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我论文学和人生 ...
-
1988年的一天,我出生在天津的一家医院中。就像其他孩子一样,带这一种寄托在生存、在成长。这种寄托是谁给予的?老师、家长、还是自己本身?我的寄托是来自自己本身的。
在某一天的深夜,由于写出了一篇2万多字的文章被一位30多岁的网友称为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还教导我现在是个张扬个性的时代。难道真能像王力宏歌中唱到我们的机会来了?我很欣赏这位30多岁的网友,因为他赞扬了我。谁能真正愿意听逆耳的忠言呢?没有。所以我大胆的承认了我的虚荣。这难道就是个性吗?我理解这是一种诚实。这种诚实本应该是做人的基本。然而在现在却被突兀的称为个性。难以理解。
我的骄傲在于我是个理智的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种理智又恰恰被拘泥于现实假象中的人认为是不可思议且是不切实际的。我有我的人生路要走,你们谁来干涉?多重的伪装是种逃避。现实和理想不是相差遥远。而是你们过多的伪装带来的更多负重,使你们无法前行。这是我的理解。我的直白让你们无法想象我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可能某些厌恶真理崇拜戏剧的人会觉得我终将一事无成。我也不再反驳。我开始厌烦对你们说重复相同的话。
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厌学,不敢讲出口。因为大家都在上学。如果我退了岂不是太过另类。于是熬过六年,苦读过后升入中学。三年中学对我来说意义并非学到多少东西,而是每一年都刷新一遍请家长的记录。我不是个叛逆的孩子。相反,由于我的顺从才惹来老师对我的种钟挑剔。其实大多成年人都是认为自己是顺从的,然而在我看来你们却是很叛逆的,因为每盒香烟的烟盒上都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这几个字又阻止了多少的烟民呢?不要对我说你们不认识字。所以说不要把与你不同的理所应当说成一种叛逆。
很小的时候开始读小说,读的不多。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看过几本书。那时的我很是幼稚可笑,读过一页的文字就觉得自己很伟大,竟能不看拼音读出这么多字。长大后开始发现读很多的书是没什么作用的。只能过多的浪费你的时间,读书只读好书才可以。如何看出一本书是好书?韩寒推崇鲁迅小说。王朔看《红楼梦》才是文学名著之重。我说只有自己喜欢的书才能被称为好书。有人看书为了炫耀,有人看书为了消磨时间。我看书其主为了玩乐中学习,其次为了什么自己暂时还没琢磨透彻。
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写小说的快感,于是便有了《谜语》这篇2万字的文章,此文被连载是我的一大失败。虽得到不少人的称赞,但大多都是违心的。这篇文章现在在我看来纯属小学生作文,值得欣慰的是叙事基本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这几要素也基本没有缺省。自认为虽只可称做小学生作文但也比写了篇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就自夸为这是篇小说的人要有学识的多。
我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还能说些什么。以上就是我对人生和对文学的一些想法。注意我口中所说的文学是我理解的文学,我毕竟还是个只有初中文凭且爱说大话的废物。(许多人想叫我废物,我成全你们,满足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