些缘故,乃是太常寺几个不满他专权摄政的少卿特特添入候选之列的,讽喻他不臣之心。宁衍宗却是觉得有几分切要,二话不说取了这字。
此时笑道:“这句可要楚参政教本公写了。”
楚随如今官至参知政事,却也只带两个随从出来,指摘他确是有几分气虚。
“岂能相提并论?”楚随依旧理直气壮,“便是下官出了意外,多的是有为才俊替补;国公若遭不测,天下只怕又要重现乱象。”
“噗……”宁衍宗忍俊不禁,“无故这是咒我呢?”
楚随一愣,才发觉失言,却也仍是正着脸:“金玉良言,无所避忌。”
“是、是。明研可还好?”
神来一笔叫楚随几乎呛了一下,他与那东燕前公主说是相看两厌,却也有几分暧昧情愫;说是两情相悦,见了面却又总吵作一团。
“问、问我作甚?倒是国公内室乏人啊,”见宁衍宗面上有些尴尬,楚随自知抓着了痛处,压低声道,“内宫终是要有主的。纳妃立后之事,众人多有建言,楚随也是同意。”
宁衍宗轻咳一声:“大典已近,也不能随意娶个充数罢?”
“那国公可许诺,登基之后半年内立后?”
“立后乃是大事,须慎选慎行。如今民生疲敝,尚需休养生息,不宜操办。”
“……”
楚随只盯着他看,眼中满是不信。
也难怪他不信,这般冠冕堂皇的借口,宁衍宗不知找了多少,拖延至今。
喻怀仁当初离开,“正室夫人”无人来扮,只得假称急病而亡。宁衍宗以悼念亡妻为名,不肯再娶;任谁来劝也不通。
便是喻怀智,得知这“弟夫”如此情深,也不免有几分感慨。
喻怀仁临去前已将修道之事和盘托出,这做大哥的,大吃一惊而后,不免气他隐瞒;气愤过后,也有“弟弟将人抛下”的萧瑟之感,对宁衍宗又多了几分同情。前些日子,干脆暗示若宁衍宗再娶他们一家也不会挂怀。
一个兄弟去修仙,另一兄弟也不省心。自宁衍宗得了权势,喻怀信惊叹了一番,终于是经不住劝,投奔军中去了,不知怎地还拐带了正一道派的李阳秋。所幸李道长稳重周到,又有“弟夫”照应,也只有随他心意。
如今正合山庄在武林中已然执牛耳之势;武鸣山庄有乐正娘子操持,竟也声威不堕,稳居其后。余杭帮卢帮主出了个大官儿子,早不宜在江湖中抛头露面,隐居起来;帮中事务交予女婿,听闻还算稳当,只是守成而已,逐渐被茶帮抢去了风头。好在卢大乘一心要做个体面官人——重臣父母子侄自是有官身荫及的——这些事已不放在心上。
若说有甚么波折,大约便是扶摇派忽然销声匿迹。不多时庄襄带着莫家娘子投奔到喻府,叫喻怀智很是吃了一惊。
“莫大当家原答应不妨碍我俩,”庄襄叹气摇头,“不想竟出尔反尔。我只有私下把人带出来了。”
……竟是私奔!
那边厢莫露泽听了这话,白了他一眼,出言维护:“你平日没个正形,哥是怕你负了我。”
“话可不是这么说,若是我有这么漂亮贴心的妹妹,便是再好的男子,也舍不得叫她嫁出去。”
莫露泽撇过头去,手上却亮出了一把针来。庄襄瞧见那银光,哎呦一声道:“我也很是有错,今后一定改正,改正。”
说罢朝愣住的喻怀智拱手:“莫家势大,只有喻庄主这儿能躲了。”
怀信彼时还在,看到这里兴味十足,上前一步:“君子有成人之美!尽管在这儿躲罢!”
“咳。”
“……自然,能躲多久还得大哥说了算。”
喻怀智也不好棒打鸳鸯,只是——
“扶摇派不能藏身?到底有甚么变故?”
“人心不齐,只有散了。”庄襄面上漫不经心。
“左右二位殿主何在?”
“俱都降入国公麾下。”
喻怀智吃了一惊。
“……为何要来正合山庄?你我两派素来交情一般罢。”
庄襄轻笑:“在下效忠令弟已六年余,鞍前马后效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然是要投奔这里了。”
“……效忠……怀仁?”见庄襄嬉笑点头,喻怀智不由得按了按眉心,“他可真是……胡闹。”
原以为替庄襄挡莫家主的大驾已够头疼,不想过些时日连魔教的前教主也来投奔。
这商钟鸣自称受过喻怀仁大恩,与庄襄还挺聊得来。喻怀智狐疑着,也收留下来。
庄襄问他之后情形,商钟鸣答得爽快:“我追着红鼎比试神行法,连比三个月,终于比赢了,所以回来了。”
庄襄咋舌,又探问教祖公孙阿的下落,商钟鸣摇头:“红鼎也去看过一次,不见踪影,也不知是天罚降灭,还是去登灵台了。”
如此正合山庄可谓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了。
如今喻怀信已得封居胥伯,喻家上下富贵无虞。张九机恢复了本名,仍以喻家子侄辈自居,每年祭拜恩公。当年事虽已无可转寰,总算是小有补偿。
宁衍宗在江湖事逐渐淡出,朝堂之上则是千头万绪。所幸虽然续弦的催请不绝于耳,也还有知晓内情的小争由着他。
还有一事,也多亏了小争。
“我已有子嗣,你们毋需多虑。”
帝王后宫众多,为的是绵延嗣统,以防国乱。宁衍宗如今的儿子,虽是抱养了侄子过来,却不为外人所知,都道是正统嫡长子。宁衍宗多加关爱不说,也早定了主意悉心培养,绕了好几个弯子,托人送到林润雨那儿开蒙。一代文宗,给三岁幼童开蒙,可谓大材小用了。林润雨尚不知情,只道是友人家中远亲,见这孩儿聪明乖巧,未曾推拒。待过个二三年,师生情近,再据实相告不迟。
也是因为有了子嗣,宁衍宗又当盛年,属下的催请才还留着些余地。他们倒是不清楚,这未来天子心里想着,便是今后有甚么意外,再厚着脸皮从兄弟那儿抢孩子也不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