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去宵夜街吗?」方逸平的声音将他从回忆唤起。
宵夜街吗?张晓恩想了一下,那里能久坐的地方,食物都有毒。
所以他问:「要不要去一十六区?」。
方逸平有点惊讶,「那家还有在开?」
「放心生意好的咧,而且暑假人应该会比较少。」
「那就去吧。」
一十六区是这附近少数不错的餐厅,从张晓恩进大学以来就一直开在校门正对面,位置很好价格对学生而言却不友善,他自己也是直到工作后才偶尔来几次。
两人到了餐厅,坐定位后他把菜单递给方逸平,对方却摇摇手:「你决定吧,这家我只来过一次,不知道什么好吃。」
他喊服务生来点了几道菜,说:「先这样,不够再点。」
服务生离开后,他发现方逸平盯着自己笑,说:「我发现你点的都是我喜欢的。」
张晓恩困惑:「不然要点你不喜欢的吗?」
同学四年他们少不了聚餐吃饭,他当然还记得方逸平喜欢吃什么。而且,点菜时适当地点一些对方喜欢的东西不是礼貌吗?
他搔头:「还是有什么菜是你以前喜欢,现在不喜欢的?」
方逸平笑弯了眼,说:「没有,我还是喜欢一样的菜。」
这话让张晓恩莫名地局促起来,对方话里的意思他不敢多想。
席间张晓恩本来有些小别扭感,随着菜一道道上,两个人也逐渐聊开了。
他们聊到方逸平在国外的生活,他在那里读了两年书,工作一年,最后半年里他投了几封国内履历,确定替代役的名额录取后就回国了。
「那里的资源多,很多计划庞大到很难想象,但也没有到那么庞大,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也没有那么优秀。」
「我怎么觉得你说的话有点自相矛盾,」
方逸平微微皱眉,似乎想着该怎么解释。
「总之,我身边的同学,我感觉他们其实没有真的那么强,不过留在那里发展机会很多,这改变了他们」
张晓恩问:「那为什么不留在那?」
服务生这时候上了一道古瓶蒸,他推给方逸平,点这道菜是因为方逸平喜欢,他自己没什么好恶。
方逸平帮两人各倒了一小杯汤,说:「我本来就只是想出去看看,待个几年就回台湾。」接着他喝了一口汤,说汤不错,又夹了几块料给张晓恩。
张晓恩喝了一口,发现汤真的不错。
再聊到张晓恩的近况,他毕业后因为工作关系平时往来于新竹和大台北地区,目前是研发替代役第二年。方逸平听了他的工作内容,说:「我记得你之前修的都是材料和制程的课,现在是转换跑道了?」
「算是,」张晓恩说,「其实差不多大四就不碰材料了,绕了一圈还是回去写程序兜电路,物理冶金什么的算是白修了。」
方逸平说:「我也差不多,那时候觉得material有实在感,看得到摸得到,比起每天在那里0110010的具体多了,但最后发现我的天份其实在那里。」方逸平摊摊手。
意思是是有1010的天分吗?张晓恩忍不住想歪了。
「我们班的人你还有连络吗?」
「有连络,主要就那几个系羽的,还有室友。」
「这样,你还是住在原来的地方吗?」
「没有,租给别人了。」提到室友,张晓恩想起一件事。
「下礼拜五大仁和威宝他们晚上约吃饭,你要跟吗?要的话我跟他们说一声。」
「一定要的。」方逸平用力点了点头。
大仁和威宝是张晓恩大三大四时期的室友,其中大仁和他当室友直到研究所毕业。
升上大三是大学生活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大一大二的科目都是系定共同必修,大三的科目开始分为不同群组,乍看之下课变少了,压力却更重了;认真的人会多选几门课跨群组,甚至有人已经开始考虑研究所的事。
专业科目之外,生活上最大的改变就是住宿了。
学校的宿舍不够所有的外地生住宿,只有大一大二有保障名额,到了大三所有申请住宿的人都要参加抽签,抽中了才有宿舍住。
相较于许多同学日日烧香祈祷能抽到宿舍,张晓恩刚好相反,他一直想搬出去住,虽然学校的课业重又有社团,但是宿舍的居住环境毕竟不够舒适;尤其住宿生没有正常作息可言,他又不是那么好睡的人,嘈杂的住宿环境有时让他整晚失眠。
感谢他的哥哥张晓书,早在张晓恩去新竹念书前就有了前车之鉴,在他还没入学前就安置好了之后的住宿地点。
张晓书是家里第一个去外地念书的小孩,当年他注册报到前父母特地放了一天假开车在附近勘查地形,这一看发现了一件事:台北新竹房价落差之大超乎想象,同样坪数的房子台北一间抵新竹三间。当年的房价还没有现今如此病态,中介也不如今日兴盛,张晓书的父母本来就想投资一间外县市的房子,这一来,送儿远行之旅成了夫妇俩看房之旅。
他们前前后后看了半年,又考虑到张晓书大三之后的住宿,终于定下他学校对面的小区;虽然后来张晓恩不是念这所学校,但两所学校就在隔壁,张晓恩后来的住宿地点也就这样定下了。
因为一些原因,他大一大二时没告诉杨昕这件事,大三要搬宿舍时,他理所当然想和杨昕一起住,就提了这件事。
可是杨昕考虑后,拒绝了他的提议。
杨昕说:「我想和同组的人一起住,这样一起上课讨论作业比较方便。」杨昕和张晓恩选了不同组,他们同组的人打算住在学校西门那里,离系馆近,上课也方便。
「反正离学校很近,你可以来我这里。」杨昕这么说。他们房子都找好了,张晓恩想那也只能这样。
后来张晓恩找了班上选同组课的大仁威宝和交大的一个朋友一起住,几个人很高兴,三个人异口同声表示:「C/P值太高了这房子,爽啊。」
「对啊,这里住起来这么舒服,为什么他不跟我一起呢?」张晓恩感觉很失落。
但是他后来发现杨昕说的话也对,和同组的同学住一起是满方便的,除了讨论功课外,一起行动也很方便,尤其是他没有机车,要去上课的时候都是大仁或威宝载他去。
为此杨昕没有少笑话他:「台北人都不会骑车。」
他反驳:「大仁和你室友也一堆台北人,而且我有驾照。」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骑?」
「我爸妈不给我买车啊!」张晓恩心里这样想,但他没说出口,每次这样说杨昕又要说台北人家里都过度保护云云。
「反正我就是不太会骑车。」张晓恩忿忿想着。
没车骑的缺点是,上课有人载,下课就要看情况了,有时候系队练习到比较晚他会直接去杨昕住的地方睡;连同周末,大概一个礼拜会去过夜两三次。
就算如此,他们见面的时间跟之前相比也减少了许多;尤其当杨昕开始打工后,他们相处的时间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