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凑凑 ...
-
刚看到一篇文,讲王志文说找不到说话的人,讲康熙说找不到说话的人。
我想,这是说话的快乐。
爱情神马的,最后都变成两个有没有话聊的个体。某个霍的访谈中他说,想找一个聊得来的人。吃饭的时候有话讲,或者平常在一起有聊不完的话题。似乎每个人都在想同一件事。因为每个人都缺,至少身边,是连家人都做不到随时随地有话讲的地步的。
需要的不仅仅是两个人的默契,还有十几年如一日的同步率。
这个难度太高了。
我想,在一个家庭里,双方对彼此没有诚惶诚恐的恐惧感,能不需要勇敢就随口乱说,是最基本的条件。这样两人大概可以结婚。但婚后,需要两个人共同的成长,至少心智和接触事物上多少的重叠,还有某个基本同步的性格因子,才能有两个到老都有话聊的伴侣。这样的难度,实在不适合当成寻找另一半的标准。
我对旁人的人和事,带着随他去死的态度。当我有能力帮助另外一个人,我会傻不啦叽的告诉他我所知的一切。但不代表,我会信任到告诉他我所想。如果我妄想得到认同的尝试吃了明显的挫败,这代表我讲永不再与此人分享我的哀乐苦痛。我对另一个人的信任度,几乎是个零蛋。但我渐渐发现,原来比我负数的大有人在。人和人的关系,其实没什么好提。
所以如果有人听你讲,感同身受的和你在一起,就不要太辜负他。
需要讲一讲,才不会太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