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拜的哪家高堂,入得谁将洞房 ...
-
“赵公子,不是我说你,这大喜的日子,你还是回家去吧!万一怠慢了新娘子可不好!”高阳鸾劝说道。
“不行!赢了你就要赶我走!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来来来!继续——我还就不信了,我今天手气这么差,下一局一定连本带利的赢回来!”
“要赌你也把欠我债还清了在赌!”
高阳鸾折扇一开,颜面笑的甚是阴险。
“我堂堂江南第一富,还换不起这点,先拿房契压上!”赵正豪爽的说。
他话音刚落,家丁可就吓了一跳,连忙上前劝住道:“少爷,万万不可,那可是房契呀!老爷知道不得气死——”
“滚!都是你们这群晦气的人挡住了爷的财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我连本带利都捞回来!”赌红了眼的赵正朝着家丁吼道。
“房契!好呀!”折扇后面的高阳鸾笑里带着几分阴险。
……
江南第一富的赵家门前,一派喜气洋洋,各种宾客来往不绝。只不过吉时马上就到了,这个新郎官还在赌场里堵得天昏地暗。
“老爷……不好了……公子在赌场把祖宅输了!”一家丁慌慌张张跑过来禀报。
“这个逆子!”赵四海气得咬牙切齿“来人,去赌场就是架也得把人给我架回来!”
……
几分钟后……
“老爷……不好了……公子把田地都输了……”
“这个畜生!咳咳……”宫四海气得咳血。
几分钟后……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公子把赵家的店铺都输了……”
“……”赵四海什么都没有说,直接翻白眼晕倒了。
“老爷老爷……”赵家乱成了一锅粥,那个赵正公子还在赌场昏天暗地。
……
吉时马上就到,新娘的花轿已经到了城外。
……
“老爷,老爷……少爷已经把全部家产都输了!”
赵四海再无反应,因为他一口气没上来——死了!
赵正痴呆的坐在赌桌上,仿佛一块木头。“来,继续赌!”
“对不起,赵公子,咱们该算账了!”高阳鸾诡异一小,吩咐下人道:“来,咱们现在去赵府,将这些帐核对清楚!”
于是,就这样,新娘未到,酒席未开,债主先到。
赌场的下人捧着帐薄,将赵公子赌输的数目一笔一笔的核算清楚。
“百年大宅一座,田亩千顷,钱庄十所,绸缎庄……米铺……布庄……还有,未拜堂新娘一枚!!”
“以上赵府所有财务,清点完毕!”
赵府宾客,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闭上的看着那个坐在地上呆若木鸡的败家子赵正,无奈的摇了摇头!大喜的日子,变成了大丧的日子。
忽听门外锣鼓欢天
——吉时到,新娘的花轿来了!
只闻门外有人大喊。
这该如何是好呀?老婆尚未过门,夫君便把他输给了他人,实在是人间一大惨剧呀!
“侯爷,新娘子到了,怎么办?要不要拜堂?”属下急忙回来禀告。
“胡闹,这个苏州城,爷我遍地是情人,要是现在娶了老婆,不被那帮狐狸精掐死才怪!告诉他们,哪来回哪去,就当爷我今天善心大发了!”
还没来得及出门撵人,媒婆就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
“我说新娘子都到了,你们赵府怎么连个接应的都没有!”
高阳鸾说道:“今天赵府出事了,你们哪来哪去吧!”
一见高阳鸾,媒婆便喜上眉梢,笑的合不拢嘴“那个不长眼的说赵公子长得不好看,原来是一表人才呀!我们小姐嫁给你,可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咦!新娘子都来了,你怎么还不穿新郎服呀?快点,快点,吉时眼看就过了!……”
被媒婆这么一招呼,满堂人都动了起来,看来是真心想给高阳鸾把这辰家小姐给娶回来。
“小侯爷,我看你就从了吧,白要谁不要,要了不白要,大不了娶回来当个小妾,反正都不用掏聘礼!”
“就是呀,小侯爷,你说人家闺女欢欢喜喜的来了,还没拜堂就走了,岂不是太对不起人家了,你就当做件好事,收下吧!”
……
众人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高阳鸾被弄得昏呼呼的,系上一朵大红花被人推推嚷嚷的出去拜堂了。
满堂宾客一看赵家遭此变故,本欲离开。忽见一俊朗男子带着大红花出来拜堂了。便都留了下来。
这个高阳鸾是小侯爷,地位一点也不比赵正差,更何况看看人家这一表人才,人中龙凤,苏州城里未出阁的大姑娘梦寐以求的新郎官,他与那辰家小姐,才算登对!
金童玉女,一对璧人,看来这老天对辰家小姐还是不错。
高阳鸾本不想拜堂,却被人按着,晕晕乎乎磕了头。
高阳鸾咬牙切齿的对身后压着自己的两个手下说道:“事完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几个!”
“侯爷,春宵一刻值千金,洞房花烛夜行了周公之礼,你感谢我们还来不及呢!”手下笑着回答,便按着高阳鸾的脑袋拜堂。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于是,新娘子便被丫鬟扶着送进洞房。
“小侯爷,红包可不能少了!”两个手下笑着说道。
“还红包!我不把你们一个个打的脑袋长包才怪!”高阳鸾叫嚣着就要执行家法,却有宾客过来解围。
“恭喜恭喜!鸾小侯爷今天可真是喜从天降!我们可要好好敬你几杯”
“不是,我没想成亲……”高阳鸾意欲辩解,却被宾客止住,
“鸾小侯爷,大喜之日何必动怒,来来来!咱们不醉不归!”
一帮人便将高阳鸾拉到桌子边坐下,斟上满满一大杯。
“鸾小侯爷,遇见此种喜事,一定要痛痛快快的喝,我们这帮人都舍命陪君子,不醉不归!”
众意难违,就都到了嘴边了,哪有不喝的道理,于是,高阳鸾也只得不醉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