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三十九章 ...

  •   沈预后来回书院之后是不是又发生过什么意外插曲,孟芳夏已经无法得知了,毕竟人家也懂得避嫌,有什么事都只告诉马文才,然后才由马文才决定什么事能跟她提,什么事不能跟她说。

      只是这米虫的日子也不是人过的,虽说过门不到半年之后,马太守就把府内的事务交给了她这个马家眼下唯一的一个女主人管理,可是耐不住人少啊~,那些下人也是有眼色的,知道她得老爷少爷的疼宠,敢犯上作乱的人可谓少之又少,有胆子暗中作怪的几个小管事,她一抓着证据,重则直接赶出马家,轻则送到庄子上去做苦力,这处在乱世的优点嘛,就是主子地位远比天大,下人敢欺瞒主子背叛主子,绝对是自找死路。

      至于每个穿越女都不免要搁在心上重视无比的名声,对孟芳夏来说却是浮云中的浮云,反正做错事的人又不是她,下人犯错理当受罚的,不是吗?何必为图个名声好听而憋屈自己?

      两人成亲的第二年,又到三年一次的品评,某日,马太守与马文才在前院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据说乃此郡的大中正,出自琅琊王氏,王家是东晋建立至今的掌政世族之一,也并非曾经险险败落的谢家所能相比的。

      不久,朝廷授任令送达,授予马文才尚书郎一职,掌都兵曹,并命择日尽速入京到任,马太守则留任原职。

      孟芳夏本以为马文才仍会像上次一样辞谢官职,不过马文才却说他不可能一直和朝廷对立,而且也该去京城看看那里的情势,反正就三年任期而已,之后不想再作官也是无妨,孟芳夏恍然地点点头,却又想着这个都兵曹是做什么的呢?难道要带兵?看着不像呀~尚书郎是文官职,与那些士兵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吧?

      马文才彷佛也看到孟芳夏眼中的质疑,便笑着说道:“这个官职其实也只能算是个闲差,平日帮着五兵尚书大人写些起草文书罢了,不过仍得日日至尚书台报到,所以我们不能留在这里了。”

      “好吧,反正我也还没去过建康呢,听说那里很多外地来的人?”孟芳夏倒是无所谓,东晋历史虽然不长,但就算她活到五六十岁也遇不上改朝换代的那一刻。

      “妳只想着去那里有更多好玩的吧?那日沈预写信来说,他也收得朝廷任令,打算回建康去任职。”马文才又说道。

      “哦?他被授了何职?”孟芳夏好奇地看向马文才,问道。

      “中书舍人,品秩虽没我的高,但是掌管的事务可比我重要许多。”马文才倒没有半点嫉妒之意,只是平静地说道。

      “怎么一下子就得了那么重要的职务?沈家在建康也不过是中等士族而已吧?”孟芳夏却觉得疑惑不已,沈预多年不在京中,想来那些大官不可能如此看重他才是,又如何一得任命就是皇帝近臣?

      “据说…王曾至余杭游玩数日,其间去过书院一回,见到不少品德学识得他慧眼的学子,不止沈预、王坦之而已,就连梁山伯亦是颇得他的赞许。”马文才皱着眉头,缓缓说起沈预他们在余杭遇到的贵人,不过这位贵人虽说地位崇高,却是喜好道术的主儿,于政治才能上并无建树,偏偏又任辅政之职,这前景实在是令人担忧,若非他无知,桓家哪能一手遮天?

      “不过也好,咱们到建康之后,好歹有个熟识的人一起作伴,若他肯把墨儿借我几日就更好了!”孟芳夏一说到墨儿时,眼神顿时又发亮了。

      马文才虽明知孟芳夏只是纯粹喜欢墨儿陪她说话,听墨儿弹琴,可对方毕竟是男儿身,让他想不在意都难,只能轻叹一声,又道:“建康不是咱们这里,多的是想抓人把柄的闲杂人等,妳还是少和墨儿单独见面的好。”

      “啊~那去到建康不是反而不自由了?”孟芳夏听着马文才的语气中颇多不赞同之意,忍不住有些失望地唉了一声。

      “至少妳想找到比较不同于平常的东西也容易些,不是吗?我是为了妳着想。”马文才摸摸孟芳夏的头,无奈地劝道。

      孟芳夏对马文才这哄小孩的动作,鄙夷地翻了翻白眼,她当然明白在那种贵族高官子弟满地跑的地方,做什么都要很小心,可也不用这么早泼她冷水嘛,让她多乐几天不好吗?!

      “那我们几时出发?到那里要很久吧?”孟芳夏在心中只惋惜了那么一下下,又恢复了精神,抬头问道。

      “七日后出发,咱们先坐马车到余杭,然后和沈预他们一起改走水路上行至京口,那里离建康已然不远,半日左右就可以到京,前后估算大约需一个多月的时间。”马文才心头约是早已有谱,毫不思索地回了孟芳夏的疑惑。

      “嗯…那我们就带身边伺候的这几个人,其他人便不必随我们前去了?”孟芳夏心里开始琢磨着要带谁去建康。

      她想不久前才新婚的马山小秋一定要去,小红那丫头还算老实本份,也可以带去,海琴夫妇要管理她在外的店铺庄园,只能先留下来,胡嬷嬷年纪有一点大了,不好长途奔波劳累,也得留下来,嗯~让海琴两口子照顾她好了,这样的话…再带上两家人应该足够吧?其他的等去了京城再作打算。

      “我只带上马永和马山两家人,妳自己看看院子里几个丫鬟,平日是谁伺候妳比较让妳习惯,妳就带谁去便是,不过马山同去,妳身边也有小秋可以照应,其他的人大约用不上吧?”马文才不知道孟芳夏是真的太懒还是怎么着,小秋和马山成婚之后,仍旧被留在孟芳夏身边伺侯,也没见孟芳夏想过找哪个丫鬟递补上来。

      “我倒想问你是看上哪个想留在身边替我分忧解劳的?我带着的话,还能省些其他事情。”孟芳夏撇撇嘴角,半是试探半是吃味地反问道。

      “芳儿…妳又多想了!我何时对她们另眼相看过?不就是担心妳初到建康那样陌生的地方,难免在心情上会有些不适应,身边有几个得妳心意的人陪着,总好过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虚度时日。”马文才不知道该气亦或该笑地敲敲孟芳夏的额头。

      “疼呀!你几时又看出我会不适应了?”孟芳夏委屈地揉揉额头,心想她哪时不适应了?真要说最大的改变不就是两年前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时代?没有电视、计算机,没有便利的日常生活用品,更没有满天飞舞的纸本信息,可是她到现在也还活得好好的呀!不适应?!不适应又能如何?

      “都城总不比咱们这样的小地方,多费些心思也不是什么坏事。”马文才叹气地按下孟芳夏的手,他就怕孟芳夏万一心血来潮,又作出类似前年在书院那样不合时宜的事来,届时他们身在建康那样诡谲之地,想瞒天过海可不是容易事儿。

      况且…马文才一直知道孟芳夏心中有秘密,但却始终没有主动开口询问,总想着有一天,孟芳夏会自己跟他开口解释一切,可是到现在也快三年了,孟芳夏似乎都没有这个意思要跟他说明她的来历。

      隔两日,孟雁南来访,才与妹妹妹婿说起他的职位未变,仍是留在会稽为太守长史,孟芳夏心里暗松一口气,她本想自己要去建康,至少三年不能回来,若哥哥也要离家的话,家中就只剩两老了,又听说那个陈氏已经卧病一个多月,能不能熬过还是个问题。

      不过孟芳夏却不在乎这个问题,她以为凭陈氏曾经的那些私心,最好还是叫她早些断气,让哥哥有机会再娶一个贤慧又没有其他心思的来孝顺爹娘才好,至于侄女儿的话,反正她还小嘛,依孟家的环境,应该不至于养不熟,不过要提醒哥哥到时得把陈氏身边的丫鬟婆子打发走,免得自己人没带坏了,却被那些有二心的外来者挑拨离间。

      孟雁南此趟来马家,最主要的事也是因为马太守跟他说起马文才将到建康的事,故而特意前来送行,又把家中父母的挂心转达给孟芳夏知晓。

      孟芳夏明白父母的担忧,自是连连点头应下,没有半句反驳或不悦之色,孟雁南离去前又说当日也不再过来送别了,让他们自己一路小心照顾自己,一连叮嘱好几句话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七日后的一早,马家门口就排了三辆马车,前面是马永一家人,中间是马文才夫妇,后面则是马山他们一家人,随身所带物品则分置三辆马车之内,马文才和孟芳夏坐的马车内,除了他们夫妻两人之外,便是随行伺候的小红和一个十岁左右的小丫鬟杏儿。

      甫到达余杭,他们一行人也没有多做停留,就加上负责打点船只及往后行程的沈预主仆,然后再次出发前往建康。

      水路行程自然不能像走陆地一样的自由,不过多了喜欢耍嘴皮的沈预和擅长弹琴的墨儿,这水上行船的日子倒也没有孟芳夏想象中的枯燥无味,况且沿途还能到几个地方上岸看看当地的民情景色,因心情随着愉悦不少的结果,孟芳夏来到建康不久便诊出喜脉,她黑着额角的三条线,屈指一算,她才十七岁呀!就要有第一个娃了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