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2、苏大大的身世
苏大大洗了洗手,推开弟弟的房门。看到自家弟弟正趴在床上看书。他看的一定不是教科书、也不是参考书。因为弟弟一边看着书,一边咯咯的笑着。弯着膝盖,两个脚底板朝天晃着,一只拖鞋还挂在脚上,另一只拖鞋早就不知道扔到那儿了。
这个样子,如果叫妈妈看到,又要唠叨了。苏大大不会唠叨。弟弟比自己小十岁,正处于青春逆反期。虽说不像一般少年那样不听话,但多说也是无益的。所以苏家大姐很和气的叫了弟弟去洗手准备吃饭。
姐姐做的饭比妈妈做的还好吃。小小的肚子早就饿了。他欢呼着跑了出去。
大大俯下身,拍了拍床单上被弟弟不小心蹭上的灰。然后拿起弟弟抛在床上的书看了一下。那是一本讲世界末日的科幻小说。这个小小,这个时候还敢看小说。让爸爸看到又要挨数落了。
明年就是人人预测的世界末日年。人类关于世界末日总有种种猜测。各种猜测不外乎天灾人祸。还有那些“好烂污”的大片,所有的世界末日都会有一个男人来拯救地球与人类。等英雄成功后,总会有一个美女为之倾心献身。这样的套路,她从没感动过。如果真有世界末日,苏达也相信靠人不如靠自己。
苏大大不担心那些子虚乌有的传言。在她眼里,那个东西不过是影视剧、科幻小说或是电脑游戏里的一个题材。倒是弟弟这段日子对于世界末日的话题很感兴趣。
大大笑笑。对弟弟用贪玩的个性,她从来都是宽容以对。“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样的心情,她也曾有过。但没等她来得及玩乐,一场不大不小的变故就让她明白自己是没有资格享受贪玩的。
苏小小并不是苏大大的亲生弟弟。两人之间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苏达不是苏家的亲生孩子。苏达是被领养的。那些年,苏家夫妇一直在试图生个孩子。去医院、看病、检查、吃药、查偏方。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快四十了,还是没有孩子。无可奈何的夫妻俩通过民政局,从孤儿院里领回了快两岁的小苏达。取名苏达,就是说苏家夫妇在劝自己要看得开、要达观面对没有亲生孩子的结局。
等小苏达来到他们身旁,他们又为孩子的名字找到了新的含义。达者达到也。这么多年来夫妻想要个孩子的愿望终于达到了。对于这个达成他们愿望的女娃娃,夫妻两都不知道该怎么去爱她了。
苏家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不富裕但也不至于没法过日子。但从小,苏达过的就是公主一样的生活。苏家夫妇省吃俭用,但在女儿的花用上,全是最好的。更难得的是,苏家爹娘对孩子的心。过儿童节,父母一起请了假陪她去玩。生病了,母亲整夜的抱着她哄着。上学了,父亲亲自接送她去学校。走亲戚,父亲把她扛在肩上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女儿。
如果没有意外,小苏达被宠成任性乖舛的小太妹也不是不可能。但在她上小学一年级时,她被送回了孤儿院。这让她一下子如同从天堂掉到了地狱。也让她的太妹生涯还没开始就划上了句号。
这一年,苏达的父亲调动了工作。他从小县城调到了大城市去工作。在那儿,人们告诉他们大城市的医院治不孕不育有专业的方法。两口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了大医院。没想到,苏妈妈竟真的在四十五岁时怀上了一个孩子。
有了自家的孩子,苏家夫妇并没有想丢掉苏达。这么多年看着女儿从一个小娃娃长成一个小姑娘,夫妻对孩子的感情是真的。但问题出在计划生育政策。
在他们住的那个小县城,计划生育罚款是行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罚款的人不管你的孩子是不是第一胎,只要家中有两个孩子,第二个孩子就要罚款。
苏家夫妇这么多年来没有存下什么钱。不多的一点钱也都花在了女儿身上。面对几万的罚款,他们犯了难。更让他们犯难的是如果要把孩子生下来,那么将来这个新生的孩子就算超生,上学考试什么的都没有政策优惠。
最后打败苏家夫妇的是如果超生,苏爸爸的公职可能受到影响。那个时代,公职几乎是唯一的谋生渠道。没有公职就等于没有了活路。苏家夫妇思虑再三,把上小学的女儿送回了孤儿院。
接下来的日子,苏家人过的不好。苏达的父亲在大城市工作。留下了怀孕的妻子和被送走的女儿留在小县城。
妻子年龄大了,怀孕怀的很辛苦。但更辛苦的是妻子放不下自己从小养大的女儿,三天两头的跑到孤儿院里去看苏达。
苏达在孤儿院里过的并不艰难。这种政府财政拨款的福利机构,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从小如同掌上明珠的孩子来说,心理的落差很难适应。她也任性过、发过脾气。以前她发脾气,父母会哄着她。现在她发脾气,管理孤儿院的工作人员会教育她。那种教育不是一种体力上的惩罚,而是一种心灵上的威胁。
小孩子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苏达很快在这种威胁下屈服了。她学会了听话、学会了乖巧、学会了帮阿姨们的忙来讨取大人的好感。娇惯的公主在最短的时间内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
如果是苏妈妈看到女儿的变化,可能会意识到出问题了。但那个时候苏妈妈没空。她正忙着保胎、忙着生孩子、忙着照顾新生的婴儿、忙着为分居异地的丈夫捎去问候。
二年后,苏达的父亲为自己的妻子找到了接受单位。他要接妻子与儿子一起去大城市生活。回来办工作调动手续及搬家事宜时,他们想起了女儿。那个被他们宠爱了七年,最终不得不丢掉的小女孩。
再见到苏达时,夫妻都觉得很惊异。仅仅两年功夫,小女孩褪去了娇憨,换上了成熟。她冷静而礼貌的接待了以前的父母,没有怨恨,也没有爱。因为曾经的女儿叫他们叔叔阿姨。平静的给他们倒水,平静的给他们介绍着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就像接待每一位来孤儿院的客人。
回家后妻子就开始哭。妻子说不跟着丈夫去大城市了。苏妈妈想留在县城守着女儿。就算不能再以母女相称,但她要看着自己养育过、爱着的孩子长大。
苏达的父亲这两年在大城市工作,也懂的多了一点。更重要的是他被调到了上面单位工作,可以不再受小县城那些人的制约。苏达的父亲找了相关的人员,明确指出以前的女儿是收养的。他们再要一个亲生孩子并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是“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是“一对夫妇只养一个孩子”。这一点工作人员心知肚明。他们知道自己的作法违反了国家政策。如果没人去说,他们多收两个钱,还能把人口出生指标订的低一点以换取政绩。但现在人家是要去大城市的,人家不用再顾虑人情关系什么的。如果苏达的父亲去反映问题,那么这些人就有麻烦了。
一路开绿灯,很快苏达又一次被苏家夫妇收养。一家四口人高高兴兴的去了大城市展开新生活。
大城市的生活并不见得比小县城要好。刚开始,苏妈妈的工资收入低。大城市开销大,再加上两个孩子要养,人生地不熟的,所有的家当都要重新置备。一家人很是过了段捉襟见肘的日子。但再困难,苏家夫妇依旧没有委屈了苏达。
说实话,夫妻两对苏达是有点愧疚的。他们觉得他们曾经想丢掉女儿的想法是大错特错。女儿这次回来后,变的冷静沉稳。两口子都觉得女儿是在怨他们。他们的做法伤着了孩子的小心灵。对于重新回到自己身旁的女儿,他们尽力的在弥补。就希望女儿能像以前一样对他们撒娇。
苏达再也没有像小女孩那样对着父母撒过娇。倒不是因为怨恨。而时因为危机感。父母的爱会变。她的地位会变。生活的地方会变。照顾自己的人会变。就算这些都不会变,但父母会老去。那时候,她还是得靠自己。
苏达早就不再计较父母把她送回孤儿院的事了。苏达爱她的父母,这对平凡的夫妻却给了她最不平凡的爱。连她们的亲生儿子都比不上。如果真有一天会发生像电影里的世界末日灾难,那么她知道父母一定会先护住她。而苏达的愿望是她能在末日发生时,护住她的家。
苏大大的世界末日,早在她九岁那年就体验过了。她熬过了她的世界末日,那么以后这个世界就别想再来威胁到她。她是这么打算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小城市来到大城市后苏大大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新的环境。在妈妈还每天抱怨大城市的种种不好时,苏大大已经克服了教育程度的差异、口音习惯的差异、以及大小城市间孩子在见识方面的差异,又一次成为了学校的优等生。
以后的生活,苏大大一直是优等生。比优等生更厉害的是,她不是什么都不会的书呆子。她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她好像知道这个社会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她不相信那些美好的爱情亲情什么的。她总觉得,如果没有实力,爱情亲情都是保不住的。就像当年的父母一样。
所以在其它女孩沉迷言情、男孩沉迷武侠的岁月里,她就开始贮存自己的实力。苏达的早熟与努力,主要目的就是要有实力。保证以后不再放弃自己珍惜的人,也不被自己爱的人放弃。哪怕世界末日,她也要有实力保护她的家人,还有她珍惜的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