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很久之前就答应给云妞一个长评,却一直拖到现在。想说的话有很多很多,每每到动笔的时候,却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对圣祖爷,我总是充满了敬畏。想法很多,却总不敢轻易动笔。这两年,晋江的小说横行,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言论显现出来。更多的却是对圣祖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的言论。
      有人说,是他,亲手将几个儿子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是他,亲手编织了一场于众皇子而言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的“九龙夺嫡”的美梦。可是,说到底,一切都是权力惹的祸。“权力总让人迷失了自己,它不会在乎亲情友情,直接戳进心脏毫不留情,虽然无奈,却也是必然,只能叹息。”我的一位好朋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也正是这样一个原因,让一个重视真情,渴望自然而情真意切的皇帝,最后之际只能发出“你们何忍至此”感慨。(今有十八阿哥之事,又有允礽之事。朕心伤不已,尔等宜仰体朕心,务存宽厚,安静守分,勿与诸事,兢兢业业,各慎厥行。经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尔等若不能谨身率下复生事端,以伤朕心,是于臣子之道两失之矣。尔等岂忍为之乎。——《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当年的骨肉相残,而今将罪过全部归结于父亲身上,儿子无道是父亲教育失职,骨肉相残是因为孩子太多,圈禁了的说是父亲不是慈父,他已经背负了太多太多,怕是当年圣祖驾崩的时候,儿子们也没有如此怨道老爷子,有的只是对父亲偶尔开个小玩笑的追忆,还有父亲对他们无尽关怀却不能报效的愧意。今天将责任归于圣祖一人,大家又是何忍至此呢。
    对于皇二子,康熙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皇太子平安出痘的时候,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遣官致祭圜丘、方泽、太庙、社稷,行告谢礼。生病的时候,更是焦虑万分,亲自照顾,完全打乱自己的饮食起居。(内务府总管马思喀奏称:“奴才伏思,皇太子身子欠安之际,主子不能按时进膳,即使夜间,也时刻挂怀,鬱鬱难眠,是以圣躬大为劳苦。今皇太子已大安,奴才恭请主子放宽圣怀。”他阅罢朱批:“朕安。皇太子之病,原甚属可虑,现今明显转好,是大造化,只是尚待恢复。尔等放宽心。”)哪怕是最后的圈禁,做为父亲的康熙也从来没有忘了这个儿子。康熙五十七年的时候,朱天保奏请复立二阿哥为皇太子,在被康熙爷盘问之后,他毫不犹豫的供出了自己的老爹,康熙在审问朱天保之父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尔奏本内引废太子之事,为比废太子父子间隔,不能觐面。二阿哥於朕,并无间隔之处。拘禁处,朕时遣太监往视,赐物赐食。二阿哥面貌今甚丰满。阿哥所生七八子,朕皆养於大内,与废太子之事大相径庭。二阿哥现在也,尔何得引此?”对这个儿子,他从来都没有放弃,皇权和储权之间的种种矛盾,又岂是我们后人能够用一句两句的浅显话语说清道明的?皇长子患痘,他曾经抽出九天的时间来亲自照料(当时是康熙十四年,正值三藩叛乱的时候);皇四子染患痢疾,立即回銮。玄烨昼夜兼程,两天的时间赶回京师,亲自安排对四阿哥的治疗事宜,直到十六日,胤禛的病已经痊愈,他才再次出巡。第三次亲征准噶尔的时候,皇三子患病,他对自己不能回来探望儿子很是愧疚。还有,那一次,十八阿哥的重病,让一个平时冷静的皇帝如此的慌乱。正是因为父子情深,血浓于水,才会如此那般。
    和所有父亲一样,他是一个护犊的父亲,在孟光祖案发生之后,他曾经问河南巡抚李锡“河南地方亦有此等事乎?”李锡奏曰“不闻有此”又问原任安徽巡抚梁世勋、江南总;督赫寿“尔曾闻否”赫寿等曰“不闻有此”上曰“启奏内云自江南起身,杨琳亦以为此事关系甚大”又问蔡升元曰“尔等俱在修书之处,亦闻有此事乎?”蔡升元奏曰“三阿哥常在修书处手不释卷看书,何曾有此事。”上曰“魏廷珍每日与三阿哥一处修书,若有此事,即当以身命保之。”很明显的护犊,很明显的纵容。若非血脉相连,何以如此。
      康熙四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胤祉、胤禩奏报京城雨水等情况,他阅后作了朱批:「知道了。(京师)雨水是否充足,(于禾稼)有否益处等事,并没有写清楚。你们看了朕的这段字,恐怕会怀疑(不是朕写的)。(六月)二十二日打鱼去了,因在水里浸泡时间过长,右手颤动难以握笔,所以写成这个样子。十八日我们这里下足了雨。二十二日又是阴云密布。」当时,玄烨正巡视塞外,驻跸博洛和屯,他主动向儿子们解释所写朱批字不成形的原因,若非在乎儿子们的想法,何至于这份朱批,硬是这样颤动地写下这一通解释。父子间的亲近显而易见。
      很多人觉得我们将康熙神圣化,不,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也有自己的负面的一面,
    康熙五十七年初四日癸丑。谕曰:“诸王大臣引类呼朋,纷然聚集,匆遽请安,云望朕愈,朕感激之外,更无可言。不幸身罹大忧,肢体不能动履,已寝卧五旬矣。一切丧事未得尽心,又无暇调治,所以右足较左足瘦削,或至残废与否,难以预料。容颜憔悴,皮骨仅存。(可怜的某人,每次看到晚年的画像都会觉得心情特别压抑。)尔等为君为国为身之意固殷,朕之安否,实难裁答。(有种朝不保夕的感觉,我曾经一度有过这种感觉,就是真的不知道生命可以进行到什么程度那种感觉。。。。泪~~~)或有冒昧之人,不谛观朕容,第谓天颜甚好。天无云翳风霾,自然清朗,於朕何兴耶?或有梦呓之人,谓如天行至健。自开辟以来,天行无时止息,而世运屡有变迁,人之行,岂得与天比乎?(听天由命~~哪还有青壮年时的那种劲儿~~)或有止据现成套语,粉饰殷勤,谓宜节忧劳,简机务,以养圣躬者。至忧劳之宜节者何?机务之宜简者何?即问之奏请之人,彼亦委比能晓然也。朕於此等空言,恶之切骨,厌於听闻。此谕恐奏事之人不能转传,故信手书示。其宣付起居注馆记之。”(这是康熙大病之后的一段话,我太懒了,原帖搬来,原来发在康熙吧)。
    他也有缺点,比如说自负,可以说乾隆的自大,有一部分也是来自他祖父的。曾经在谈到军事的时候,他说过自己料事如神;在谈到河务的时候,也曾和臣下说只要按照他的方法做,便可以高枕无忧……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说自己如太阳一般,被誉为“太阳王”,同样,作为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封建帝王,君权神授,他的独断他的自负都有明显的时代背景。
      最后,他是一代帝王,一个被谥为“仁皇帝”的帝王。对待儿子、臣子,均是如此。
    写在最后:虽然和云妞的小说没有太大的关联,但云妞在写小说的时候,一直对后世给老爷子的“不是慈父”的言论在抱不平。我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康熙粉,貌似对这一点从来都没申辩过,也许康熙粉大都和我们的本命圣祖爷一般低调,从来都不愿做过多的解释。即使爱,也是竭力保持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感情,不愿意有太多的争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默认这类言辞属于他。所以,才在仓促之间写了这些东西,本人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辞不达意之处,大家随意一阅便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