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初识步步惊心,源于它的电视剧。打动我的,是它的台词。若曦说,我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惟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四爷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十三说,一朝相知,终生知己。特别是若曦写给四爷的那封信,字字泣血。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可最终,阴差阳错,她最爱的胤禛没有来,自此阴阳相隔,连相思相望都成了奢望。胤禛在夜深人静时必定会想起若曦,想起他们之间的爱恨纠缠,相爱相伤。他也必定会后悔没有见她最后一面,可就算见了又如何,当初的一转身便是一世,他们再也寻不见来时路。然后时光逝去,故人离开,爱与恨,都远了。历史没有留下若曦的痕迹,她本不该存在,仿佛她从未来过,仿佛她从未爱过。
    后来,我看了步步惊心的小说。我原以为,梦回大清已够精彩,但较之步步惊心,它就少了些底蕴。步步惊心似酒,初品时不觉怎样,饮毕唇齿余香,回味绵长。它的文字,是一朵会燃烧的花。在红欲燃的桃林中,在最好不见的曲声里,十四与若曦永诀。若曦说,好好活着,把过去都忘了。可是回忆里有你,如何能忘,喝再多的孟婆汤怕也不管用了吧。
    “漫天飞舞的绯红花瓣下,允禵纹丝不动地坐了良久,忽地紧紧搂住若曦,头抵着若曦的乌发,一颗眼泪顺着面颊滑下,恰滴落在若曦眼角,欲坠未坠,倒好似若曦眼中滴下的泪。”那滴泪,是十四的,是若曦的,也是我的。桃花谢了,还会再开,却不是从前那朵了。年年岁岁花相似,终究只是相似而已,何况于人!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我总觉作者的行文趋于平淡,但这一章节将小说推到了高潮,在高潮处戛然而止,让我意犹未尽。仿佛之前的等待就是为了最后一刻的花开,而这朵在最好不见的意境中开出的花,迷了我的眼。
    我一直很喜欢谪仙似的十三,有关他的清穿小说我几乎都看过,总觉得还是最喜欢这里的十三。非关风月,只为真心。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以前看文的时候,一直很纠结十四对若曦的感情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看到这一章,我大彻大悟。你是怎样的爱着她呀,十四?纵然她只当你是过客,纵然她最亲最信的从来不是你。你在自身难保之时还不忘救她出牢笼,纵然吃力不讨好。直到最后一刻,她闭上眼睛,你才敢流下眼泪。我甚至觉得,最爱若曦的是十四,他不奢望她知道,不求回报,静静陪着她直到最后一秒。于无声处,方成大爱。
    小说精巧的构思让我叹服。若曦多年前提醒八爷设的局却害了十三,更困住了自己。因果循环,命运捉弄,向来如此。若曦曾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是认命,我绝不接受。”可最终,她还是逃不过命运。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命运,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命运,这是一种类似围城的人生困局,我们无力打破,只能独自叹息。
    有很多人说桐华的小说不尊重历史,可究竟何为历史?历史不过是经过美化的政治,真真假假,谁知,谁知。只要符合人情人性,适当的加以想象,又有何不可?
    我觉得若曦写给四爷那封信末尾化用的容若的词真是妙极,我要把其中一句送给最让我心疼的十四,“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