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修 ...
-
你以为五个月大的小宝宝真的什麽也做不到?错了,除了婴儿操,学习发音,我还是可以习医。
天下最好的大夫自然在皇宫,而我正好是皇亲国戚,赵王的宝贝儿子。
嘿嘿,我是小王爷,若是出事了,自然有我爹负责为我访寻名医。而且医生,都有求知精神,偶有好性之心。某些人会专找奇难杂来救治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另一些则是有悲天人之心,要做白衣天使。嗯,现在应该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反正得出的结论都是装病去。
要知道什麽都是假,只有找到人才能说拜师学艺。
五个月大的婴儿身躯真是幼嫩,能翻身已经是创举。要说装病还是有难度,不过也因为年纪太少,才更易令人相信我的不适。难为我一进食便吐,一吐便哭,一哭便咳,只能在每次吐食物时偷偷留少许在口中,饿了半死。
不过一切辛苦是值得的。
我娘和我爹真的很爱我,不止命人全天候的照看我,为我请来太医看诊,还整天的陪著我,怕我有什麽三长两短。看著他们为我担忧,真的有些过意不去,但为了长远的将来,我只能狠心装下去。惟有每天看见他们都露出笑脸,乖巧的哄他们高兴,完全照他们说话行事以作补偿。
基本上我的生活是五餐正餐,药饍;配合两餐点心,补药。中间配合著晒太阳,由婢女带著我在园子中走动,呼吸新鲜空气。厨师每天变著法子煮美食,定要营养充足又美味。
可惜我无福消受,尝一口滋味便立刻吐出来。谁叫我还小,要装病自然要有病徵,在全天候看謢下要装造病徵,便只有吃什麽吐什麽这个。另外逄药三分毒,我总不能真的不停服药,不是吗?所以吃什麽吐什麽便正好令我减去真食药之苦。
看见他们为我而愁,我也不好再添乱,其他起居都尝试自理,装病三步曲的哭也减去。对谁都乖巧的问好,给个甜美的笑容。
意外地,他们看见我这麽乖巧,更深信我不是装病,太医也更努力地查找医书希望找出病因。当然,我太年幼也是他们不起疑的原因之一。
每天全天候仆人看謢,夜里我有什麽举动都逃不过看謢的法眼,令我的计划大受影响。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怎可以这样说自己的?应该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本来我只想偷偷地把医书据为己有,但因为我的表现令太医对我怜惜,於是我一岁时,我成功私藏医书五本,附加和太医之间建立深厚感情,更幸运地在岁半时拜李太医为师学习医术。
呵呵,我学会的第一个词便是:不苦不苦。因为每个人都怜惜的向我说:不苦不苦,康儿不苦。
第一个叫的人是爹爹,第一个亲的是娘亲,第一个抱的是师父。
爹娘师父在我的童年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说回来,目的超额达到,我开始减少吐食,渐渐增加食量,进行适量的运动......婴儿操?这个......人会长大的啊,我也从软体动物进化成灵长类!学行学爬什麽的不也是运动?
咳咳,回归正传,可惜因为我已习得其医理,而且「病况」好转,李太医便放心我自医而回京覆命,令我无法向他求教解毒施毒之法。其时我三岁。除了医理外,李太医还教会了我一种健身功夫,我们没有正式的叩头拜师,但师徒之名是定下了。
经过三年大病,爹和娘更疼爱我,简直是要星星不会给月亮。不过正因为我这病,令娘没有空閒去怀念「亡夫」,和我爹的关系更胜旧时。父母关系好本应开心,但想到将来「亡夫」出现,现在的希望到时候失望之下对爹的伤害更大,便心烦了。
叹气。
娘亲和杨铁心之间的情V.S.娘和爹的情......结局一目了然。这麽多年娘还是忘不了杨铁心,那不如放她走,最少都有人会开心。虽然爹很爱娘,但感情是没法去计算,不是付出便一定有回报。人生有多少个十八年?娘对爹对了十八年都没有爱,再留她在王府也不可能爱上爹。
所以我会支持娘和杨铁心一起。
点头。
我己经三岁多,但该死的丘处机道士在何方?还不来教我武功,将来对上不死定了?
咬牙。
我不想死啊!
悲呜。
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我倒不如先自行学武,待他找来时也有了基础,不是事半而功倍?
点头。
那麽要学什麽呢?又怎样学到?
沉思。
郭靖黄蓉,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七个师父......要对应的高絶技才能保命啊!有什麽呢?段誉有六脉神剑、仙女姐姐的凌波微步、吸星大法。在石洞习得,但位於何方?明教和令狐冲都是再後来才出现,因为郭襄和张三丰还未出世。
苦思。
我忘了,叹气。
叮!
我想到了!杨过不是在活死人墓学识九阴真经的吗?活死人墓不正好在钟南山上?嘿嘿,找到了。
点头。
不,现在活死人墓的当家是谁?有人在,机关便会动,我又不知道里面的路线,怎麽找得到石棺的位置?一不小心,不是求生反变超生?
摇头。
再想吧,唉。
九阳真经?这个我知道!藏经阁中,少林寺内!哈哈,佛家慈悲不杀生,地点又明确,正适合我的需要!
一拍手,我跳起,开始围著桌子转圈。
要如何才能得到手?
再次沉思。
李老师走了三个月,我忙碌地整理偷来的医书和对照老师所教的医理,勉强算能应用,应付小病痛,但对用毒什麽的还是未能胜任。
当然我会再重提习武一事的主因是我的医术遇见瓶颈了,所以决定转移心情去习武。学来强身的招式没有什麽内功的感觉,所以学武之事实在不容再拖,我记得郭靖还是小孩时,他的七师父便找到去了。而我这配角的学武生涯真是任重而道远。
也难怪我会放下医册在房里想不停。
「叩」,我停下步伐望向房门。
「什麽事?」略为整理衣饰坐下,确认完美的稳重小王爷装扮。
「小王爷,喝药了。」
「得了,进来吧。」随手拿起桌上的书册,这叫书卷气,别误会是装模作样。
婢女放下碗和送药用的糕点,站在一旁侍候。
嘻,这药可讲究,是我个人研究出来的......汤水。^^
完全无用药成份的营养汤水,絶对食不死人。^^
待我用药後,先用暖毛巾洗手抺脸,再用清水漱口。这个步骤是为了防止蛀牙,实际功用未知,但求心安然而。
「叩」,我放下水杯看向房门。
服侍我的婢女在我眼神示意下走到门前探问。
片刻回身道:「小王爷,王爷请你到书房。」
「好的,」我站起。其实用跳下比较适当,因为我的身高对比椅子後......大家心照。但用站起才配合我稳重的性格。^^
夏天来了,之前因为我身子弱,所以任何冰凉的产品都不给碰。不过山人自有妙计,把衣服修改造,便是薄薄的夏天小衣,手脚都露出来,光脚在家的木地板上走动凉快多了。不给碰便把冰都放在盆子里,放在走道上,房间里。
今年不用再如此避忌,可以解禁。在大树下湖泊旁放上吊床,风吹著乘凉。再热些时便在侍卫的看顾下下水游泳,前些年还给阻挡著不给,现在师父放心我病愈回京,再也没理由了。
只是和爹约定了,今个夏日若病了便不许再碰冰点不许下水不许穿短衣等等,但若一切安好便许我解除限制。
现在都八月中,夏天过了一半,目前一切安好,爹找我不是後悔约定吧?
想著门卫开声问安,到了目的地。
「小王爷好,请稍候。」
「王爷,小王爷到。」
「进来。」
「小王爷,王爷有请。」
王府始终都要守规矩,但每次都要先通传这点令我不是太习惯。
「康儿,来,爹抱。」「爹!」我扑!
不过爹疼我,空中飞人式的弹跳抱是我的最爱。
「呵呵,康儿还是肉肉的才可爱。」爹抱著我说。
呵呵,再有肉便是肥了,莫非爹想借助我肉肉的身躯来锻鍊肌肉,练举重?
「爹,你找我有什麽事?」我笑著伸手抱著爹的颈。
「康儿,年纪不少了,爹给你找了夫子。待将来好继承世子之位。」他伸手轻点我的额。
我楞住,不用了吧?我又不是真世子,用不著学那些权术吧?
「爹,我......」
「呵呵,来,爹要天下人都知道康儿是多聪明的孩子!」
不用吧?我很笨的,尤其是当这是非必须品时,我絶对笨得叫人不相信。
................
按照我的想法,当然是越早学全保命招数越好,除了必须的等待──例如之前学医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不愿等待。
时间对我是多麽紧凑,我的先天优势不就是预知未来,比其他同龄者有多些经历,有上千年的知识累积,起点站得比别人高。所以时间对我来说可不止是金钱,简直是生命。
现在虽然才三岁,可我是十二月生,按年来计算实是四年,也就是说我以年份来计算是四岁了,平白少了一年的时间。可见我的时间有多麽紧凑,若是为了完成另一重要历程,享受人生也罢,但留下是要给爹安排的先生学文学棋学书画学礼仪学计策等等根本不重要而我没兴趣的事物。
我会接受吗?
渔夫和他朋友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看上去先休息再捕鱼和先捕鱼再休息没有分别,可实际上前者是很不可靠,随时会因天气变化而挨饿,後者是掌握在手倚靠的不是运气。
我觉得对我而言运气显然不是重点,如果我展望运气的话,倒不如直接找过悬崖跳下去看看有没有所谓的前辈高人留下的秘笈。
在射雕中,我,杨康,从来不是幸运的主角,在郭靖因为天资的问题苦恼时会有马道长相助,轻易得到贤内助黄蓉。当然我也无意否决他曾经的遭遇,不论是否他的愚蠢和掘强,他都是付出过。
我只是想说,当杨铁心的养女会被丘处机强令改姓──无视当初穆氏一家救助杨铁心的恩情,无视穆姑娘算是杨铁心的小恩人──只因为杨铁心本姓是杨而不是穆。
只因为杨铁心是她的养父,所以可以否定她的本姓?曾经的救命之恩可以遗忘,只因为当初救助於他的人都死了,除了那位孤女。而他教养她十数年,以父亲自许。
何其相似?
如果说穆姑娘是应当认杨作父,那麽杨康认完颜作父有何错?
可是其他人能轻易放过他吗?答案是不。因为杨康身在金国。所以这不是小节而是大义,所以不可以原谅。
曾经我是站在大义之上,我喜欢并偏爱著主角,无视其他角色的存在,因为我清楚这只是小说。所以我无视一切的不合理,只是看当中的情节,看人的美和善。
但现在到我成为局中人,为了掌握未来,我找出所有脑海中最细微的记忆,努力想出故事的走向,站在杨康的立场,我无法避免的偏心。
记忆中郭靖是个好人,所以他不怕死的救了哲合还是哲台──蒙古语中的神射手,引起成吉思汗的注意,再被哲合收为徒,有幸和拖雷──成吉思汗的儿子,成为朋友。因为他的好客,所以他和黄蓉结交。
可是他也是个固执的人,满脑子的忠君爱国孝悌敬,但自己却做不到。先是有了未婚妻又享受黄蓉的爱情,为了爱情去反抗师父,接著是不分青红皂白固执的认定是东邪杀死师父,於是又抛弃黄蓉。
如果可以因为他年幼而得到原谅,为什麽杨康却得不到?忘情负义,郭靖有了未婚妻还和黄蓉一起,蒙古养他育他,哲合、成吉思汗、拖雷,对他如师如友,如兄弟手足,结果他不是为了後来的师父们而离开?
反正是主角便可以原谅他的错,配角便是炮灰,用来衬托主角的光辉。
我要的也不多,只是要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未雨绸缪胜於临时抱佛脚,定基当然越早越好,现在正是积聚力量的时候,我会浪费人生浪费生命?
所以成为完颜康,作个多才多艺的王府世子有意义吗?
讨叔伯权贵们的欢心?
我和他们的交集不过是节日里在皇宫的宴会短短一个照面,最受人注目的应该是皇子们,皇孙辈中我也不是最大的,不怕引人注目。日常生活接触的是我爹和娘,王妃都可以隐居於小小的赵王府,我当然也可以。只要做个普普通通的世侄,不低不高保持平庸,根本不会有遇见他们的机会。
见到尊长便下跪的礼仪真是封建制度的典型,想高人一等也不是这样。之前我还在病中得到圣上恩典不用出席任何宴会,现在勉强还是年幼无知可以免礼,将来学了礼仪便避无可避。
习惯和接受从来都是双向,这里的价值观文化都和我不同,在二者间的取舍让步是必然,幸好,我遇上最疼爱我的父母,同时我的身份决定了是由别人习惯我。
有能力迫令我去迁就的长辈不少,但见面的机会太少,我也不是个不知轻重的人,适当的演戏不难,他们根本不会留意到我。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根本无意王室叔伯长辈们的这段虚假关系,何必为此而用心?太浪费,人生苦短。不相干的人何必费神?
当然,按我世子的身份,爹会有此想法希望我学习是正常,因为他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想把他所知的美好的一初给我,只是这不是我所渴望。
千年代沟,和古代拉扯上关系便是麻烦,谁要他们重礼?幸好金国本是游枚民族,没有太大的影响,对比宋朝算是轻松得多。但相对而言也缺少本土文化意识,过度追求汉化,以赏玩古玩呤诗作对为时常,对弯弓骑射习武等已不如初时重视。
在往後我真正去思考我的处境时,才发觉金庸小说中每个故事都有些相似的遭遇。段誉和我都是被瞒著长大,身份高贵,同是小王爷,父亲另有其人。只是他和我相反,生父是四大恶人之首本来的太子,而我生父是宋国平民。
段誉和我是生长环境的类近,乔峰便是形势的相似。乔峰是辽国人长於宋,宋辽不两立,而我换成宋人长於金。他师父是有份害死他父母族人,而我是爹爹。他生父走出来杀人断絶他的後路,而我还夹在中央二方有所拉拢。
不过当时的我也早已不会为此而烦恼,也只有在退隐之後才有閒心去想故事。事情解决後才会记起有更合理的方法。><
反正我目前是小小孩童,不管是前世今生都是启蒙年岁,按照正常的小孩来说我这岁数也是入学之龄,虽然我本来不是正常的儿童......><
现在的我还未有资格去表示自立理性,没有人会信服我可以代表自己把握未来的路。在我根本不曾学过知识而要无师自通还是有些吓人听闻,再天才也要乖乖的上过课才有资格说出师。
而在我听话学学文来装模作样表示我的天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判断,为自己做的事负责後。爹是接受了我的不凡,认为可能是我的病历令我比同龄人早熟,可惜不能避免的父爱高涨,怜惜我的病苦,誓言把我好好培育成材。
爹对我的好意心领了,我真的不要成材,更没有兴趣成材,我目前唯一想要的是上少林。可惜我人小力弱,在这种大事前声势远低於爹爹,本来我打算去少林寺求经,学九阳真经修内功的打算,因为忽视了年龄的差距和经历,所以无法成行。应该说不只爹爹,娘亲也惊动到,更是理所当然的给阻止。无论我好说歹说,他们都不让半步。大人和小孩的争斗从来都不公平,区区一句小孩子不懂事便打发人。完全无视之前他们都说过我的聪明,认同过我的奇思妙想。
学无前後逹者为先,在年龄面前是句屁话。
通用无数先贤的话语,条理分明的尝试说之以理动之以情,可是我说得再多也是没用,爹娘禁止便是理由。
年龄,学问,我不是已经证明了我的心智成熟吗?借用之前的病历,制造出我早熟的假像,结果原来不是不成功而是很成功,或者说是非常成功。
太成功了,所以便令他们怕我出家。
看破生死,早熟的思想,想想不是很像某人?当年的悉逹多太子,後来的佛陀不也是对世间的荣华富贵没兴趣的追求解脱?
我应该庆幸我不是在西藏没有活佛转世的传说,否则在我明白我做错什麽之前便有可能直接给人找回去作转世活佛。
我是对某本经书有兴趣而不是对作僧人有兴趣。
在我透漏出不愿学习想出外之前,只是小小的儿童问题,完全被无视。在我说出想出外去一趟少林後,事态立即升级到三堂会审的地步。
他们所有人把我当作国宝级文物看待,而我是未明白我犯下的错在哪。只是觉得肉食多了,身边走过的下人多了,每天见爹娘的时间多了,要上的课少了,玩具玩伴多了。
听见什麽诗词閒话的时间中出现世界美好的字眼多了,亲亲抱抱的身体接触机会多了。在我以为莫名其妙的时候,时间造成雪球越滚越大,任何佛家道家的书藉都不见,提及过的文章消失了,连本来普通的诗句中出现过生、死、万法冥合、天人之感的类似字眼都给除去。
本来未有所觉,但,当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向你宣扬享乐主义,明摆著有所隐瞒,再粗心的人也有所觉。
很有问题。
知道是发生何事不代表可以无事,现在闻佛道色变,想上少林莫不是去出家?用什麽理由上少林?
总不成直接说我想抄本经书,他们听了不把我看得更紧才怪。而且我怎麽知道那本书也是问题,说是梦中所见只会令事情恶化。
难道我要放弃?
当然不,只是需要耐性的等待时机。
例如哄好娘亲,再跟著爹爹。
很简单的曲线前进。
我不否定我长得可爱,所以看上去不太可靠。当然年龄也是个小问题。但是要对付单纯的娘亲还是很简单。而最大的阻碍去除後,爹爹便不是问题。
我很容易便和爹爹取得共识,因为我掌握著他的弱点,娘亲。
只要学好外交常识,什麽地理风俗习惯,语言文化,要跟随爹爹出使不太困难。
是的,出使。
爹爹是金国最常出吏他国的人。当年便是因出使宋国才和娘亲相识,新婚一年休假免朝,但未到一年便发生幼儿病危。古代初生儿夭折数量不少,在我这一辈中的幼儿中也有二三个早夭,所以爹爹不止请来太医还向圣上请旨,暂时把出使外国之事交由其他王叔大臣待理。
如今我病己愈,爹也要重担大任,所以只要我跟著他不是可以了吗?
而且到了宋国借官府之名,少林寺也不见得会拒絶,所谓民不与官争,少林寺可是给火烧过,不记得是哪本书所说,反正是烧了,他们为了寺院多半会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