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源自昨夜的梦。
梦中巍峨的千阶暖宫,仿佛走上去便不是暖宫,是广寒宫。那里面的春光旖旎,只是镜花水月的倒影,浮华的不真实。
梦中的女子确实名叫阿莹,生得白皙无暇,躺在白纱铺成的雪中,唇边带血,那双即使在她活着的时候也毫无生趣的眼睛空睁着。她是“一棵凋零的枯树”,没有沐浴过光明温暖的阳光。她也许也曾快乐的活过,但在目睹母亲杀人掩盖的时候,就过早的草草结束了。
阿莹的母亲和父亲一心只想逃离曾犯下的罪恶,却忽略了除杀人外的罪恶,那就是伤害了他们的子女。
正因为父母亲的忽略,使得两个孩子(阿莹和她的兄长)形成了是非常鲜明的不同态度。
兄长把母亲杀人的阴影埋在心中,他的表象是翩翩少年,但他的内在是被阴影笼罩的,在他被再次见到死人的视觉条件刺激后,一直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就再也无法被压抑,勉强压抑阴影和彻底摆脱阴影的两个选择不停的折磨他,于是他选择了书上堂而皇之的说法:大义灭亲,也就是告诉父母,换得名声上的大义,实际是摆脱父母带给他的阴影。兄长的作法,最根本的理由是自保,是人性的自私。
阿莹和兄长对待阴影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她没有选择压抑,也没有选择摆脱,而是在一种无助的境地下妥协了(父母亲掩饰杀人的罪恶,兄长的自我掩饰逃避,都在自欺欺人的若无其事),她被阴影从小笼罩,也造就了她冷漠和无理由妥协的性格。于是阿莹相比她的兄长更是一个悲剧,她的兄长以父母为代价换取了自我安慰,而阿莹没有选择,唯有以死亡结束痛苦。
阿莹唯一自我拥有的是美貌。于是结束时她“盛妆”现身,款款而来却只为一死。
阿莹的归结根本词是懦弱。她不敢怨恨兄长,因为权利(君王、审官、法律和书本教育)定义兄长是正确的;她不敢刺杀君王,因为她无法自主判断父母的死是否是一种仇恨。
阿莹唯一自己做过的选择是死亡,但也只是在生无可恋的前提下,又失去了掌控她的力量(阴影、权利、家庭)罢了。
阿莹便与《甄嬛传》中的安陵容有些相似,但又不尽然:起码安陵容有过的纯真和恶毒都是在个人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自主选择的。而阿莹,对她而言没有正反,没有好坏,没有喜恶,她很朦胧,正如白纱一样,她看万物朦胧,万物于她也是朦胧的。
阿莹缺乏的不只是生趣,是一个活着的灵魂,她的身体有血有肉,内里却是空空如也。
阿莹从未死去,因为她“活着”和“死去”是一样的。
《小记·昨夜梦》 2012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