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 44 章 ...

  •   胤禛叩首道:“臣之忠心,天地可鉴。”

      小皇帝从龙椅上起身,下来亲自扶起胤禛,慨叹道:“如此,朕便诚心相托了。贾卿实有不知,朕之左右,竟无一人可用,令朕寒心之极。”

      胤禛对皇帝这句藏头露尾的话的来由心知肚明。但是,虽然小皇帝是秘密召见自己,想来此时御书房内外应该已经肃清奸细,料想应无“隔墙有耳”之嫌,不过,皇帝年幼,不知道他做事情是否稳妥细致,还是谨慎为上。

      胤禛便压低了声音,道:“皇上之忧心,臣感同身受。只是,朝堂为那奸人所把持,皇帝身边的近侍,恐怕亦有那人之耳目,臣不敢妄言,非是臣惧怕自身之生死,只恐为皇上召来不虞之祸。”

      小皇帝面色冷凝,道:“贾卿放心,御书房内外,俱是朕之心腹,贾卿只管放胆直议。”

      胤禛说:“是。臣以为,皇上天纵英明,天下之士,谁不望为皇上效犬马之劳?只是,路有奸人挡道,众人忧愤,恨不得噬其血肉。”

      小皇帝得到支持,高兴得身体都在微微颤抖,道:“说得好!朕亦是恨不能噬那奸人之血肉,实在是欺人太甚!”

      小皇帝此话有个缘故。原来,小皇帝不光是在朝堂上被太后和摄政王之忠勇王处处压制,憋屈得不行,还有一次,小皇帝去慈宁宫探望太后之时,居然无意中窥破太后与忠勇王有私。虽然太后非是生母,可是此辱非同小可,叫小皇帝暗恨不已,发誓在自己取得实权后,一定要将这一对奸夫淫|妇狠狠惩治,不然愧为先考之子,愧为一国之国。只是,此时小皇帝还不敢轻举妄动,毕竟实权尽在太后和忠勇王二人之手,要是打草惊蛇的话,恐怕那两人联手,立时就会捏造罪名,将自己废了,另立新君。

      小皇帝心想:心字头上一把刀,朕忍。忍到朕大婚之时,太后总没有说辞,总该归政于君,让朕亲政了吧?当时候再来慢慢收拾他们不迟。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前几日,太后忽然对小皇帝说,他日渐年长,渐知人事,该是大婚之龄,摄政王忠勇王之外甥女方氏娴静贞淑,堪为中宫之选。另有太后之舅家之嫡长孙女袁氏,容姿绝艳,性格端庄,可为贵妃。

      如此一来,小皇帝的枕边人亦为政敌之亲信,怎叫小皇帝不忧心如焚,恨不得奋力一搏?

      可惜,朝堂之上,多数官员乃是附庸忠勇王之势,少数官员则是明哲保身,不关己事不开口,小皇帝身边并无可为其出计谋划奔走之人。

      何况,要对抗强大到似乎不可战胜的忠勇王,也非是寻常人可以担任。

      小皇帝一直以来都是隐忍不发,默默地留意观察,京官之中恐怕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那么,外放的官员呢?会有雄才伟略、且肝胆照人的忠臣吗?

      于是,贾珠在小皇帝的考察对象中脱颖而出。据小皇帝看来,贾珠可信。第一,本朝在忠勇王把持之下,卖官鬻爵之现象十分严重,而那些靠银子买来的官儿多数都依附着卖官者忠勇王的势力。贾珠是前朝举子,是凭着自身的学识本事考取功名的,应该与忠勇王无涉。第二,据小皇帝调查,贾珠乃是荣国公之后,而其胞姐贾元春曾为先考之妃嫔,现在奉太后懿旨在感恩寺为先帝祈福。如此一来,贾珠必定对太后心怀怨愤,必不可能投向太后一党。第三,当然是贾珠本人才干优长,堪当此重任了。

      还有,贾珠刚才奏对称旨,尽臻尽善,亦是叫小皇帝疑虑尽消,决意要与他携手来干这一件大事了。

      君臣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开始磋商起来。

      小皇帝的意思是让胤禛官居三品,才好遏制忠勇王。

      胤禛急忙说:“万万不可。臣为皇帝办事,不在乎高官厚爵,不在乎声名荣辱,只盼为皇上分忧,为黎民奔走。恕臣直言,如今朝政俱为太后及忠勇王所把持,皇上在朝中竟无一人可扶持,如今忽然授我以显要之位,只恐会招致忠勇王疑心,反而打草惊蛇。”

      小皇帝重重点头,说:“贾卿说得在理,是朕疏忽了。依贾卿之见,此事如何办理为好?”

      胤禛的眉峰微聚,沉吟片刻说:“皇上觉得通政使司给事中如何?官职仅得五品,不至于惹人非议。但是,通政使司掌四方奏报,管普天之下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既耳听八方,又可上达朝堂,若是皇上再私下给予支持,实权委实不小,却不会树大招风,招惹忠勇王猜忌,臣才好慢慢地在底下动作。”

      小皇帝舒心一叹,道:“好,一切全凭贾卿主张谋划。未得贾卿之前,朕是日日忧心,夜不成寐啊,现在,有贾卿在此,朕心里这块石头才算是落了地。”(这话说得很暧昧,大吼一声,四四和小皇帝没JQ啊没JQ。其实,皇帝都是天生的政客,在危急时刻笼络宠臣,要人家为他卖命的时候说话都特别肉麻,不信大家去看看三国里面刘备是怎么对诸葛亮啊关羽赵云说话的就知道了o(╯□╰)o)

      回去的路上,胤禛坐在轿内,心内默思:要说是机会也是个机会,只是凶险之至。刚才小皇帝也说了,他身边竟然无一可用之人,这才特意从外放官里相中了自己,说起来是圣上的荣宠,但是面对着权势滔天、肆意妄为的忠勇王,真真是祸福不知啊。

      但是,胤禛还是决意要奋力一搏,因为男儿丈夫,生于当世,应立不世之功,为万民仰戴。若是此事得以成功,我胤禛便相当于是辅佐周王伐纣的姜太公,亦是美名流传千古,方不辜负平生之大志,岂不比庸庸碌碌虚度此生的好?

      亦可叫那一位也看看,他四哥可不光是运气好,就是现在这般空手套白狼,也能成就一番伟业。哼哼,到时候叫他倾心投靠于我!那时候我倒要问问他,后悔不后悔昨天乱挥拳头了?嘶,哎呀,先头和专心和小皇帝说话去了还不觉得,这会子还真是挺疼的……

      ————————————八八的分割线————————————

      过了几天,贾珠蒙圣上亲召,入宫觐见,并被擢升为通政使司给事中,正五品的官职的事情就传遍了贾府,王夫人一下子就又抖了起来,回荣国府给贾母请安之时那叫一个趾高气扬。

      胤禩面上虽然淡淡的,却是心里暗自吃惊:这次胤禛荣归故里,虽然他自谦只是微末小吏,不足挂齿,但是心思细腻的胤禩还是从中嗅出不寻常的味道。

      要知道胤禛虽然只是个五品小官,却是小皇帝登基以来提拔的第一人,意义非同寻常,想来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想到这里,胤禩不禁跌足暗叹自己一直以来按部就班,正是失策。

      转世以来,胤禩因为自视颇高,料想凭着自己的才华,蟾宫折桂应是如探囊取物一般不费力气。孰不料这皇朝真是烂透了,科举不过是形同虚设,试图以清流之身而晋身仕途简直是痴人说梦。

      唉,想来也是他胤禩的命格终究要输老四一头,怎么老四就那般命运两济,一转世就有现成的功名在身?现在又蒙皇帝青眼,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

      关键时候要稳住阵脚。

      深思熟虑之后,胤禩又想到,其实老四现今依附小皇帝,也是暗伏重重危机。说起来胤禩虽然赋闲家中,却是十分关心国事,深知如今摄政的忠勇王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小皇帝只是苦哈哈地俯首听命。

      哼,老四帮着小皇帝,就必然要惹翻忠勇王,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呢。

      说起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科举入仕的路已被堵,何不另辟蹊径呢?人家砸银子可以当官,我也可以啊,只是,砸银子当的官都是要依附忠勇王的,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和老四背道而驰了。虽然胤禩深恨胤禛,可是现在要站在胤禛的对立面去打击他,胤禩略有些犹豫不决。

      这日,兴儿忽然兴兴头头地手持一张请柬进来,跪下说:“回爷的话,这是忠顺王爷府里送来的请柬,请爷过目。”

      胤禩微微诧异,他上次为了给贾宝玉求情,蒙一起发财的张祐德的引荐,曾经和忠顺王滕永怡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胤禩只是觉得滕永怡风度翩翩,言谈趣致,倒像是个风雅之人。只是,胤禩虽然为人谦和,却还是有与生俱来的傲骨,在这一世即便是要结交显贵,也希望是水到渠成,才不想要像那起子小人一般贴上去逢迎,故而胤禩不曾刻意去钻营,也不曾希冀和忠顺王有什么深交。

      胤禩接过请柬,展开来一看,原来是忠顺王新有一游园落成,广邀天下名流雅士们前往赏鉴。

      倒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有权有势的人行事张扬是常用的事情,谁愿意锦衣夜行呢?不过,胤禩还是略略蹙眉,自言自语道:“咦,王爷怎么好好地请我也去呢?我和他没怎么打过交道啊。”

      兴儿谄媚地笑道:“二爷,奴才说句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话,若是说错了,爷可别恼。要说二爷的人物品行,那真是世间少有。只要他是个人,就恨不能倾心结交,普通人尚且如此,何况王爷呢?”

      胤禩笑着骂:“好你个猴崽子,倒是会说乖话。爷问你,送请柬的人来了,你们想来是要留茶的,那人可说了没有,会有哪些人去?其中有没有咱们熟识的人?”

      兴儿笑着说:“张大爷肯定会去,还听说冯将军家的公子也会去。其他的人,奴才就不知道了。”

      胤禩素日与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走得近,紫英原有些侠义之名,且为人热诚,惯常在达官贵人府上行走。听说冯紫英亦是要去,胤禩便立意要去了,马上命兴儿备马,去城里的古玩店恒兴斋购置了一道风雅的贺礼,决意明天要去赴宴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第 44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