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五 ...

  •   横之章二

      新郑的夜晚,远无邯郸、大梁的灯火通明,游人如织。风卷过空无一人的街道,只有无人收拾的残枝败叶在地上打着滚,被暖风不知带往何处去了。

      自从失去宜阳、野王,拱手让出上党险地,韩都西线几乎变得无险可守,秦国在上党郡的屯兵有如高悬在新郑头顶的一把利刃,随时都可能重重落下,落得个切颈断喉、满目血光。

      纵是一掷千金的贵族子弟,在刀斧加身的情形下,还有谁有心情闻弦歌、赏乐舞、寻花柳、醉娼家?但凡采邑远离新郑的元老贵族,大多都龟缩在自己的封地上,连朝会也常常称病不来。那些交游列国的豪商巨贾们心中也是透亮,早就知道危城不可居的道理,又有谁会枯守着这座朝夕不保的国都、等到秦军的铁骑踏破城垣,掠尽财物,落得个人财两空呢?许多客商早已变卖了在新郑的产业,寻找更安定、稳妥的生财之处去了。留守的那些也不过在观望,一旦情势生变,立即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韩国,明哲保身。

      但是,总有一些人,是想避也避不了,想逃也逃不掉的。

      时辰已晚,丞相韩熙却还没有半分睡意。他呆坐在相府书房之内,坐榻上摆着一卷摊开的《春秋》。

      其实这位韩国举足轻重的肱骨重臣根本没在看书;他的目光早就涣散了,白日种种所见,有如水中掠影一般零散破碎地从眼前晃过:时而是朝会上坐立不安的韩王,时而是秦国使节冷酷不屑的眼神,时而是朝中卿士大夫无一计可以安国,却仍旧争吵不休的样子,时而是大司寇韩于安府上的白幡孝旗,袅袅青烟……

      市井传闻,杀死韩上卿的那个刺客,身长八尺,鹤发童颜,有神仙之相。而朝臣之中的小道消息更是窃窃传说此人正是卫氏遗孤,先前幸遇高人相救免于遭难,三年之后归国复仇来了。

      白发,白发……韩熙不由得就想到两百多年前那个一夜昭关白发的狂人子胥,此人为报父兄之仇,不惜投吴伐楚,将郢都一夜之间化为废墟,杀人如麻,开棺戮尸——如果卫氏的小鬼也是这么个疯子怎么办?

      一阵穿堂风经过,将案上烛火扫得明明灭灭;丞相大人更是一阵不明来由的心惊肉跳。

      突然府内僮仆来报:“申徒张大人求见。”

      韩熙微微露出喜色,起身披衣,让僮仆搀扶着往正堂走去。

      申徒张良,论资历、论辈分,都不过是韩国朝堂上的新兴小辈,却得群臣之首的相国大人视若子侄、另眼相待,靠的绝不仅仅是他三代相韩的家世,或是其亡父张平与韩熙的私交,而是此子自身的异于常人之处。时人皆知张家稚子三岁识字,五岁诵诗,七岁学琴棋,九岁知天下;听说其父在世时偶问之以国事,此子亦能有独一无二的奇妙见解,言既出而惊四座。韩熙虽贵为相国,对于迷雾重重的韩国朝堂之争也常有束手无策的时候;然而只要与这个十来岁的小鬼谈笑片刻,听他几句快刀斩麻、又入情入理的剖析,仿佛再复杂、再难办的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孔子曰:不耻下问。他堂堂相国请教这么个小娃娃,也没什么大不了。

      申徒张大人已经在正堂等候了片刻;见到韩熙亲身来请,赶紧行礼道:“良不知相国大人已经就寝,恕罪恕罪。”这孩子只有五尺来高,眉目清秀如画,像个女孩儿,礼数倒是十分周全,处处体现出世家子弟的派头风度。

      韩熙笑道:“此刻还早,老夫只是为图舒适散了衣冠而已,并非就寝。”一面拖着小鬼的手示意他坐下,“不知良子晚间到访,所为何事啊?”

      “无他,听说相国大人偶染小疾,特奉上先父过去多年服食的健体良方,望相国大人用之早愈。”

      “劳你费心了。”韩熙挥手令侍童收下方子,然后屏退左右,凑近张良低声道:“这几日老夫总是心神不宁。你不来找老夫,老夫倒要去找你了。”

      “不知相国大人何事萦怀?”

      “就是那个,司寇韩大人——”

      “大,大人。”就在这时,韩熙府上的应门小童居然不管不顾地又闯了进来,停在堂下,脸色显得很奇怪,“还,还有一位客人。”

      “什么客人?”韩熙很是恼怒,“不是叫你们都下去了么?!告诉他,老夫已经睡了,不见客。”

      “那,那位客人说,不能不见。”小童居然敢粘着不走,韩熙决定明日一定好好抽他一顿。

      “混账!什么人敢说这种话?”

      “我。”

      一个黑衣白发的身影,从堂前的树影中缓步走出,像幽魂一般轻飘飘地入了厅内。

      老丞相喉头一动,叫都叫不出来。现在他知道小童的表情为何如此奇怪了——那分明是被吓到魂不附体的脸色。

      他不知道此刻他自己脸上的神情,根本是一模一样。

      “你,你你是——”

      “小侄卫庄,见过相伯父。”那个杀人如屠狗一般的狂徒居然很是恭敬地行礼,却丝毫没有减轻韩熙内心的恐惧。“经年不见,特奉上一份薄礼聊表心意,望伯父万勿推辞。”说着,他把一个十分精致的木匣双手奉上,似乎在等人来接。

      韩熙抖得连手都伸不出来。他嘶哑着嗓子吼道:“来,来人——”

      “相伯父这是何苦。”卫庄嘴角微勾,把礼物盒子平平向前抛出——匣子像有一股无形的气劲托着一般,稳稳落在地上——腾出手来一把抓住韩熙左臂。“我们自家人说话,被下人听见,反为不雅。”

      “你……你你你是来杀老夫的?”

      卫庄居然笑得更加开心,“伯父哪里的话。相国大人又非韩于安同党。小侄若是对伯父有半分敌意,恐怕一刻之前,伯父的头颅便在五尺之外了。”

      韩熙白眼一翻——刚要昏倒,被卫庄手上微微施力,马上又精神了。此刻他深深嫉妒着那些动不动就能吐血晕倒的老弱病残。

      他没想到,十三岁的张家小鬼竟然如此初生牛犊不怕虎,挡在他的身前对这个胆大包天的刺客叱道:“卫庄!你一介罪臣之后,竟敢对丞相大人如此无礼!!!”

      卫庄的目光若有所思地转到了张良身上,对视良久,久到韩熙都开始考虑墓地风水了——他抓着韩熙一臂的手才渐渐松开——然后拱手道:“方才多有得罪。庄出此下策,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当年卫氏惨案,实乃冤情,望丞相大人明鉴。”

      韩熙虽然被放了一只手,心里还是没能放松多少。他知道,眼前这人当真要取他性命,只在抬手之间。

      “老,老夫……”

      “小侄这次回来,不仅要复仇,更是要洗冤。”卫庄方才嘲讽十足的脸居然一瞬间换上了一副苦大仇深的悲戚表情,“先王被奸佞蒙蔽,残害我卫家满门忠良,庄虽侥幸得活,然而不能将这段冤情大白于韩,有何面目见先父于九泉之下?侄儿但求伯父怜悯,助小侄一臂之力。”

      “你……要我如何助你?”

      “小侄要见当今韩王!愿在王座之下,亲身辩白这段是非曲折,虽九死而不悔矣!”

      “这、这……”韩熙在心中狂叫道这可如何使得!我若是将你引荐给大王,倘若你在殿上突然暴起行刺,我岂不成了刺客同党,要灭三族的!!

      “相伯父可是信不过侄儿?”卫庄还是那副悲悲切切的模样,“侄儿不恨先王,不恨韩氏,唯恨小人构陷尔!今贼人已灭,庄但求辩白于我王,岂敢作他想。”

      “这,这个……”韩熙勉强吭哧吭哧地应道,“却是有些难处。即使老夫去说,大王也未必答应见你……”

      “唯望伯父替侄儿在君上面前剖白,卫庄烈烈忠韩之心,可昭日月。”说话人又换上了一副热血青年的面孔;其变脸速度之快,拿捏之准,令人瞠目结舌。“何况若能侥幸相见,殿上俱是披甲执锐的虎贲之士,庄但有异心,必血溅五步耳!”

      “……”

      “侄儿只盼伯父将话传到。至于是否得见君上,可赖天意。但请相国大人考虑。”卫庄又是深深一礼,然后转了个身,走了。

      居然就这么走了。

      过了好久好久,韩熙才渐渐回过神来,抚着心口道:“他……他真的走了?”

      “走了。”

      “他这么做……到底是何意?”

      “无非令丞相大人为其引见而已。”

      “如果老夫就是不受他胁迫,”韩熙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底气渐渐足了起来,“从今日开始宿在宫中,令虎贲之士随行左右,他又当如何?”

      “此人即使武功超群,一时间也未必害得了大人性命。何况如他所说,如果他真的有意,我二人性命早就不保了。”张良口气沉重地说,“只不过,我怕其人的用意,不仅于此。”

      “何意?”

      “韩于安素与大人政见不合,他的党羽又遍布新郑,太仆刘骥、司空钟思,都是他的人;夜间巡城的王城守军中恐怕也混入了不少他的眼线。卫世子方才从正门出去,似乎并未刻意掩藏行迹,倘若令韩于安的党羽看见,他们怕是会在朝会上含血喷人,竞指杀害大司寇的刺客乃是丞相所聘。那时候众口一辞,丞相大人的嫌疑,便很难洗清了。”

      韩熙顿时不寒而栗。“……那该要如何是好?”

      “为今之计,只有暂且遂了卫世子的心愿,抢先一步在君上面前扳倒韩于安一党。听说君上早年在做太子的时候,与卫世子交谊甚笃;此番他贸然提出面君,想也是经过一番考量的。”

      “然而卫庄其人,太过危险;万一他有不臣之心,危及君上,老夫岂非百身莫赎——”

      年轻的申徒思索了一会儿,突然附耳过来道,“素闻丞相大人于殿门将军邓犰有提携之恩,不如秘请他相商,将卫世子打扮成侍卫模样混入宫中,令其相机向大王剖白,并指派相府门客暗中监视;一见他行止有异,便令其他侍卫将其诛杀当场;那时候死无对证,谁会知道此人是您向陛下引见的呢?”

      韩熙沉吟良久,拿捏不定;毕竟,这一步棋走得太险,牵涉太多,像一场豪赌。“老夫可以请邓犰前来商议;怕只怕卫子也如聂、专之流,为了行刺,根本不惜性命……”

      申徒摇头微笑道:“依良看来,卫世子恐怕并非如此蛮横无谋之辈。”

      他的语气和笑脸给了老丞相一种奇异的信心。至少在以往,这个稚龄少年的判断,从未出错过。此刻韩熙心中已经倾斜了七八分,其他只等与自己的亲信门客们商议过方能定下。

      他抚着胸口长出了几口气,忽而注意到卫庄带来的那个木匣还静静地停在地上。

      “不知里面是何物?”他突然好奇起来,把盒子小心翼翼地捧了起来,打开之后,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一套妇人佩戴的首饰,有黄金打造的笄钗、耳环、手镯、颈饰,镶嵌着光芒璀璨的玳瑁、珍珠和翠鸟的羽毛。

      首饰之下压一层写着小字的绢布:“若丞相主意已定,可将此物献于王姬——侄庄顿首。”

      所谓王姬,其实是指举国皆知的韩王最宠爱的美人郑姬。

      韩熙愕然。他万没想到卫家小鬼不但算准了离开之后自己会改变主意,甚至连下一步该走的后门都给他安排好了。一旁的张良用袖子掩口嘻嘻偷笑了一声,看到丞相抬起头来,马上挪开袖子摆出一本正经的表情。

      “既如此,丞相大可宽心;卫世子欲见我王,委实不是为了行刺去的。”

      又寒暄了半刻,张良向丞相韩熙请辞,独自离开了相府。他拒绝了仆役随行,只身点着一盏烛火,似乎全然不在乎新郑夜间的阴冷寂静,以及蛰伏在黑暗中的不知名的危险。

      行了大约数百步,一个高大的黑影猛然挡住去路。年轻的申徒虽然停下了,却不见分毫讶异吃惊之色。

      黑影嗤地一笑,行礼道:“多谢良子替我在丞相大人面前美言。只是不知大人最后的决意如何?”

      张良手里的火烛照亮了来人的一头银发,和眸光闪动的淡灰色眼珠——此人竟是早先离去的卫庄!

      “小弟不过依计行事,卫兄又何必明知故问呢。”张良亦笑道。

      韩熙也算是在韩国庙堂立足数十年的谋算老臣,但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身边最信赖的子侄辈,与最近才把国都闹得个天翻地覆的危险刺客,早就勾结成一伙了。

      说起卫庄和张良的交情,可以追溯到三五年前。那个时候卫庄正在新郑做他的公子哥儿,平时的主业便是飞鹰走狗,仗势凌人,为城中一霸。新郑名门望族的子弟大半被他收作了跟班,剩下的极少数则被欺负得整日不敢出门。而且卫庄欺人,不仅是从□□上打压,还附赠精神上的摧残;他仗着自己家族手握无数官宦贵族的隐私情报,骂人专拣对手最隐秘、最脆弱的地方下刀,令人苦不堪言——比如某某人的祖父那方面有那么点问题啊,某人的生母曾经是市娼啊,某人的老爹是靠向王室献春药才得的爵位啊……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然而常年生活在卫世子淫威下的少年们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恰好那个时候,老丞相张平家的幼子正以“神童”之名称传于世。一日,某个同宗族兄不计脸面地向这个神童小弟请教,有没有治一治某卫姓恶魔的方法。小张良当真给他们出了个主意,在卫庄平日纵马游街的路上埋伏,以腐烂的瓜果半途击之。万万想不到次日卫庄骑马的时候还带了几个随从,瓜果击中别人,卫庄本人幸免于难。此事之后,卫庄不费吹灰之力便把主谋张良揪了出来,却发现其人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奶娃娃,不禁啧啧称奇。再之后,令全新郑的贵族少年大惊失色的是这两人竟然结成了忘年交,卫庄甚至对张良说出了“我若为将,必以子为僚属”的豪言。暗无天日的日子,从此更加没了个头……

      三年前卫家出事,恰逢张良服父丧,出不得半点力。但是张良心中从未信过卫氏背韩投秦的传言。此次卫庄返新郑,第一件事便是秘密造访了张家:一来,张良的头脑和立场让他信得过;二来张家老父已殁,家中只有寡母幼弟,主事的便是张良,也方便了卫庄秘密进出。在拉拢当今相国韩熙的大计上,两人密谋许久,觉得无论是威胁还是说服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只有二人里应外合,软硬皆施,才能彻底拿下这老头。最终的事态果然一一如他们所料。

      “卫兄,虽然丞相已经答应为你引见,在君上面前,你毕竟还身负刺杀大臣的污名,到时候你将如何自辩呢?”

      “无妨,只要证实了韩于安的秦间身份,我便是除奸佞、清君侧的功臣。”

      张良叹了口气,“话虽如此,如今的韩国朝堂晦暗污浊,上下贵胄权臣,有几人没受过秦使的贿赂,勾结朋党、蒙蔽主上、贪污枉法——我们除得了一个,除得了千千万万么。”

      卫庄抬眉道,“所以为了对付这群啃坏我国栋梁的蠹虫,我们必须请出一个真正的高人,明法烛私,立国之本。”

      “你说的是……”

      “一个结巴而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