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二)(上) ...
-
万历四十一年,张嫣那年七岁。小姑娘明眸皓齿,眼睛笑起来弯成一弯月牙儿,已经初有小淑女的感觉。
张国纪在衙门的活计一月也就几两的俸银,日子过的紧巴,但妻子贤惠安稳,孩子们也都懂事乖巧,日子过得虽为平淡,倒也乐呵。街上集市热热闹闹,大大小小的官司衙门也能处理一些,万历皇帝治下的大明朝还算太平。
“来,嫣儿,到娘这里来,试试娘做好的新衣服。”张国纪的妻子李氏秀容近来身子不太好,大部分时间卧在床上,张嫣带着弟妹识字,李氏便倚在被子上给孩子们缝制些新衣。
“娘,您怎么又给我做衣服了?旧的那些都穿不了呢。”张嫣嘴上嗔怪着,到底是个孩子,扶正了弟妹执着毛笔的手,跑到李氏身边。
“你这孩子,人小鬼大,快试试,我们家的闺女儿是越来越漂亮了……”李氏给大女儿把旧衣脱下,换上刚做好的袄裙,淡黄色的短袄衬着粉色的下襦,说不出的好看。虽还是个七岁的孩子,但张嫣的眼睛很大,刚刚穿衣倒腾了一阵儿,小脸儿红扑扑的,更是显得好看。
李氏心想,这孩子美得天仙儿似的,这么小就这么懂事识礼,难道真的是老天爷给自己和丈夫的福气么?
“哎呀,娘,人家穿着好不好看?”张嫣见母亲盯着自己愣在那里,扯着母亲的袖子,笑嘻嘻的等着母亲夸赞。
“恩,好看,我们家的嫣儿真是越长越好看了。”李氏慈爱地摸着张嫣的头,张嫣舒服的眯着眼睛倚在母亲怀里。
“恩,人家也是这么觉着!”
“你这丫头,哪有这么说自己的?”李氏笑了,这大女儿,从小就胆大,别家小姑娘听见人家夸自己都含蓄着呢,她可好,觉着自己好的,可从不含蓄。
“咳咳,嫣儿,去,去给妈端点水来。”李氏又咳了起来,这是第四五个年头了,生了二女儿后身子就不好,今年是越来越严重了。
“娘,娘,你等着,我去拿水。”张嫣慌张着跑去倒了碗水给李氏,又给她捶了捶背顺顺气,咳了一阵,李氏觉得好些了,却觉得浑身没有力气,张嫣扶着她盖上被子睡了,便收拾了针线,脱下新衣放好,到外间去把弟妹弄乱的纸墨笔砚收好,看了看天色,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便去院里汲了水,开始烧火做饭。
毕竟是个七岁的孩子,小小的身影映着落日的余晖,还是有些单薄。
“该你咯,该你咯~~”弟妹在院里大槐树下跳着格子,张嫣添了一把柴火,回过头来看了弟妹一眼,见她们玩的乐呵,便也放下心来。一不小心,手上让柴火上的刺扎了一下,张嫣把手指放在嘴里一吮,殷红的血珠从伤处冒出来,这时水开了,她也顾不上手指了,赶紧舀水添面。
月亮爬上西天,张国纪才办完了衙门的差事回到家来。打开院门,食物的香气已经飘了出来,张国纪走到屋里,张嫣早早的把饭摆好,一家人大大小小早就在围在放桌上等他回来了。
“怎么今天这么晚?”李氏好些了,披着厚夹袄,见丈夫进来给他把主位让出来。
“今天衙门有人闹官司,抄的文书多了些,这才抄完。这些都是嫣儿做的?”
“唔,爹,是我,娘下午又咳了,您明天再抓两幅药吧。”张嫣给弟妹把大个儿的饼子掰开,一人一半,给张国纪倒了些酒在水里温着。
“又咳了么?秀容,你这身子可不见好,要不赶明儿我们换家医馆去看看吧。?
“咳咳,我这病不是一天两天了,你照原来的方子抓就好,没大事的。就是苦了嫣儿,这么小的年纪还要照顾弟妹,本来女孩子该娇惯着养的。”李氏说着便掩了面要落泪。
“娘~”
“娘~”两个五六岁的弟妹一看娘要哭,叫了两声娘,便一瘪嘴也要哭出来。
“哎呀,没什么的,我比弟妹大,早就该照顾他们的。”张嫣赶紧给弟妹一人剥了一个鸡蛋搁嘴里,才止住了他们的哭声。
“是啊,是我考虑不周到,嫣儿都这么大了,要好生养着,多读读书做作女工,不能再做粗活了,等将来长得端丽了,才能嫁个好人家。”张国纪看着捡来的女儿这么听话懂事,心里也是满满的疼爱。
“哎呀,爹胡说什么呢?”张嫣害羞了,把温的酒给张国纪倒上,自顾自得低头吃饭。一时间全家大大小小都笑了,月上中天,一家人说说笑笑,好不温暖。
月光姣好,透过纸糊的窗子照在李氏瘦弱的身上,张国纪侧脸看看她,一阵心疼。
晚上吃饭,瞅着大女儿的手指又些红肿,拿筷子时也小心翼翼,想是又让柴火给扎了。秀容病了好几年,两个孩子又都还小,嫣儿这么小,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玩的年纪,嫣儿便得每天照顾母亲弟妹,是自己这个做爹的失职了,明天便雇个老妈子吧,好歹孩子大了,得好好培养培养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便有邻居家的老奶奶过来帮着张嫣看着弟妹,做些缝缝补补的工作。张嫣知道这是父亲疼惜她,便也不多问。此后每天服侍着母亲喝了药,张嫣便去父亲平日读书的地方,翻出些书来读。
先是前人写的一些诗,张嫣读着觉得仿佛走出了自己家的小院,跟着前人的脚步走遍了河山大川。后来,父亲给带了些史书,张嫣也一一读了。书读得累了,她便做些女工。母亲是个做女工的好手,张嫣一一仔细的随着母亲学了,到后来弟弟妹妹的衣服,便都是张嫣手里做出来的了。有时她也绣些手绢儿荷包什么的,长的大了些,便想着留着日后送给夫君,也有个念想儿。
这么着又过了六七年,张嫣十三四岁了,出落得端庄娴静,窈窕秀丽,能读史诗,擅作女工,又为人纯善,孝顺父母,大家都知道张家有这么个好女儿,纷纷上门来求亲。
张国纪知道女儿心思细腻精巧,女儿不开口,那些求亲的事自己也不乱应。这样又过了一年,李氏病逝,张嫣带着弟妹为母亲穿白守孝,三个月未出家门。
张国纪已年逾四十,觉得妻子去了,再没了顾虑,女儿也大了,这才犹豫着把张嫣的身世告诉她。张嫣愣了一下午,到母亲的灵前哭着跪了一场,晚上找到张国纪,跪下说女儿不论何处生人,十几年来全凭父母养育,不论富贵鄙陋,生死皆为张家儿女,说着给张国纪磕了三个响头,磕的张国纪老泪一把,把女儿抱在怀中一顿痛苦,心里直说,自己这半生,唯一的好事儿就是白捡了个懂事孝顺的好女儿啊。
李氏的丧期未过,朝廷采选秀女的一纸通令下来,张国纪接到衙门通知,宣张家长女张嫣入京参选秀女,即日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