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会燃烧的爱情 ...

  •   初识桐华,源于《步步惊心》的电视剧。打动我的,是它的台词。若曦说,我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惟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四爷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十三说,一朝相知,终生知己。特别是若曦写给四爷的那封信,字字泣血。“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可最终,阴差阳错,她最爱的胤禛没有来,自此阴阳相隔,连相思相望都成了奢望。胤禛在夜深人静时必定会想起若曦,想起他们之间的爱恨纠缠,相爱相伤。他也必定会后悔没有见她最后一面,可就算见了又如何,当初的一转身便是一世,他们再也寻不见来时路。然后时光逝去,故人离开,爱与恨,都远了。历史没有留下若曦的痕迹,她本不该存在,仿佛她从未来过,仿佛她从未爱过。
      后来,我看了《步步惊心》的小说。我原以为,在清穿小说中,《梦回大清》已够精彩,但较之《步步惊心》,它就少了些底蕴。步步惊心似酒,初品时不觉怎样,饮毕唇齿余香,回味绵长。它的文字,是一朵会燃烧的花。在红欲燃的桃林中,在最好不见的曲声里,十四与若曦永诀。若曦说,好好活着,把过去都忘了。可是回忆里有你,如何能忘,喝再多的孟婆汤怕也不管用了吧。“漫天飞舞的绯红花瓣下,允禵纹丝不动地坐了良久,忽地紧紧搂住若曦,头抵着若曦的乌发,一颗眼泪顺着面颊滑下,恰滴落在若曦眼角,欲坠未坠,倒好似若曦眼中滴下的泪。”那滴泪,是十四的,是若曦的,也是我的。桃花谢了,还会再开,却不是从前那朵了。年年岁岁花相似,终究只是相似而已,何况于人!“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再后来,我看了《大漠谣》,真真是惊艳。天下间,竟有玉谨一般的女子,那样洒脱,那样敢爱敢恨。爱时不顾一切,不能爱时毅然放手。优柔寡断必然造成三人之间的悲剧,但是玉谨没有,纵然痛苦彷徨,她依旧随着自己的心,坚定的爱着该爱的人。玉谨虽为古人,却拥有自由的灵魂。心若自由,快乐永在,这是我做不到的。大漠谣之美,不仅在于动人的爱情,还在于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人生的思考。夕阳下的金银花,是纠纠缠缠的鸳鸯藤,也是人生的离合悲欢。花开花落,金银相逢间,偶遇和别离;缘聚缘散,盛放凋谢时,直面和转身。在长安与大漠的幻梦中,我迷失了自己,就让我沉醉其中,与玉谨小霍一起,直到地老天荒。
      桐华小说精巧的构思让我叹服。玉谨当初安排进宫的棋子最终成了绊脚石,若曦多年前提醒八爷设的局却害了十三,更困住了自己。因果循环,命运捉弄,向来如此。若曦曾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是认命,我绝不接受。”可最终,她还是逃不过命运。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命运,却又不得不屈从于命运,这是一种类似围城的人生困局,我们无力打破,只能独自叹息。
      作者对历史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清醒的认知,这为小说增了不少彩。如《云中歌》中对刘病已“故剑情深”这一典故的描写。刘病已以故剑为喻,坚持立许平君为后,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大家都说,贫贱不相离,富贵亦相知,深情若斯,几人能及?作者却指出他这一剑可谓无数雕,既收买民心,又防止了外戚干政,好处多多。在这众多的好处中,有几分真心呢?不过置最爱自己的女人于风口浪尖,最终被人毒死,含恨而终。历史是经过美化的政治,而爱情总会败给现实,特别是败给人们对权势无止境的欲望。桐华笔下的爱情,真实得让人心痛。
      很多时候,我们被一个故事感动,是因为透过它看到了从前的自己。桐华就是抓住了生活最本真的东西,才能写出平淡却深入骨髓的文字。她笔下的爱情,唤醒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回忆,在我的血液里燃烧,久久不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