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生钱之道 ...

  •   秀瑶又赶紧请教,柳絮看她这么点就这么好学,极是耐心地给她讲了讲,秀瑶这才恍然大悟,从前逛博物馆,对这些真是好奇至极,只是看着觉得挺简单的,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门道在里面呢。
      这时代的一匹布和现代一百米一匹的自然不是一个概念,而且门幅也不像现代那样一米到一米四五或者两米的都有,而是受人的双手间距限制,一般在一尺多到两尺之间,不会很宽。
      从前在博物馆看到的所谓四幅、六幅、八幅裙面等,估计也就是这个意思,布匹的门幅太窄,制衣服的时候只能一幅幅拼凑起来,要做床单背面的话,就更要如此了。
      秀瑶若有所思,又问一匹布通常来说能赚多少钱,柳絮笑道:“小丫头这么小,倒是有当家的意思呢,怎么你想学,小姨教你,等你大一点就可以织布了。”
      秀瑶笑了笑,没有多说,通过小姨的介绍,她看织布也不错,一匹布如果好的话,能纯赚个百八十文呢,一天什么都不干平均来说能织个两三米的话,五六天也能一匹,比绣鞋垫还好呢。
      如果秦家有织布机,那娘就能织布了吧。
      秀瑶知道母亲是会织布的,村里有人需要织布了还找她帮过忙呢。
      “小姨,那我娘怎么不织布啊,我看比绣鞋垫还赚钱呢。”绣鞋垫也够累的,黑灯瞎火的,嬷嬷还不舍得给点灯。
      而且如果织布的话,她还能帮忙呢,她大学的时候还专门研究过纺织机等许多手工机器的发展,毕业也帮教授做过此类课题,所以她对这些古代机械了解还是挺多的。也知道如何将家用织布机稍微改进下,是可以提高纺纱织布速度的。
      柳絮笑道:“你娘倒是会织布,可也得你嬷嬷同意啊,织布哪里是那么简单的活儿?你家里棉花多不多?地除了吃饭还有多少富余?
      另外这布也不是那么容易织的,你得种棉花吧,轧棉花弹棉花吧,还得搓花眼子、纺线、拐线吧,弄好了你还得浆线,晾线,再打筒子,缠穗子,这些就够你忙活许久的了。上机一次,准备时间就要很久。”
      陈桂花接着道:“这还不算呢,之后你还得跑趟儿啊,穿缯啊、整经啊,那活儿可多了。你小姨一机布织好了,等再跑趟儿什么的四五个人一天弄不好呢。”
      秀瑶听得直咋舌,看来做什么都不简单,否则织布能发家致富,嬷嬷那么精明的人怎么会不干呢。而且据说古代织机很普遍,除非是特别穷的人家,几乎是三五家就有一架的,也不见他们都靠这个发财了。哎,看来自己想法太简单了。
      她瞥眼去看正在防线的柳芸,只见她一手摇纺车,一手捏着一根棉花条前后的□□着,伴随着嗡嗡嗡之声那棉线就缠在穗子上了。
      她又问道:“三姐姐,你一天能纺多少纱线啊。”
      柳芸笑道:“那可没数呢,平日里也要做别的,如果什么都不做,得闲了整天纺线也能有个五两不到吧,不过见天地纺也累着呢。一般也就是纺个三两多就腰酸背痛了。”
      秀瑶知道古代是十六两一斤,那也就是能纺个三分之一斤不到,果然做什么都不容易啊!  秀瑶从前看过不少农家院摆着的就是这种纺线车子,都是只有一根线的,她好奇道:“三姐姐,能不能同时纺两根或者三根四根棉花?”
      柳芸一愣,笑道:“我倒是听嬷嬷说有人这么纺过,不过那也是好巧手吧,俺们村里我看的都是纺一根的,没有纺三四根线的。”
      秀瑶想也是,又不是开工厂,很少人会做到那个程度吧。她看了看那纺车,稍微改进一下倒是可以支持纺几个锭子的,而且在中国古代,三锭纺车是常见的,尤其是纺麻线的水力大纺车还有三十几个锭子的呢,为什么棉线的却没?可能普通人做不到同时纺三四根线?不是只要把手摇式改成脚踏式就好吗?
      她笑嘻嘻地道:“三姐姐,你教我纺线试试呗。”
      见她愿意学,柳絮就让柳芸教教她,在农家,如果家里有纺织机的,女孩子很小就开始学了,毕竟也可以帮帮大人的忙。
      秀瑶在柳芸的小草墩上坐下,然后学着她的样子摆好姿势,小时候她见过外婆纺线的,只是记忆太遥远,有些不清楚了。
      柳芸将花眼子塞给她左手里,从顶端扯出一点纤维压在线轴上,那边柳絮手把手地教她摇纺车把手,告诉她纺线的窍门,如何用力,如何左右手配合等等。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刚转了两圈,就听见小姨提醒她“左手松点,别太紧,啊……”线断了,柳芸忙教她接线,然后继续纺线。手重了轻了,摇得快了慢了,线粗了细了,断了……
      一通忙活,过了一会儿,秀瑶慢慢地找到了感觉,柳芸惊道:“小姑,咱们瑶瑶真厉害,这么一会儿就学会了,想当初我学了好半天才能自己纺,都好几天了还纺不匀和呢。”
      三人凝目看着秀瑶,见她小小人儿坐在那里,纺线纺得竟然有模有样,一点都不像个六七岁的小丫头。
      秀瑶也暗喜自己对这身体的支配程度是非常契合的,一点违和都没有,她是成人领悟力强,而原本瑶瑶的身体也柔软轻灵,算是心灵手巧一类的,手脑配合默契,所以她学起来挺快的。
      秀瑶看着锭子上洁白的线慢慢地越来越多,心里很是欢喜,看来在农场工作还是有好处的,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的。
      陈桂花见她会了,对柳絮道:“瑶瑶这么小,可真能干,不过这会儿来了是客人,还是别干活了,好好休息吧,再玩会儿也该睡了。”
      柳絮笑道:“可不正是呢,这丫头在家里一天到晚也没得闲,她嬷嬷整天就怕她吃白食。”说着就让秀瑶不要做了,秀瑶顺从地放开纺车,起身抻抻胳膊,她身形小,有点够不着把手,这一会儿就肩膀酸酸的。那些整日纺线的,想必就更累了。
      她又说要去前面看磨坊,柳絮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脑袋,“你这个丫头,真是张罗命,要是你三姐来了,巴不得什么都不干就吃吃喝喝呢。”
      前面除了磨坊还有牲口棚,为了推磨方便,老柳家养了两头驴,为了赚钱几乎是日夜不停地劳作着。
      “小姨,咱家只养驴,那种地怎么办啊?也跟我们家一样租官家的牛吗?”驴干活可不如牛力气大。
      柳絮道:“跟你几个姥爷家合伙呢,咱家没有牛但是有农具,平日里牲口草咱们也送,种庄稼的时候就一起用牲口。”
      这倒是个好法子,要是家家户户自己养牛的话,的确没有那么多吃的。
      哎,谁让这里没有玉米地瓜这样的高产粗粮呢,只靠小麦、高粱、谷子、黍子、豆子之类的,的确不够养牲口的。既然吃都不够,为什么又养猪,两头猪这一年也吃好多呢,难道就是为了存圈肥?
      二舅妈刚好赶着驴推完磨,小儿子柳飞帮她卸磨,又牵了驴去喂上。
      另外一边,大舅和二舅还在忙活,那驴蒙着眼转圈,大碾子就吱呀吱呀的响,将碾盘上的小麦碾碎,大舅就一边用黍子苗的小笤帚扫着一边拿小木耙子扒拉。
      二舅则在一边过筛罗。
      秀瑶知道这是要根据人家要求的面粉粗细不同,来确定罗的粗细,如果想要出面粉精细白,就要用细罗,这样出的面粉就少,如果要想面粉多,就要粗罗,而且要多压几遍。
      一般来说第二遍的面粉最好,第三遍就开始发黑,第四遍以后那就是掺杂了麸皮的粗面了,真是又粗又黑的。
      农家一般最好的细面留着过年祭祖以及重大的红白喜事场合用,平日里吃的基本都是粗面。
      老秦家吃的就是最粗的,而秀瑶晚上在外公家吃的细面卷子就是第二等的,也就是第一遍磨出来的面粉。
      秀瑶工作的生态农场里也是有石磨面粉的,不过为了省力气也都电动了,那里石碾子都是摆设了,专门为了参观的,真正用的就是电动石磨,跟小时候见过的磨豆腐的差不多,稍微大点就是了。
      “小姨,村里都有碾屋,也有碾子,他们还会花钱来推磨吗?”秀瑶有点好奇,按说那么穷,既然有免费的碾子用,干嘛还花钱啊?
      老秦家平日里都是捞洗了麦子就去村里的碾屋推磨的,没有驴就用人,又累又麻烦,半天也就是推个百八十斤的,吃不了多少日子。当然,有些时候嬷嬷都是让拉到姥娘家里来蹭磨推的,根本不给钱。
      大表哥柳起听见了,哈哈笑道:“又不用花钱,有粮食就成。”
      柳絮解释道:“愿意给钱的就给钱,没钱的就用粮食顶了,反正咱家粮食也要的。村里就算有碾子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去推的,你没有牲口就不行,一个男劳力这么个推法一个上午也累个死,还磨不了多少麦子。而且这么大个村子,上千户人家,就那么一两座碾屋子,排号也排个好几天呢。哪里有来咱家方便,把麦子一放,我们就给他磨得利利索索的,麸子是麸子,面粉是面粉,想要细面就细面,想要粗面就粗面。”
      秀瑶弯腰看了看,地上的大笸箩里果然是三种面呢,不过也有人家就要一种的。
      她用手捏了捏,就算是最细的,也比现代吃的要粗得多,不过引用绿色健康食品的理念,那这种又非常受现代人追捧了。
      所以当年她们的农村石磨面粉打出了很响亮的牌子。
      不过她又有个疑惑,“大舅,推磨也没有什么秘密的东西,那别人会不会跟咱们抢生意啊。”

  •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平淡,可为了写这章还是查了好多资料,木办法,大桃花就喜欢这种东西,亲们原谅吧,过了前面十万字,后面会快点,自我抽打哈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