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我们的故宫(下) ...

  •   有了老爷子的帮忙,两人顺利迈进了故宫的大门,不过为此付出了的代价就是老四必须在国庆的最后一天,去和老爷子同事的女儿相亲。老爷子此举无疑赢得了胤禩的全力支持,胤禩向老爷子打包票一定会好好督促老四的,不会给他任何逃跑的机会,至于胤禛?在这里他没有发言权,他如今唯有在心中无限追悔以及狠狠的咒骂胤禩祖宗八代,嗯,胤禛就是要把老爷子也骂进去了,只是,您不觉得您也把自己骂进去了么。。。

      总之,不管胤禛怎么放抗,相亲的事儿就这样定下了,老爷子乐呵呵的同他的同事老万道别并强行将胤禛的手机号,□□号一并给了对方,让带给他家闺女,让两人先在网上联系,互相熟悉什么的,老万高高兴兴的答应了,大龄闺女真是愁煞人呐,老罗家这大儿子和自家闺女儿年龄差不多,长得也不差,而且门当户对的,就是看上去严肃了点,不过总的说来很不错啦。。。希望这次能相亲成功啊,闺女儿眼光太高,愁煞人也!

      “喂,老四,不要羞涩么。”胤禩幸灾乐祸的拍了拍胤禛的肩,“记得在□□上要嫂子的照片哈!”

      “。。。滚!”老八你等着。。。今晚回去看我不收拾你。。。两辈子都改不了嘴欠这毛病。

      领着两儿子大摇大摆的进了他生活外加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地方,老爷子兴致自然很高,一路上讲诉他几十年来复原故宫中各类文物的光辉事迹和获得的各项荣誉称号,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但显然,他身旁两人对此毫无兴趣,胤禩表示你说的那些玩意儿,咱们上辈子就见过了,其中有好多还是我们孝敬的好伐,得瑟个鬼啊,胤禛则完全沉溺于被逼婚的悲愤之中,完全没有搭理老爷子的兴致。

      康老爷子见两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自觉无趣,也不浪费口舌,将两人带到太和殿下面,就闪进左翼门累的研究院继续办公了,还是和老万他们一起有共同语言啊,现在的年轻人,唉,完全没有传承历史的意思。。。

      咳咳,老爷子,你还真把你那俩死鬼儿子当小孩儿看么,你难道不觉得特么早就对里面的东西有了审美疲劳么?

      老爷子离开后,胤禩给小朱童鞋打了电话,一会儿,两队人马成功会和了。只是看到小朱童鞋一行人居然从他们后方走过来,胤禩觉得略微有些蛋碎,这前面除了一个个太和门能看看,旁边的偏殿都未开放,用得着走这么久么。

      但事实证明,他们确实走得很龟速了许久,因为朱棣一直在给小朱童鞋普及他家大院儿的当年的具体情况和八一八当年那群公务员的各种囧事儿,而朱八八又时不时嘲讽几句,然后好好的讲解就变成了小型吵架,一来二去速度自然缓慢了。

      八一八。。。我也好想听呀。。。胤禩与胤禛同时在心中不厚道的想,明朝那些事儿的真人讲解版啊,专讲永乐年间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什么的,何况看他们内讧也是个令人愉悦的事儿。

      “那么,继续?”胤禩问,“到上面去?”

      “嗯,上面是太和殿吧”小朱童鞋对这里的陈列充满了新鲜感,“爷爷,四叔,我们跟着阿禩吧。”

      “什么太和殿,是奉天殿。”朱棣不满的嘟囔了声,“劳资的家用得着他们带路?!”

      被雷劈焦了的奉天殿么,胤禩默默的吐了个小槽。

      “人好多,我们挤得进去么。。。”胤禛,他看了看上面黑压压的一片,提出了十分现实的问题。

      “呃。。。”

      “喔。。。”

      “哼。。。”

      “墨迹啥,哪来那么多废话!快走!”朱八八一声怒吼,众人开始向太和殿的台阶移动。。。

      只是在移动过程中,一行人才算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人口鸭梨。庆参观的游客实在太多了,连殿下宽敞的台阶也需要排队前行,等他们好不容易他们顺着人流艰难的挤上台阶,再看看护栏边力推我挤的游人。。。算了,还是放弃吧,远观就好了,无非就是距离远点看么。。。而且,胤禩和小朱童鞋相视一笑,掏出了旅游必备品之一的微型望远镜,之前他们在网上看的很多旅游攻略都特别注明要带一微型望远镜,因为有了它,距离都是浮云。。。

      “这布局,和当年差不多嘛”胤禩倚在殿外的白玉栏杆上,拿着望远镜扫了一圈之后,将其递给胤禛,“不过大多都是过后复原的吧。”

      “肯定,你没听老爷子说么,殿内的配置都是他们在□□过后复原的。”胤禛接过望眼镜,“整整花了三年多才大体完工。”

      “切,复原得在怎么像,还不都是赝品,没意思,好东西都在国外。”想到老爷子书房里面卢浮宫的胶片版的中国文献检索,胤禩有些怅然,“雕镂玉锲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老四你难道就没点感触么?”

      “没有。”相对于胤禩全身透露着文艺小青年气息的伤感,胤禛则十分淡定,仿佛这旧宫殿中的一切与之无关,万事皆空。“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所取代,这乃事物变化发展之?”

      “。。。心态真好”胤禩听得牙疼,这尼玛是马思唯物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多了吧,“觉悟真高。。。”

      “那是必然,没有觉悟哪吃得了公家饭呢?”胤禛说完,突然凑到他耳边,带着几分神秘感,悄然说道,“何况,我看上的东西至今仍然在那陪着我呢,我有什么好忧伤的呢。。。西陵里面的陪葬品可不是盖的。

      “而且。。。”嘴角微微上扬,低沉的声音带着几分愉悦,“里面还有不少从你和你那几个好兄弟府上搜刮出来的好东西呢。。。”

      “滚。。。”凸一凸!老四你特么还真有脸提,尼玛拿了我的给我吐出来,不对,是挖出来!!!凸一凸!

      一旁,胤禛和胤禩在一旁开始翻着老黄历吵着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而另一旁朱棣则正兴致盎然的给他家大侄子讲当年他迁都北京,筑建紫禁城时,对正殿奉天殿的构想“奉天殿广三十丈,深十五丈,以巨木做梁,旁有斜廊。。。不像如今这什么太和殿,被改建得一股铜臭味,土鳖样,还挂了个什么‘建极绥猷’的匾额,字丑的一逼,喔,那字是你写的吧?”朱棣说完伸手直指胤禛,赤果果的挑衅加嘲讽。

      “那是弘历写的!”难得胤禛百忙之中还抽空出来反驳了一句,“别什么事儿都往我头扣,燕贼。”

      “哼!就算不是鞭子四你那也是肯定是你的种。”朱棣不屑的哼了声,“不管怎么样,总而言之,奉天殿是。。。”

      “仅仅存在了三个月就被一道雷给劈了,”之前一直沉默着的朱八八瞅准时机开口打断并接过朱棣未完的话题,凉凉的帮他做了总结,“真是殿如其名,奉天奉天,奉承天意,亏心事做多了,连老天都看不下去了!”

      朱八八此话直戳朱棣的痛处,朱棣当时确实被这道雷给劈怕了,毕竟“靖难之役”确确实实是他不占理,而取此名的时候,他也确实想要通过它来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结果。。。所以在惊恐之余,为怕报复,他改北京为“行在”,又尊南京为首都,连早朝地点都改在奉天门,且不再重修三殿云云。。。真是怂到家了。。。

      “老头儿,你特么作死啊!”朱棣怒了,家里吵吵就算了,这死老头子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尤其在那群鞑子面前揭他的短,“劈了又怎样,劳资依旧活的尚好!”

      “。。。四叔。”小朱童鞋拽了下朱棣的手,示意他别和爷爷杠上,试图阻止这场即将爆发的家庭战争。只是这一幕被朱八八看到后分外冒火,好哇,老四绝对在他不在的时候欺负允炆了,不然允炆怎么会这么委屈。。。

      “老四你竟敢又背着我欺负允炆!”朱八八一声怒吼,“我还没死呢!”

      “。。。爷爷。。。四叔真没。。。唉。。。”小朱童鞋很无奈,爷爷和四叔这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什么时候才有个头啊。。。

      “允炆乖,快过来,有爷爷在,那叛臣贼子休想打你的主意!”

      “哼,允炆我告诉你,死老头子的话你少听,”朱棣一把把小朱童鞋拽了回来,“你就是被老头子和那群穷酸文人带坏的!”

      “好哇,老四,长本事了啊,看来你对我意见可多啊!”

      “没错,老头子,我对你的意见多着呢”

      “逆子!当年怎么没直接掐死你!!!”

      。。。

      。。。

      。。。

      “。。。有这样一个爷爷和叔叔,唉。。。可怜的建文帝哟。。。”胤禩对小朱童鞋投去同情的目光,转过头却见老四阴着一张脸,活像把被骂了般,不应该呀,“。。。老四,你没事儿吧?”

      “没事儿。。。”胤禛默了半响,从牙根里蹦出几个字,“只是膝盖好痛。。。。”

      “噗。。。哈哈哈哈哈。。。。”

      “。。。”凸-凸,老八你个没良心的,还笑,还笑。。。

      混乱场面很快在小朱童鞋开外挂般的怒叱声中得到了控制,然后一行人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太和殿,围观的人太多了有木有,还有人拿出手机准备播打110了。。。

      胤禩边走边感叹,原来小白兔也是有脾气的哈,刚才那声吼气场十足呢,果然当过皇帝的就是不一样。。。

      沿着中轴线,一行人把故宫的前后大致看了遍,但胤禩和胤禛最想去的几个殿由于不对外开放,只能作罢,两人失望之余,决定什么时候去找老爷开后门。倒是朱八八一家人一路上吵闹间爆出的许多前朝辛秘事情让胤禩胤禛那两颗的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满足。

      等他们把故宫各景点走了个遍,已快到了闭馆时分,看看天色尚早,小朱童鞋提议去旁边的景山公园看看,从景山上俯瞰故宫全景别有一番风味,只是。。。一想到景山对于某些人的特殊意义,胤禩尴尬了。。。太拉仇恨了有木有。。。这样真的木有问题么?

      好奇心杀死喵呀,胤禩左右一想,再不济身旁还有一个老四做垫背的,若是真发生什么,能在之前看到老四灰飞烟灭,洒家这辈子也算值了=L=

      景山是当年成祖在筑造宫殿之时,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积在此,做为大内"镇山",以断元朝龙脉,可这用来永保朱明万世昌盛的“万寿山”,竟成了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自缢之处,真是个可笑又可悲的黑色幽默。

      胤禩跟在朱棣身后,小心观察着前方那人的一举一动,故地重游,不知这位戎马半身,用血泪拼下的大明江山的帝王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哀其不幸,还是怒其无能?

      朱棣牵着朱允炆,沿着他熟悉的路线,踏着新铺垫的石板路走上山顶,和喧闹的故宫比起来,景山顶上只有零星几名游人,和方才喧闹的故宫相比,着实显得冷清,不过众人也乐得清静。

      “这里看去总算找回点当年的感觉了!”朱棣抱着手臂,脸上洋溢着一直以来不曾退去的那份张狂,俯瞰皇城全景,“殿内被你们这群鞑子修修改改的,我都快认不得了。”

      说完,他又望向东边山麓的那颗枯槁的树,“朱由检那小子,到有几番骨气,不愧是我的种。”

      “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群小子虽然在死社稷这条上搭不上号,可我大明的国门还算是守得牢靠,半步不让,各个都没给我丢人!”

      朱棣仿佛是说给身旁的朱允炆听,又仿佛在自言自语,朱允炆挨着他站着,不时低声呢喃,带着江南的气息,而朱元璋站在旁边的雪松下,嘴里抽着烟,一言不发的看着远方,似乎也同朱棣一起追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胤禛不知道哪逛去了,留胤禩一直静静的站在三人身后,斜晖映照在宫殿瓦楞上,金光闪闪,日月同辉。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了这紫禁城新筑,万国来朝的壮观景象,末了又看到甲申年间,崇祯皇帝最后回望祖辈基业时的萧肃身影,悲壮却又坚定的,再来,又似乎忆起昔日康熙年间百官朝见,天下一统的宏大场面,最后,画面定格在焦黄的录像中,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时宫殿上方阴霾天空,不同朝代,同样的场景,里面的人走马观花来来去去,通通都是过客。。。

      再回首,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啊。。。

      “王侯已成背影,有谁还在看着云起云落的变迁

      妃子空留一笑,有谁还在念着冬去春来的期盼”

      “人去楼不空,往昔的叱咤画作春色满园。

      曲终人不散,曾经的悲喜还在时间流转。”

      -----------------------------
      本章无责任小后续:

      胤禩:(严肃状):在这里,我要慎重严肃给各位科普一下,那就是朱棣说我们是鞑子那是不对的,我们的祖辈是建州女真,后来改为满族,我们不是鞑子!!!

      胤禛(正经状):而所谓的和蒙古的联姻,也是别人嫁妹纸过来,按我国传统,应以父系血脉为准,所以我们还是有建州女真演变过来滴!

      朱翊钧:酋长你好,酋长再见!李成梁叫你回家吃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我们的故宫(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