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刻进我们整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烙印 ...
-
❀❀❀=❀=❀❀❀=❀=❀❀❀=❀=❀❀❀=❀❀❀❀❀❀❀❀❀❀❀❀❀=❀❀❀=❀=❀❀❀=❀=❀❀❀=❀=❀❀❀
❀❀❀❀=❀=❀=❀=❀=❀=❀=❀=❀❀❀河洛天下正Ⅰ:河洛城❀❀❀=❀=❀=❀=❀=❀=❀=❀=❀❀❀❀
❀❀❀=❀=❀❀❀=❀=❀❀❀=❀=❀❀❀=❀❀❀❀❀❀❀❀❀❀❀❀❀=❀❀❀=❀=❀❀❀=❀=❀❀❀=❀=❀❀❀
❀❀❀=❀=❀=❀=❀=❀=❀=❀=❀=❀=❀=❀=❀❀❀公子瀾=❀=著❀❀❀=❀=❀=❀=❀=❀=❀=❀=❀=❀❀❀
河洛天下正篇Ⅰ:河洛城
简介:
河洛华夏源,迢迢江水情。
东土九州溯,泱泱天朝路。
❀=❀=❀=❀=❀=❀=❀=❀=❀=❀=❀=❀=❀=❀=❀河洛城❀=❀=❀=❀=❀=❀=❀=❀=❀=❀=❀=❀=❀=❀=❀
❀=❀=❀=❀=❀=❀=❀=❀=❀=❀=❀=❀=❀=❀=❀河洛城❀=❀=❀=❀=❀=❀=❀=❀=❀=❀=❀=❀=❀=❀=❀
卷一:心里有座城
一座城,一种文化的繁衍传承。
❀=❀=❀=❀=❀=❀=❀=❀=❀=❀=❀=❀=❀=❀=❀河洛城❀=❀=❀=❀=❀=❀=❀=❀=❀=❀=❀=❀=❀=❀=❀
❀=❀=❀=❀=❀=❀=❀=❀=❀=❀=❀=❀=❀=❀=❀河洛城❀=❀=❀=❀=❀=❀=❀=❀=❀=❀=❀=❀=❀=❀=❀
楔子:刻进我们整个民族灵魂深处的烙印
小时候大多都会好奇,我们是从哪里来的,父母会告诉我们各种来源。
长大后我们去追溯,我们华夏儿女骨子里的骄傲是从哪里来的?是历史悠久的华夏文化赋予我们的!
那我们迄今屹立不倒的华夏文化之源是从哪里来的?
华夏儿女心里有座城——河洛城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河图上,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其和皆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周易》和《洪范》两书,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华夏历史文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河图洛书释义
《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
4 9 2
3 5 7
8 1 6 九宫
对河图,洛书的图形,文献一直保存至今。河图实际是1——10排列而成,5和10构成中宫,奇数为阳,白色,代表天数(生数);偶数为阴,为黑,代表地数(成数)。洛书实际是九宫,即1——9排列而成,横,竖,斜三个数相加和都是15。河图、洛书形式不同,本质相同,都表示历法和卜筮,四面八方,四时八节,八卦 ,九宫及五位统一的体系。十月太阳历与《河图》有相通之处,原因在于它们有同样的源头。
《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孔传认为河图即八卦。有文献说伏羲时龙马负图出于河,也有尧,禹受图的说法。《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风后受图的说法流传很广。有人以为龙马为东方七宿的龙与天马四,与《山海经》中的“马身而龙首”相符,当为上古龙马图腾的人在星空中找到的龙马。从贾湖文化来看,8000多年前有卜卦是事实,产生河图一类的图文是可能的。后来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之瑞”。
我们古人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真是吉光片语,惜墨如金,有关的信息真是少之又少。正因如此,河图洛书在宋以前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传说。到后来,宋人通过考古和秘传的易图,才考证出河图洛书的内容,也称之为河洛理数。河图洛书是什么东西,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参透,反正学易的,学医的,学练丹的,学五经的,学方舆的,学兵家的,都能找到与自己系统契合的东西在里面。
华夏文明有一种很强的归纳演绎的模式,即万法归宗,万物一理,我们文明追求的是宇宙的质朴道理,站在一个很高的高度上去阐述这个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这是我们华夏文明对世界生成的一种解释。相反,古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对世界的解释则是一种系统观,是从本向质的逆向推衍。他们观察的世界的模式也许更直观更精彩,但是却陷入了无穷的苦恼。质子再分是什么,夸克再分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他们得永远追索下去。
华夏文明有一个特质,就是达观自信。试想,掌握了破解宇宙本原的钥匙后,有什么是不可以达观的呢?华夏文明的信仰是什么,道教?佛教?□□教?都不是,这个文明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世俗化的,有利于我则取之,不利于我则放下,但是有一种信仰是伴生华夏文明始终的。天地,君师,人亲。如果说中国人信仰什么中国人信仰人类自己的力量对超自然力量敬畏但是绝不盲目的奉承和崇拜。中国人只拜天,拜地,拜祖先,这才是中国人的生存方式。拜天地,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比方各位结婚的时侯,第一句话就是一拜天地,没有说是拜太上老君,释加牟尼,穆罕默德的。第二句话就是二拜父母,父母生我养我,孝道是华夏文明的基本伦理。就这二拜就把宗教排斥出去了。这个境界比之于一神教的宗教来讲,显得豁达通透极了,我们没有原罪说,是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万物之长,是法天效地人。
佛教说众生平等,说宽恕一切,但是不允许谤佛,就是不能说佛的坏话,不能对佛有不同的理解,否则就落下重业,从一开始就在道德制高点上限制你。基督教也是如此,只能信上帝,其他的一律排斥。而华夏一系的道教却是没有这样的教义,你信就信,不信拉倒,老子只阐述自然之道。这种自信和洒脱,几曾见过。
河图洛书的出现,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孔子究其一生也只是在尊古复礼,尊复的本质仍然是对起源文明的尊敬和推崇。在中国人的治国标准中,三皇五帝是最高的标杆,后世难以逾越,只能是膜拜和模仿!
先民根据河图洛书奠定了我们这个文明的基础框架,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强大的防火墙,使得华夏的文明薪火历经千古仓桑而不绝灭。四大古文明今天只有中华文明顽强的生生不息,埃及文明湮灭在漠漠沙尘,印度文明已成为远古的绝响,古巴比伦文明一去不复返,这是偶然还是幸运?这或许都有之,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我们文明自身所持有的防异化能力太强了,才避免了一次又一次文明绝祀的灾难。
河图与洛书的出世开启了我们深厚华夏文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