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

  •   汪公公说话算话,第二天就亲自送来了一个小箱子,告诫韦真一定要收好,不能被其他人得去。韦真自然是满口答应,小心翼翼地把这箱子收到了自己的卧室。她早就告诫过身边的所有人,没有她的允许,不准随便进卧室。想要收拾打扫必须是她在的时候。

      当然了,韦真相信这些看起来都很老实的宫女太监并非个个真的老实,但重华宫里人那么多,她又暗地里借着张齐泰和周昌顺争宠斗法鼓动下面的人告密互相监视,所以大致算放心。

      之后的几天,太师外出不在京城,小皇帝乐得清闲每天玩得不亦乐乎,又在几个别有用心小太监的教唆下有点胡作非为的意思。韦真看在眼里却只故作不知。并不是不担心小皇帝年纪小小就被教坏,她有自己的打算。反正平时总是盯着皇帝啰嗦个没完的大臣们都在忙着洪灾的事情,暂时小皇帝的形象问题不用操心。

      于是在和汪公公商量了一番,达成共识后,韦真除了每天早上和晚上去看望皇帝,陪他说话聊天,嘘寒问暖,隔三差五的问候太后。其余的时间韦真都呆在自己宫里认真研究汪公公给的情报资料,心中对这和原来历史早就差了八竿子远的大明朝有了一个比较系统清晰的认识。

      历史上明朝的行政体系和官制是怎样,韦真一知半解。她对明朝的了解仅限于大学时代无聊翻了几页的各种小说野史,最多记得明朝采取了内阁制度。前期仅仅是个类似秘书处的部门,后期却急速发展壮大,甚至压倒了皇权,成为文官对抗皇权的一个代表。明朝没有丞相,内阁首辅基本上就等同于丞相。韦真就记得明朝好几个皇帝和内阁掐得死去活来,比如嘉靖皇帝,比如正德皇帝。说到那些牛逼哄哄气得皇帝半死的首辅们,韦真这种历史盲就知道张居正。好像还有一个牛人敢对着皇帝叫板说陛下您还是老老实实回宫生几个孩子,别管朝政上的事情了。只是这位逆天仁兄姓甚名谁,韦真忘了。

      仔细一想,眼下的处境,沈太师未来难保就不是一个张居正啊,她和小皇帝的都危险得很。

      由于这个明朝的皇帝乃是王霸穿越男,毫无疑问还是个历史背得很熟的穿越男,所以他果断立下规矩,禁止设立类似内阁的机构,也不准太监和后宫干政。也许是因为神往盛世唐朝,他没有按照韦真的印象设立本朝官制,反而启用了唐朝官制,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各种官制称谓密密麻麻,看得韦真眼花。认真研究了半天,哭笑不得地发现就是三权分立——中书主管起草诏敕、政令却无实施权力,门下监管中书制定的各项政策,而尚书自然就是具体实施的部门了。其下又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韦真也能猜出这位穿越前辈的心思,他就是害怕出现明朝中后期被内阁把持朝政的局面,才故意搞了个三省平起平坐,大家都是正一品官制。互相牵制打擂台,他这个皇帝才能稳坐钓鱼台。可问题在于时间一长,大家就选择性地把规矩给忘了。他自己有主角光环可以把大臣们收拾得服服帖帖,抓住军权政权司法权于一身觉得很爽,可他的后代却没有那么高的觉悟。事情一多,皇帝也想玩啊,特别前一个皇帝也就是他的曾曾孙子特别没追求,喜欢吃喝玩乐。于是大多数权力就慢慢下放到了中书省。毕竟中书省和皇帝见面最多,混的时间最长。

      偏偏那时候做中书令的夏审言是个野心勃勃十分能干的家伙,趁机大肆结交党羽排斥异己,把皇帝高高捧起,门下省和尚书省被打压得唯唯诺诺屁都不敢放一个。一时间夏审言风光无限,不是丞相胜似丞相。要不是后面因为站错了队伍又卷进了七王之乱倒霉的被翼王杀了全家,天才知道现在又会是怎样一个局面。

      七王噼里啪啦打得一团糟糕,随后被英明神武的沈太师全部扫光。再加上他们互相残杀内斗,前皇帝的十七个儿子除开早夭的,就死得只剩下当今皇帝一个了。虽然他头上还有两个叔叔也就是前皇帝的兄弟,但大臣们都很默契地跳过他们,听从沈太师的安排拥立年方九岁的当今皇帝登基。韦真不清楚当时具体是怎样一个情况,但就看看新皇登基后这朝廷里的面孔换了一大批,其中的猫腻……不是笨蛋都会明白个七八分。

      这里就不得不特别关注一下沈太师,以前都听大家太师太师的叫,韦真没搞懂他具体是个什么官职。现在一看,好嘛,吓了一大跳。太师这头衔就是个虚的,没什么实权,单纯品级高而已。可是沈太师除了太师之外,人家同时担任着中书令和翰林院大学士。基本就等同于后世的国/务/院总理兼教育部一把手了。后世的大学吧,念了之后出来还要自己找工作,这大明的翰林院可是要进士才能进去的,堪称官僚预备营。而且古代又流行师生互相捆绑,这么一搞,凡是从翰林院出来的官,不都成了沈太师的学生吗。

      韦真愤愤不平地想,这个狡猾的家伙,亏他长得一脸正气,也搞老蒋黄埔军校那一套体系啊。

      至于其他关于军制征兵州府相关,韦真草草地看了一遍,心中有个大概。地方驻军想了也白想,只看这京城里的军力,羽林,龙武,神武这三支是皇帝亲军,这些人负责着皇宫还有亲王公主王府的安全,也充当仪仗队什么的。

      其中羽林军成员多半都是大臣世家子弟。那些考不上科举又无法袭爵的大家子弟多半都会到羽林军里来混混,他们也是最接近皇帝的亲卫。宿卫内庭,朝会出行。这些露脸的好差事都是他们担任。自然,人数不会太多,一般保持在五千到七千人左右。

      龙武和神武又各自下分为左右两军,龙武乃是骑兵为主,人数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神武步兵为主,也有少许骑兵,人数比龙武多得多,一般保持在三万左右。两只军队轮流担任皇城地区的守卫之职。

      以前三支军队并称为内府军,由御马监统辖监管。既然有内府军,自然就有外府军,负责京师以及周边州府的防卫警备,分为禁军、卫军和府军三支。加起来有大概七八万人,分别由兵部和长官大都督府统管。

      “好麻烦,果然搞政治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光是记着这些官职和事务就够受了。”

      看了一下午,韦真只觉得已经被各种大夫少卿大都督小都督搞得头晕眼花,疲惫地放下手中的文卷,揉着太阳穴稍做休息。她这还只是涉及皮毛,没有深入研究各地都督府和州府官职呢,更别说什么税收田地科举兵制之类的大问题。

      张齐泰一直小心地在一边伺候,见她面露疲态,急忙讨好的上来给她捏肩膀,口中笑着说:“娘娘,奴婢倒觉得,一上来用不着分那么细想那么多,只需记住,哪些人是和娘娘一边的,哪些人又是和娘娘为难的。这朝中啊,大臣们派系林立,各为一体,不过粗算下来,大致分成三种。”

      “哦,是哪三种?”

      韦真来了兴趣,想听听这位资深太监的见解。

      张齐泰掩口嘻嘻而笑,相处久了,摸清了她的脾气,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贵妃变得好说话了,他却不想放过这个讨好她的机会:“这第一派嘛,就是那些翰林文官,自认为读书人出身就高贵些,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以清流自居。口口声声老是抨击别人结党专权,其实最喜欢抱团的人就是他们。而第二种,则是那些当初跟随本朝太祖打江山下来的功臣豪门后人,虽说也有想走科举路子的,无奈出生在金窝银窝,袭爵的袭爵,承恩的承恩,自然用不着打破头的去争那进士之名。里面也有不少是家道中落又死撑着架子放不下脸去的,竟然是走羽林一路混个武举出身的多,清流难免就看不起唧唧歪歪,说他们是权贵小人。”

      “这个倒有点意思。”

      韦真听他口齿伶俐显然对朝廷上的事情门儿清,不禁坐直了身体。

      “还有一派呢?”

      张齐泰笑了笑,只是那表情看上去却有点自嘲:“还有一派,自然就是奴婢们了。太祖爷设了锦衣卫和东厂,不隶属任何一省,单听皇上圣谕。这日子长了,锦衣卫里大小官职多半都是宫里内监。再加上御马监监管着内府军,少不得那些位大臣骂咱们阉党权奸。”

      “哈哈哈,你倒老实。”

      韦真被他装出来的苦瓜脸给逗笑了。张齐泰见她乐了,心中一喜,脸上却装出更可怜的小丑样子,苦巴巴地说:“奴婢们其实那有什么心眼,只是一心忠于陛下,太后,还有娘娘罢了。眼下汪公公蒙皇上恩宠,做了司礼监掌印,又兼顾着锦衣卫,奴婢看那些老大人们的意思,像是恨不得把汪公公给生吞了呢。”

      “没事儿,汪大伴精明着呢,轮不到咱们担心。”

      韦真不以为意地说,不过随即想到一件事。

      “刚才听你说到东厂,这东厂眼下的厂督是杜承恩吧。宫里大大小小的公公我都大致认得,竟然没有见过他。”

      张齐泰哼了一声,有些不屑地说:“人家杜公公和奴婢们可不一样,虽说也是个没了命根子的太监,心里却总是以读书人自居呢。明知道沈太师根本看不上太监却还是恬着脸往上凑,六十多岁的人了,看那样子啊,像是恨不得给沈太师做了干儿子。”

      韦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位杜长公身为太监,竟然是站在沈太师一派的。原来明朝历史上一向是东厂压着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还得给东厂厂督下跪问好。不过这个明朝里锦衣卫却异常拉风牛逼,别说兵部了,连中书省都管不着,直接听令于皇帝。相当于独立的情报特务部门,不少大臣都是闻锦衣卫而色变。东厂嘛,仅仅是锦衣卫的下属分支。可是一想到竟然有不听皇帝话不服从中央搞/分/裂叛变的太监,她就觉得不爽。

      她默默地琢磨着,也许自己就该从这个杜公公身上动脑筋?

      正在思考邪恶的阴谋,周昌顺从外面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进来,见张齐泰正和她说笑,脸色微变,但随即上来小声在韦真耳边说了几句,韦真立刻站了起来。

      “当真?”

      “这个自然,奴婢怎敢坏了娘娘的大事。那小兔崽子根本不知道内/幕,还喜滋滋地以为自己就此抱上大腿成第二个汪公公了。奴婢可是听得真真儿的,他正在皇上面前给娘娘下眼药呢。”

      周昌顺恭敬地说。

      “哼哼哼。”

      韦真冷笑连连。

      “来人呀,先去回禀了太后,其他人跟本宫一起,到永明殿走一趟。”

      觉得此刻自己超级有所谓反派的气质,韦真心里想着不知道第一次给人挖坑结局如何,踌躇满志地带着一大帮子人浩浩荡荡的走出了重华宫。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第九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