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13章 手谈国事 ...


  •   然而说着就要回京的事,被西南作乱的蛮夷一扰,皇上便如出宫前许多人预料的那样,还是去战场上活动活动了手脚。只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种程度的叛乱,对于国力正盛的大清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康熙也完全不用亲自出马,他这样做不过是顺道乐意罢了。

      于是当万岁真的要回紫禁城的时候,已是深秋,而我的身子竟还是不曾全好。

      罚跪那夜之后,胤禛的话便时时出现在我的梦中,自己也就没有像大夫所料想的那样,几日便好起来。小病只是一个由头,身虚体弱时,一夜一夜的睡不着,更把来到这个世界后的迷茫、孤单、思念、恐惧一股脑儿都勾了起来,终于把小病变成了大病。

      自己心里似乎也有一个声音在说,就让我避一避吧,避一避,让我再沉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会儿,哪怕只是装病也好。

      随着万岁回銮日的临近,理智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是时候该醒了。

      ――――――――――――――――――――――――――――――――――

      在病着的日子里,胤禩总是在叫小三带来各种书籍给我。

      一日瞧着汲古阁的毛诗正义,上面通篇的君臣之道,后妃之德,便忍不住取纸写道:“采风民间,何来君臣?伊人为妃,孰可求之?”

      待到还书的时候,眼角瞥见那书侧还露着纸的一角,立时叫住了小三,想了想,一笑还是作罢了。

      新送来的书里,仍有这本,夹的纸却换了:“正义非义,原在道中;所谓伊人,近在咫尺。”

      悄悄地把书笺收起来,望了望窗外,只觉和风袭人,清空澄蓝。

      ―――――――――――――――――――――――――――――――――――----

      至于胤禵,更是大胆地溜过来好几次。那日梧桐树下,胤禵喝着茶,冷不定地说:“月琦,我们在哪见过吗?”

      “嗯?”我一时不明就里。

      “是不是我忘了,我们曾在哪儿见过?如果宫中大雪那天,是我们第一次谋面,那么你摔倒后,醒来看着我时就好像我们早已相识。”

      他顿了顿,站起身踱到小院的中间。“也是从那时起,我一直都觉得好奇,后来则有些不平,因为不知缘由。”

      胤禵背着我站在院中,复过手,等待着答案。

      我不想隐瞒却难以解释。

      “胤禵,我想我在梦里见过你……”还没有说完,我自己先笑出了声,轻摇了摇头,继续道:“我知道这很可笑,但我不知道怎么说,你似乎既是我梦里的那个人,又不是他。”

      “月琦,你让人无法置信。”

      我无奈地叹了口气:“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怎么能指望别人信。我只是不想欺你罢了。”

      “我想,如果你想找个借口,定有比这个更好的。”胤禵转过身,脸上的表情有些玩味。

      我耸了耸肩,才惊觉这个动作有些夸张,赶忙逃开去,沏了新茶来。

      ―――――――――――――――――――――――――――――――――――-----

      胤禩不断送来的闲书里,还有一类便是棋谱。入棋容易,知棋难。实在是从前也没有过这样定的心性,学了几年,后来又顾着其他,渐渐地也就荒废了。

      不想,到了这里又拾起来了,不过古人下棋与今有很大不同,最要紧便是三条——古人执白先行,今人反之;古人有座子制度,且放角位置为“四四”,今无座子,放角亦多为“三三”;还有“还棋头”一说,数子时尚要减去一目。

      才下了没几日,便迷上了。每日得了空就摆上棋盘,琢磨古局。

      当初学棋时,学院里的教授开第一堂课教的便是输一目与输百目相同。可看了几日古谱,惊叹的是古人对弈犹如实战,攻城掠地,排兵布阵,极其相似不说,连谋略用人也如出一辙。故失一子与失十子便如失一城与失十城之别,是锱铢必较,不可同日而语!

      一日在院子里“杀”得正酣,浑然不觉有人来访,等到了跟前出了声才知。胤禩笑着道:“怎么,棋下得安都忘了请?”

      忙起身行礼:“八阿哥吉祥!”

      “月琦,好兴致啊。”

      “回八阿哥,不过是消棋度日罢了。”

      他听了一笑,自在院里的石凳上坐了,我去泡了茶来,却见他已重摆了河洛,自取黑子。

      “月琦,你执白开局如何?”

      好啊,胤禩,我正求之不得。“奴婢遵命。”

      一局未了,已是天黑,两人只得作罢。对了对日子,两人皆得空处,还得七日后。

      胤禩走后,我更是日日痴迷,钻研练手,差点因棋误事,吃了板子。

      约期到时,早早就布好了盘,坐等来人。

      不想胤禩到时,竟还带着胤禵。问了安,上了茶,胤禵先说:“让我先观了前局,待会就只能‘不语’了。”

      胤禩笑道:“那局才布了一半,你看了也不照样不能言语?”

      胤禵也不理他,只专心先看了半会儿,抬头道:“八哥,月琦下得一手好棋啊。”

      “是。你再没别的要说了?”

      “你们下吧,我今儿个算是来对了。”

      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胤禩筹握布局实是我所不能,然自己一不贪胜,二无后忧,先求自保,又开局占了先手,倒也应对从容。

      序盘便如此相安无事。至中盘形势骤变,胤禩一改那日稳妥之风,上手即步藏玄机,走来却是一派轻灵飘逸,着实一个妙字。

      十手过后,自己竟明显出于劣势,胤禩黑子刚落,便“劫”去我二子。我一时苦于思索,半日无果,转念又重观大局,突然有了念头。

      后百手,两人俱落子不停,直至最后一手,方见分晓,大难不死,我竟胜了半子。

      “八哥,你输了。”胤禵朗声笑道。

      真是一下棋就忘了轻重,忙跪下行礼,“八阿哥,奴婢向您请罪。”

      “起来吧。胜败乃兵家常事,何须过虑?月琦,你可真是深藏不露啊。”

      三人一时都起身再看,评点切磋。

      “八哥,你看中盘这一手之后,月琦又连失数子,实为‘弃子顾我’,并借此而诈,你落子何处,她便就近‘寻劫’,表面看来顾此失彼,实则暗中埋伏,故‘收官’处十数手,她一路杀来,把伏下的‘劫’都给你开了。”

      胤禩坦然而对:“十四弟,实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八爷,奴婢这也是兵行险招,若不是八爷早对奴婢失了防备,奴婢又执白得了先手,断不可能胜。”

      胤禵一叹:“八哥,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月琦是逢危即弃。你看,这一手,她竟敢连弃五子,我都要服了她!”

      “奴婢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就终局来看,这还尚数舍小。”我忙着解释。

      “反观八哥……” 胤禵还未几评断,胤禩已点头接道:“我自认稳操胜券,轻速而行,犯了兵家大忌。收官之战又纠缠于细处,实属不智。这盘棋,一转再转,却是好棋。”

      三人相视一笑,心领神会。

      抬头看天,离天黑却是尚早。胤禵问我道:“可有酒吗?”

      见我面露难色,也不等我开口,便对跟来的福安低低说了几句,不会儿他便弄来了一壶酒。胤禵开了盖一闻,叹道:“好酒!这才是‘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唯消一局棋。’”

      又给三人各斟了一杯,方才坐下对我道:“我与你战一局如何?”

      不及应话,胤禩先笑道:“你我本不过伯仲之间,兴许我还胜你些。今日虽得了空难得,可要想关闭宫门前了局,恐怕不能。”

      胤禵已摆了棋重来,又自斟了一杯,淡淡回道:“观棋不语,八哥只不说话便成,天黑前必能分出个胜负。”

      “好,我赌月琦胜。” 胤禩大有志在必得之意。

      “那赌注呢?”

      “前儿,我听说老四得了一套‘永子’,你想法子弄来如何?”

      胤禵一听便笑了,“哦?云南进贡的上品,据说黑白子宛如天然玉成。这个赌得好,若我赢了,就换八哥去讨。”

      “两位爷这个赌得可难,想要四爷的东西……”我话未说完,三人皆了然而笑。

      胤禩遂道:“月琦,这可就得看你的了。”

      说着便开了局,胤禵行棋,至中盘尚散若星云,我一路试探布局,却不见他实手应对,倒是悠然自得的给自个儿和众人斟酒。

      我苦思难解,突的心念一转,放手而行,竟觉得此局气象开阔,颇有战国古棋谱所记之风。

      渐渐也忘了形,拿起酒杯一干而尽。只觉不再计较那细微缜密之处,第一百十二手,我“做劫“吃掉胤禵二子,他面露一笑。

      此后二人互不想让,直杀得天昏地暗,不到终局,便胜负已分。

      “八哥,如何?”胤禵干尽一壶,推手而立。

      胤禩起身抬头看了看天,说:“明儿我就去问老四把东西弄来。今儿个也不早了,该回了。”转身又对我微微一笑:“月琦,可知哪儿输给十四了吗?”

      “自第一百十二手。十四爷是排兵布阵的高手,硬拼着实不可取,月琦不懂打仗,犯了以短搏长之忌。”

      “面上看来,却是如此。实则大错特错——月琦,自第一手,你便输了。”

      我一呆,见胤禵正对我笑,又边对胤禩道:“走了。”他也不让我行礼,同着胤禩,潇洒自去。

      我回身望着棋盘,怎么就从头便败了呢?

      呆立了一会儿,暮色笼罩,棋盘上刹时辩不清黑白,亦不见终了。顿时恍然大悟,算人、算子、算心,我自以为攻城掠地、杀生夺人,他却原来脱于大观,意不在此!

      出棋则观,入棋则杀,胤禵一路行来,竟似出入自如。若不是我第一百十二手灵台顿明,放手一搏,只怕不到收官,便已一败涂地。

      胤禵啊,胤禵,你若凡事肯上三分心,天下何愁不成?

      古人说博弈乃“手谈国事”,诚不我欺!

      一月后,胤禵竟悄悄让人送了那付‘永子’来,叫人传话说:“不过是借花献佛,只别给四哥瞧见就成。”

      ―――――――――――――――――――――――――――――――――――-----

      等到皇上终于回京了,看着我明显清瘦了的模样,不禁皱了皱眉。

      晚间李公公特意跑来问我,知道病了一场后,又问了病由,并其他日常的事。我见他走时,似乎放心了不少,眉眼间还露出几分轻松。第二日他又着人送了些补品过来,一时真是受宠若惊。

      紫禁城的生活很快又恢复了往常的节奏,我不再有太多的闲暇时间,有时午后议完事,皇上还会召我给他念念那些经史,他便可以歇了眼,在那儿想无人敢问的心事。

      于是,我的朗读技巧突飞猛进,而我成为红人的罪状也就又暗自多了一条。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13章 手谈国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