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十年 ...

  •   过年时候扒翻了以前订阅的《卡通王》,看看日期竟然是正好十年。45度角望天的想想还以为是上辈子的事了,没想到才过去十年而已。有首歌怎么说的来着,十年之后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但是真过了十年了想想不也就那么回事,还被我找到了新希望,奇哉怪也。现在据说最贵的猴票不也才二十来年近三十年嘛,不要嫌时间长,自己回家扒拉扒拉去,谁家小孩当年不是以收集邮票为显摆的,要是现在还能从家里扒翻出来不也少说得有十年二十年了嘛,能从当年坚持到现在的可了不得了,铁定发大财了。只可惜当时干的时候整天的想什么时候才能值钱啊,等把这事儿忘光了二十年过去回头再想想现在可不真值钱了嘛!可惜已经找不着当年玩的东西都去哪个地气儿旅游去了。好不管怎么说吧,这杂志还在不在也两说,但是十年了,真是十年了。

      从2000年5月号起买。印象很深,是被《邂逅》拉下水的。这印象不止是为刚扒拉了看过,而是从当年到现在的喜欢。那一期讲的是白玉狐他们正在某地霸王餐中,忽然各位就发现自己身中剧毒,叮铃铃蹦跶着冒出来看小白怎么死,封子牙派兵包围酒楼定要把小白碎尸万段。漫画武侠加吐血,搞笑的同时还很有自己的个性。不客气的说,后来直买到2003年的《卡通王》,就是冲着《邂逅》去的。那时候网络是啥样的也不记得了,有印象的就是去过丘天的网站,找了些关于她的八卦,知道她是个大学的老师(?),还疯狂的喜欢游戏和彩虹。有次在音像店看到彩虹的磁带,忽然就想起小白吃解药前说的那句“花葬”,当时真有买下来的冲动啊,还记得外皮是一道一道的彩虹颜色,看着诱人。但是要13大洋,“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上网找了彩虹的歌来米西米西,结果完全不明白为啥丘天会喜欢这个乐队,尤其是后来看过他们的扮相,果然我对视觉系没有任何爱字可言。那么丘天应该还我N多钱的书费,一本8块5十年前可不是个小数,全年订阅也没说有个优惠啥的。人物啊剧情上当然是最爱白玉狐啦,虽然这样的人摊上谁谁都不会愿意吧,看看叮铃铃被小白整的那个惨样儿,还说把人家嘴巴扯大了能让人家多吃两根油条(黑线),不过他那种特有的厚脸皮油嘴滑舌整死人不偿命到死也只会笑嘻嘻的个性还真不是一般的吸引(HOHOHO~~)。丘天自己也说银票差不多已经沦为配角,大概他就是什么小白他妈的师父的死对头的徒弟之类的吧,小白不是曾被他打到八个月不能下床么,不过据我估计银票的眼睛和记忆力该是被小白打的吧,我不相信小白的武功差到只有挨揍的份儿。——当然了现在说这些一点儿用也没有,《邂逅》毕竟停载多年,谁知道丘天她本人还记不记得这个故事——

      所以要说说我对她画功的看法。我所认为的漫画是讲故事的载体,所以我认知的好漫画是故事讲得好的画面的合体。像看电影,流畅的电影镜头、合宜台词、舒服画面、该有的表情、背景。所有加到一起还很舒服,让人看完了舒服完了还很感触,特别是有积极的情绪,勇敢而快乐的面对生活,那就是我所认为的好漫画。所以很多时候很大牌的东西并不能入的我后宫,例如云中大爱《地雷震》,例如我只看过几页的大师手冢,还有那些装13的大牌电影,我最恨爱找大主题压人的东西,自以为了不起的精致东西,做出来之后不知所云,很怀疑作者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他们的产物。以我的标准去看,《邂逅》是我最喜欢的国内漫画家的作品。

      比较好玩的是03年左右的《邂逅》开始如《卡》的大部分作者一样大量使用网点,画面显得更明亮,且相较浓墨没有那么脏脏的感觉。我个人对浓墨和大量钢笔线不是很感冒,但是很喜欢淡墨的感觉。不可否认网点可以使画面华丽。这以后几乎没有再看过丘天的作品,所以不好说后来是怎样的,但我喜欢丘天的作品,《西红柿炒蛋》《邂逅》还有那个血滴子的什么什么,这盘是我的菜。

      于是我想起我喜欢的另一个作者,我非常喜欢他的画风,但是因为种种关系,开始对他有点偏见(因为他和某大师混在一起),因为我看了本杰明的书,于是开始胡思乱想鸟~ 反正没人看我的博,谁会相信我的挑拨啊哈哈~ 不要紧,我只是个小小的读者,既不是作者也不是编辑,只有做梦才和漫画有关系,还是白日梦。所以有猜测漫画家关系的癖好,八卦桥段也极其喜欢——

      那么我不胡说了。于彦舒是我喜欢的作者之一。翻看以前的书才知道原来那时候他已经发过不少四格,比如我到现在还很有印象的“我们的目标是没有蛀牙”,还有“每晚和吉普一起睡”啥的(哈哈哈哈)。我记得当时是有个什么魔法学院一类的来着,于彦舒也是靠这个小系列起步的吧,但是找不到原书,看来的确是缺了几本……原本的故事我不太记得了,当时的画面应该是比较黑乎乎的吧,肯定没有《不属于战记》时的成熟。《不属于战记》是我的心头爱,但是我只看过其中两话。情节上貌似有小小的kuso在里面,但我明明喜欢画面比故事多得多。后来在书店看到他的书,书名忘记了,是叫黑白双煞之类吧(哈哈),内容貌似是搞笑版黑白无常。画面一如既往的喜欢死,故事嘛就只是匆匆略过,直觉上有年龄差距。

      画风上另一个我非常喜爱的作者是王雪莲。买《卡》之前买的主要是《北京卡通》,只因为《北卡》比《卡》便宜。间或买过几本叫什么来着……啊《少年漫画》,对,就是传说中最早倒掉的三大原创漫画杂志之一,记忆里是这样吧。我还是很看好这本杂志的,不客气说,《北卡》太能装13,《卡》吧女孩子气太重,只有《少漫》算是真正实诚可爱的,可惜这世道你实在你就输了,倒台那是必须的。王雪莲应该是少漫的台柱子,至少是之一。还以为她只在少漫混,现在才发觉《卡》里也算有不少她的作品,彩页是主要的。王雪莲的作品很好,很舒服,不论彩图还是短篇,都是暖暖的清新的,干干净净的画面该有的元素也不会少,剧情尽管没多少和其他人似的硬掰出来的创新可硬是画出了只属于王雪莲自己的一套。冬日暖阳。斗胆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她的故事,不知为人是否也是如此。希望她还在这个圈子里混,走掉了就太可惜了。

      说到彩稿肯定不能不提阮筠庭和赵佳,ok我是瞎凑来的,本杰明的CG非常不错,想不起来他的漫画是啥样子的,阮的彩稿是我最喜欢的那类朦胧型(别扁我,不会说话不是我的错),赵佳则只有让人羡慕的份儿,那绘图的水平,真真儿的不但要时间也要够大气。可惜她的作品并不是我的菜,我是没有从中看出乐趣来,也想不起当年都看了些什么,尤其知道了她的年龄后,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不可思议事件。想起一个超级有名的漫画家,估计原创里最有名的除了姚非拉就非颜开莫属了,貌似姚还得算他的后辈(?)。奇怪的是每次想到颜开便跟着出现蔡智恒的名字,昏昏中在我脑壳里二人已经合为一体,原因不明。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颜开就这么出名,莫非海南时代就再无其他神人可捧还是怎么地,这个我从来没读完过的无聊故事是怎么就占据大众心理版面如此之久,谜啊!这个人后来貌似一去无踪迹,但每当提起中国新漫画,此名字必是每每少不了上榜……的吧,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大师太多了,没人回忆从前了,爱谁是谁吧。

      于是继续我的回忆之旅程。提起十年前的《卡》必然绕不过三个人,就是林莹林夕和阿莹。名字多少有点撞,画风却实在没什么撞头。二林一个号称中国CLAMP一个号称淡墨狂人,当然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看看貌似也不是多么像CLAMP嘛,不过剧情上嘛两个人我更偏向林夕多些,她还是很有幽默感的,虽然《魔尘》这种剧情并不需要幽默感。两个人不放在一块儿比的话我是哪个都不喜欢,剧情诡异,《卡》的一贯调调,小资呻吟派。阿莹的话当年的画功太僵硬了,尤其人物全身,比例失调严重,背景不好看,估计有三维失调的问题,镜头感也不好。但是三个人之中我却比较欣赏《金人》的前半段剧情,欧文那段尤其有趣。后来的我是不知所云,想扯得太多了我觉得以阿莹当年的画功驾驭困难。至今仍记得阿莹的本名很古怪,可是古怪的想不起具体是?这种八卦不提也罢,不过有个叫赢理的倒是值得八卦一下,因为和我本名一样,哈哈。赢理的作品很少,基本属于乱画加胡扯型的,灵气倒也可以说是有的,只是感觉吧这人肯定和我一样懒、还挺能吹,心思全放在找灵气上了基本功很差劲。还有就是我怀疑这人和《卡》有比较近的亲戚关系,大概是某编辑的大姑子家的小妹妹什么的,哦哈哈,扯一扯精神抖擞八一八浩气长存,HOHOHOHO~~

      这么说在那个时代还有一个我非常钦佩其人物绘画水平的作者,但是名字需要我多想一些时间,可以肯定这个人是姓朱的,朱什么来着嗯要好好想想。一直怀疑他是男的,但是吴铭曾在一访谈里说过他是《卡》为数不多的男作者,所以朱作者大概齐还是个女的,但我坚持,女作者画人是画不了这么好的,尤其是画女人,线条没几个柔软的,看看安达大神,这是只有男人才有的对女人线条独有的变态的执着啊!!朱作者有两个短篇故事,还在“女孩子的店”这个栏目里画过不少插画(是所有在这个栏目里插画的人里最好的)。这两个短篇里有一个我是记得的,内容是一对儿小男女窝家里甜蜜,女的做菜(水平超烂),两个人回想起当年雨中的嗯差点分手,更觉今日之甜蜜,完了。这个短篇没有任何特别,唯一可以说很好的就是画面很完美,这句话的意思是“《卡》中难得的比例正确人物漂亮镜头舒适”的完美,但是剧情实在乏善可陈。另一个短篇我忘记了,怀疑是和什么精灵天使有关系的吧,《卡》的一贯剧情指向。这个人后来也没再见。也可能是我离这个(读者)圈子远了的关系吧,她还在的话,进步应该是最容易的,因为不用在去想技术训练的问题了。

      这句“进步应该是最容易的”让我想起了容易。容易是个很奇怪的作者,水平差成这样还能一直是《卡》的台柱子真不是一般的奇怪。她的故事我都记不清了,绝对不是我爱看的反正,画面说句实在的真就是惨不忍睹,全篇几乎都只有大头,很少很少出现人物全身,很少很少出现背景,几乎从来没出现过完整而精细真实的背景图。丘天曾在一篇访谈里说她最喜欢的《卡》作者是容易,大概这个人是很好相处的吧。

      刚有去搜了丘天的网站,十年前那个早已over掉,但现在有了博客。好想去碰碰运气,尽管我除了一腔热爱和牢骚再也拿不出什么……

      啊有些人啊像我这种啊就适合远远观望啊……其实我觉得最适合我的职业是记者。自己的人生、别人的人生,我都不是主角,也怕做主角,只想远远的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做个实在的旁观者。忍不住的时候再跳出来指责别人的人生。嗷嗷的美好啊!!

      十年真长。《卡》到底还健在不?

      捏着鼻子把前面的文字看了一遍,错字太多了不改不是人了。刚才有提到吴铭,我对他是很有印象的,他是我那时候看到的唯一一个说辞职了专心画画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动静了的混《卡》的男漫画家。哦貌似潘广维还有什么迦楼罗一类的(是有人叫这名字么?还是我老年痴呆了?)是男的??为什么偏对吴铭有印象呢?是至今还记得他的两个短篇。一个是他的成名作,名字貌似是叫长大或者不想长大那一挂,另一个是他辞职后很久才出的短篇,讲两个很小的女生(小学生?中学生?)是怎么从好朋友变GL的。第一个故事让他成大名,至少在《卡》的“读者信箱”一类的栏目里如是表现,这也是一直很困扰我的问题,那个故事有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如客心等的作品一样,到底有没有简直和传说一样这么伟大的杀伤力?尽管读者大部分14岁以下,难道这也可以是弱智的代名词吗?好了,少胡说了,我只是质疑这篇作品被过度的拔高,但我要吼当时这个作品是打动我的,暗恋啊还是被爱,故事里的大大咧咧(小中学)女生被追的剧情极其迎合我当年的公主幻想,即便理智一直不认同。印象里吴铭的画风是干净清透的,有种中小学女生的清澈感,也适合画小小女生的早熟故事(误导,红果果的误导)。但是,第一个故事也仅仅是让我满意而已,在我心中《长大》(还是长不大?不想长大?)没有达到它所被拔高的高度。但是啊但是,第二个故事却让我很失望,失望的原因跟我听说邓布利多是个gay一样,认定连吴铭男爷们都沦落了,被《卡》的天使恶魔指导方针放倒了,人人都流行起来了,竟然连小学生GL都成为一种时尚,这世界多么无聊的罪恶!(绝对欢迎反驳!)从此不再有此人下落,印象里的他只有这两个短篇和辞职报告,还有听说他辞掉的工作待遇相当不错。

      当然了人嘛,没随心所欲一下一定是一辈子不甘心的,所以还是早疯比晚疯好。早死早超生,凤凰涅槃,六指儿短指,嘁哩喀喳。当年拉我下水的朋友最喜欢的《卡》的作者似乎是个叫什么玲的,但不是廖玲。我记得那个作者画的是个穿越的故事,女主穿越到某个朝代,还有个镜头是她被上手指夹棍大喊大叫?好像是个有趣的故事吧,这个故事绝对比十年早,是2000年前——几年中某一年的作品,也肯定比《穿越时空的爱恋》早,堪称穿越大潮之先河。作者后来销声匿迹,我所有的2000年到03年的《卡》里似乎都没有她。有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口水流”,讲的也就是这一种情形吧。反正语文课我是好久没上过了。

      这个这个又想起两个人,丁冬和汤蔚青。朋友买《卡》比我早N年,正是二人大牌时候,尤其后一位,当然人家大牌的很有道理。丁冬2000年以前就出国了……吧,嗯目的地我一定没有记错,去日本是当年每个热爱漫画的人的究极梦想。我记得她画了个两三页的小剧场说怎么为出国跑腿忙碌,到机场还因为拿东西太多想个主意把多出来的衣服穿身上以避行李超重什么的,是个很好玩的小东西。我一直很羡慕为某目的不断努力的人,不断不断的继续的那种,很羡慕很羡慕。这人后来没下落了,早回来了还是不打着回来了?去日本的早晚都是一个回来吧,那种变态地方谁能呆下啊,出去不回来也得是美国加拿大噢噢利亚什么的才对吧。至于汤大牌我对她的笔法真是五体投地,听说连勾线都是毛笔上阵的,技术上的神仙级别,《女船王》我没看过,只有几眼扫过去那哪能叫“看”啊,后面的续集一类众小孩的我看了,除了喜欢杨(?)鸢便再找不出什么,作品太高深了非我等小民可解。

      插个花,出国的是丁冬没错吧,还是说那小东东是《北卡》上看来的?哦no我风中凌乱鸟~

      说着说着竟忘正题,我是因为周太阳系列故事才热了脑瓜来叽里咕噜这么多的呀!刘理的这个系列真是非常可爱又实在,可说是《卡》上极端难得的站在地面上的故事。没有天使翅膀,也不是青春无敌美少女,不是打斗戏也没有纯纯的少女爱,周太阳系列就是讲的个简单美好的女生的故事。太阳有工作,有理想,还有个帅哥的男朋友。生活里会遇到烦恼,减肥啊奖金啊,也为不够朋友那么时尚而荷包失血。参加同学会,见到久违的同学,有感慨也有新的憧憬。有喜欢的人,也被人默默喜欢过,啊呀这个系列的美好怎是一个哈字了得!只是当年的读者太青葱,还都初中里混呢满脑子外星人,生活的实际是啥样的哪有人关心!所以当我翻到这个系列,已经和太阳一样大小的会心一笑,感觉这个故事的长久远远大过它以后会被人提及的次数。这是寂寞的境界,就是即便被历史遗忘了,也是有价值的,还不是一般的价值,比被记住的某某人和某某事的价值高不是一个数量级。那么说还是脚踏大地的活着舒心,开心也就好了,知道有价值也就好了。总不能跟精神病人较劲是不是,同理,跟健忘症患者不也是一样吗,让他尽情的忘吧,生活属于大家,谁也拿不走么。

      说起来那个时候的韩露已经从单幅作者转到漫画家了么?但我一直不看好那类型的故事。她唯一打动我的是她自己的自画像,蛮可爱的小纠结。哦好像还一个喜欢富奸的家伙也开始崭露头角么?还是是在这之后的事?我对她的故事真是主观上超想爱客观上爱不起来。骗不了自己说很喜欢她的东西,但也不是完全不喜欢,期待远远大于溺爱。嗯大概就是这些吧。看来我明明也可以记住超过十个以上的和我无关的人名么!算是最大的意外收获了,哈哈。

      又有两个想说的人,非常名不见经传,响铃和另一个忘了名字的作者。忘了名字的哪个作者疑似江浙人,画了两个短篇都是和做小点心有关的,一个油炸小香肠,一刀两断后底部花刀,下锅一炸直接变成小章鱼,一个貌似是什么糕,应该桂花糕一类的吧,还是另有个做面膜的是怎么的(还有个打毛衣的貌似),总之是这一类主题。响铃的作品叫什么忘了,内容是少女青春期——啊是叫《萌动》的,看我这记性!竟还不差!这两人的技术都非常好,他们的作品看起来很流畅舒服,多年过去了还能记住,只是没有红起来,是14岁以下的小读者们太不识货了。其实这俩人好好发展的话很有大师潜质,作品流畅脚踏实地,不会显得太飘。只是内容上吃亏一些,不是小女孩子喜欢的天使恶魔什么的,再有就是响铃的《萌动》也太实在了吧,什么“老朋友”啊初恋啊都写实到完全没美感可言了。虽说人是现实的活着的,女孩子有生理期也是很正常的事,可是真真实实的完全再现现实的人生,谁要看啊!怎么也得在里面加点美感,好的美感叫性感,阴暗的美感叫刺激嘛,这年头读者都这么变态的,照顾下这群不成熟的变态还是必要的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