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第二十八章 鄢都-胡姬 ...
-
癸卯年二月十二,花神节。姬乙要到花神庙谢花神赏花灯,遣人请我与他同去,我婉拒后,他便携了几个姬妾同去。
明府东院里的桃花开得十分炫目。李珠说,这是几颗老桃树,很多年一直未见开花,今年居然开花了,而且花开得还这样繁茂。
阴历的二月,咋暖还寒,我披了件袄子,在院里的桃花树下走来走去,李珠说我晃得她眼晕。
一年了,已经一年了,去年二月十四敖昶乌甲乌乙离开,到现在差一天就一年了。眼见午时已过,乌乙还没有来。我心里安慰着自己,不是还差一天嘛,不要着急,说不定他得明天才来呢。
我来到前院,把大门打开。那几个大门外护院的兵士探头看了看,见无事,又缩回了头。整个大院里,除了我与李珠,没有其他人,李伯、柱子、徐妈、还有彭俊都在饭馆里,饭馆生意尚可,除了日常开支略有盈余。
我在前院里来来回回的走,直到暮色四合。我心里安慰着自己,乌乙一定是明天才来,说不定要给我一个惊喜呢,敖昶同来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啊。心里这样一想,胃口就突然的好了起来,晚饭还吃了不少。
第二日,二月十三,等待,无果。
第三日,二月十四,等待,无果。姬乙从花神庙回来,并送了明府许多花灯。
第四日,二月十五,等待,无果。
第五日,二月十六,等待,无果。
第六日,二月十七,等待,无果。
第七日,二月十八,等待,无果。
、、、、、、、、、、、、
直到二月底,等待,仍是无果。
姬乙遣彭二来告知,三月初,动身到楚国,让我稍做准备。
我只带上了李珠,因考虑到楚地也待不了多少时日,所以带的衣物也不多。
不想我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三月初,我们一行车马浩浩荡荡的从曾城出发。姬乙除了兵士侍卫以为,还带了几个侍候他饮食起居的宫娥,其中还有徐娥。
李珠这是到明府后第一次出远门,见了什么都觉得稀奇,我本来情绪就十分低落,加之她问这问那,我不甚其烦。
中午车马歇息的时候,姬乙过来看了看我,见我情绪不高,就让我到他马车去陪他说说话。
吃过午饭,稍作歇息,车马又开始出发了。
我坐在姬乙的马车上,姬乙看着带来的竹简木牍,并未与我说话,我也是一径的沉默,偶尔望着天发呆,偶尔看看自己的手指。
许久,姬乙道:“月儿识字么?”
我摇头。
姬乙笑笑:“过来,我教你。”
姬乙带来的竹简木牍,我翻开看了看,发现字体似乎不一样,有些很容易辨认,比如“王”“大”“书”字,当然也是连猜带估的。另一些呢几乎是象形文字,看得一头雾水。
看着这些形体各异的文字,如歪歪扭扭的蚯蚓爬在竹简木牍上,心里不由得赞叹秦始皇后来统一文字是多么的英明啊。
马车摇摇晃晃的走了几天,我也学会不少字。很快进入了楚国,并到了都城,进城门的时候,我特意看了城墙上的两个大字-----鄢都。
看来我历史的确是学得够烂,因为我虽记得楚国都城曾几经迁徙,但我只记得其中的一个都城----郢都。
到鄢都的时候,已是傍晚。熊中带了一干人接待了我们,安排了我们在驿馆下榻。
再见熊中,发现他的眼神里多了些探究。他对姬乙道:“睡美人真乃奇人也。”
我与姬乙不解,熊中才解释,原来去年五月他到曾城王宫听我说起惠王吞蛭而愈积血的典故,只当我拍马屁。没有想到他一回鄢都就听说了此事,几乎与我说这个典故同时发生。
他甚是惊奇,于是告诉了他父王,他父王出于好奇,便邀请我与姬乙同来。
第二日,姬乙早早的进了楚王宫。
我刚洗漱完毕,便有楚王宫光华殿的马车来接,我于是独自前往。
楚王宫的格局也是三朝五门,三朝为外朝、中朝、内朝;五门为了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怎么形容楚王宫呢,这样说吧,若说姬乙的王宫是篮球场,那楚王宫就是足球场,这规模比曾城的王宫大了N倍。
我们坐的马车直直的奔向了后朝,来接我的人说,光华殿的胡夫人想见我。
我心里很是纳闷,我又不认识她,为何她要见我。
进得光华殿,发现殿里栽植了许多桃树,这些桃树有点像才栽种不久。
经过了几个游廊花厅,来到一个殿门前,宫娥让我侯在殿门前。
这殿里十分宽阔,除了白色的华幔垂地,熏炉发出甜腻的香以外,无其他饰物。我站在进殿的大门处,四处张望。
这时却听得有人道:“姐姐,进来。”那声音很熟悉。
原来垂地的华幔后面立着一个美人,那美人或许正在跳舞,窄身广袖长袍。华幔遮住了她的面庞。
我走过去,掀开帷幔道:“果然是你,狸儿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狸儿把头靠在我肩上,搂着我的腰道:“姐姐,我便是请你进宫的胡姬啊。”
我摸着她的头急切的问道:“狸儿,告诉姐姐,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会做了楚王的美人?九哥呢?九哥伤势怎样了?你不是从来都不曾离开九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