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第二十章 佳人半露梅妆额 ...
-
脑海一片空白的时候,只觉得一只有力的手抓住我的手臂,将我一揽,我落入了一个人怀里。
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是萧世豪。
我松了口气:“刚刚真的好险,多亏了你。”
“走路怎么这么不专心!”萧世豪的语气里带着责备,“还好我不放心你,一路跟来。”
男子勒住马,从马上一跃而下,拉住我的手臂:“姑娘可伤着哪儿了?”
萧世豪眉头一紧,下意识地把我抱紧。
男子意识到了什么,把手放下,有些尴尬地看着我。
“下次驾马可要注意安全,在人多的不宜太快。”我说。
“谢谢姑娘提醒,我也是赶着去为我的心上人请大夫。”男子说。
“既然如此,那你赶紧去吧。”我说。
待男子走后,我把目光转向萧世豪,说:“堂堂钰王殿下,怎么可以随意跟着一小女子!”
“我现在可不是在庙堂之上的钰王,我是萧唯菡,楚玉的夫君!”他轻笑道。
呼,算了,让他跟着吧。我理亏地看着他。
我们肩并肩地走在巷子里。
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街道上漫步,夕阳西下,小巷子笼罩在晚霞艳丽的余辉中,晚风徐徐地送来一阵阵花草的幽香,让我的情绪无比地松弛。
“糖葫芦!糖葫芦!”一声声圆润的招呼声吸引了我,我不禁向前望去,只见一个老阿妈拿着一根稻草棒,上面插满一个个圆溜溜的糖葫芦,它们像一个个被挂起来的小红灯笼,在夕阳的照射下还有一点白色的亮光。
我拿起一个糖葫芦,问道:“阿妈,这个糖葫芦怎么卖?”
“三个铜板。”大妈和蔼地说。
我取了两个糖葫芦,递给了身边的萧世豪一个。
“姑娘,这可是你的夫君?”
“是。”我微笑点了点头。
“一表人才,一看就是人中之龙啊。看姑娘你头圆额平①,也是一脸福像,有凤星临世之气哩。”大妈笑道,“糖葫芦有幸福团圆,多子多福之意,你们可要早生贵子哟。”
早生贵子......我苦笑着,萧世豪,我下次再也不敢和你上街了。
萧世豪喜笑颜开,取了一锭银子,递给了阿妈。
我吃着外面的糖衣,略微皱了皱眉,好甜啊,还是里面酸酸的山楂好吃。
我一口气把糖衣吃掉,然后美美地吃着山楂,山楂酸酸甜甜的,假如不加外面的红糖衣,该多好啊。
吃完一个,反而觉得开胃了,肚子有些饿了起来。
我看了一眼萧世豪,他手里正拿着一个已经吃掉糖衣的糖葫芦。
“你怎么吃的啊,山楂是最好吃的,你只吃糖衣干什么。”这个萧世豪,真是不会吃东西。
“山楂给你吃啊。”他笑道。
“你都吃过了......”我吞吞吐吐地说。
“哟,还嫌弃我?”他皱眉浅笑,“咱们都亲过那么多次了......”
他把糖葫芦递到我的嘴边,“不吃我可吃了。”
不吃白不吃,我吃。一口咬下去,没有糖衣味道的山楂就是好。
不知不觉,走到了陈记脂粉店,虽说陈柔儿就在我们家附近,可是也转了一条小巷。
我走了进去,一股淡雅的香味迎面扑来,脂粉店内陈满了各种修颜品,有石黛,铜黛、青雀头黛,螺子黛等珍贵的眉笔,各色的花钿②看的我眼花缭乱,有用金箔剪裁成的,也有用纸、鱼鳞、茶油花饼做成的。
我看到一对格外翠薄的花钿,用檀笔描了边,十分的精致,不禁赞叹道,“这对花钿真是别致。”
“这是蜻蜓翅膀做的花钿。”萧世豪说。
“蜻蜓翅膀也能做花钿吗?”我惊叹道。
“是的,宫里面品级高的妃嫔就喜欢用这种花钿。”萧世豪说,“你喜欢吗?咱们买下来吧。”
原来是宫廷流传之物,想必价格也是极贵的吧。
我摇了摇头:“平常居家打扮,用不着用这么隆重的饰品。”
萧世豪正欲说什么,一个丫鬟走了过来:“是楚玉姑娘吗?”
我点了点头。
“陈小姐在内堂等着姑娘呢,姑娘快去吧。”
......
陈柔儿正坐着品着茶,见我进门,迎上前来:“楚玉,你可来了。”
我见陈柔儿面色略微有些苍白,便问:“柔儿姑娘今日气色看着可不大好呢,是不是身子不爽?”
“昨日晚上在清点红鸳楼所用的胭脂,吹了下风,今日就觉得身子不适,浑身乏力呢。”
红鸳楼是泸郡最富盛名的青楼,陈记脂粉店的生意都做到那里去了,柔儿可真是厉害。我暗自佩服道。
陈柔儿见萧世豪,笑道:“这是阿楚的夫君吧。”
“柔儿姑娘有礼了。”萧世豪彬彬有礼地说。
“看你们如胶似漆的,柔儿我可真是好生羡慕。”
“呵呵。”我笑道,“柔儿姑娘的病不打紧吧?我通的一点医理,或许可以为你诊断一下。”
“不打紧呢,我表哥已经去请大夫了。”
此时门口传来一声呼喊声:“小柔,大夫请来了。”
我一望,这不是在路上险些撞到我的那名鲁莽男子吗?
男子见我,有些惊讶,陈柔儿对男子说:“这是我的朋友,楚玉姑娘,这是楚玉的夫君,萧大哥。”
陈柔儿说罢看着我们:“这就是我的表哥,陈允欢。”
“允欢兄好。”我对陈允欢笑道。
陈允欢说,他是去给心上人请大夫,莫非,柔儿就是陈允欢的心上人?
①:古人对于“女子九善”的面相有“女人有此九善,为邑封之贵也。”其中一善为头圆额平。
②:花钿: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