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篡魏 ...

  •   现在的高洋可谓大权在握,不仅承袭兄长高澄的爵位,晋封为齐王,还总揽东魏政权,其母娄氏也封为王太后,妻子李氏为王后。
      高洋在设立官署之时,任命渤海人高德政为管记,二人关系非常亲密,几乎言无不尽。
      金紫光禄大夫徐之才、北平太守宋景业,皆善于图谶之术,以为太岁在午,将会有改朝换代的事情发生,于是将此预言通过高德政告知于高洋,劝其受禅。
      此事正中高洋下怀,但他依然迟疑不决,想听听母亲娄昭君的意见,于是将此事告知于母亲,但从她口中听来的却是一句:“你的父亲如龙,兄长似虎都未能如愿,你是什么样的人,还想行舜、禹禅让之事?”
      高洋将娄昭君的话告诉给徐之才,徐之才却道:“正因为不及父兄,所以才应该早升尊位。”
      高洋因为人心不一,于是令高德政到邺城观察众位公卿的意向。未及返还,高洋便拥兵而东,到达平都城,召集诸勋贵一同商议,却没有一个人敢吭声。
      半晌,长史杜弼出言道:“西边的宇文氏是我朝的强敌,大王若受魏禅,恐怕他们会自称义兵而向东讨伐,到那时大王要如何对付宇文氏呢?”
      徐之才却道:“如今与大王争天下者,他亦欲做大王想做的事,纵然他屈强,不肯承认,不过也跟我们一样想要称帝建国。”
      杜弼听了此话,无言以对。
      在徐之才、宋景业与高德政的多次怂恿下,高洋让术士李密占卜此事,最后得到了大横卦,李密说这是汉文帝刘恒的吉卦。
      然后又让宋景业以蓍草占卜,结果遇到了乾卦,后又变为鼎卦。宋景业称乾卦是君主之象;而鼎卦,是说改朝换代的事将在五月发生,应该在仲夏的时候接受东魏禅让。
      有一人忽而开口道:“按照阴阳学的说法,五月不可入居官位,若犯了这一条,将会死于其位。”
      宋景业却道:“大王贵为天子,自然没有离位的时候,岂能不死于自己的皇位上呢!”
      高洋闻言大悦,遂向东进发,从晋阳赶赴邺城。
      高德政将在邺城察访到的诸多事情都一一记录下来,呈送于高洋。高洋接过以后立即命侍从陈山提快马奔行,将高德政记录下的事条与一封密信一并送与杨愔。
      是月,陈山提到达邺城,杨愔便召集太常卿邢邵造新皇帝登基的仪节制度,秘书监魏收起草九锡、禅让、劝进等诸多文告,并召集东魏宗室诸王进入北宫,留在东斋。
      初六,东魏群臣拥戴高洋为相国,总领百官,加九锡殊礼,齐王如故。
      高洋行至前亭时,没想到所乘骑的马忽然倒下。高洋本身心里就着急,想即刻到达邺城,因此他甚是厌恶,勉强到了平都城,却不肯再前进一步。
      高德政与徐之才二人知道此事若再耽搁,消息很快会泄露出去,到那时只怕他们的性命不保,于是苦苦请求道:“陈山提已然到达邺城,若我们不前去,一直在这里耽搁,只怕时间拖延得太长,会泄露消息。”
      高洋听罢,即命司马子如与杜弼两人奔赴邺城,观察人情世态的发展。待司马子如等人至邺城,众人以为形势已定,无人再敢发表异议。
      没多久,高洋终于到了邺城,召集了很多民夫携带工具来到城南……
      这时,高隆之走来喝问:“你召集这么多民夫做什么?”
      高洋闻得此言,甚是不悦,作色道:“我做这些事自然有我的理由,你问那么多干什么?莫非,你是想受到族灭的灾祸?”
      高隆之不敢再言,当即谢罪而退。
      不久,众多民夫开始修建天坛,准备登基时用的法物。

      东魏灭亡已经成为定局,元善见也知道自己的皇位坐不稳,迟早会被高氏取代,没想到这一天还是来了!
      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郎赵彦深等人请求入宫奏事,于是元善见在昭阳殿召见了他们。
      张亮看着元善见,上前一步,先开口道:“五行相互运行,有始有终,齐王圣德钦明,受万众爱戴,臣等望陛下法尧禅舜,将帝位禅于齐王。”
      元善见敛容道:“此事推挹已久,我应当谨遵众意。只是这样,要制定好禅让诏书才能逊位。”
      中书郎崔劼、裴让之道:“诏书早已写好。”
      杨愔当即上前,将诏书呈给元善见,逼迫他盖上印玺。面对颇有气势的大臣,元善见别无选择,只好依言行事。
      盖上玺印的那一刻,他的心里有一丝悲凉——没想到魏朝基业竟毁于自己手中。
      元善见看向众位大臣,问道:“退位之后,会将我安置在何处?”
      杨愔答道:“北城另有一座房舍,陛下可以住在那里。”
      元善见起身走下御座,向东廊行去,口中缓缓吟道:“献生不辰,身播国屯。终我四百,永作虞宾。”
      这是《后汉书》中的赞辞,是刘宋王朝范蔚宗(范晔,字蔚宗)所写。
      当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建魏,汉献帝刘协被迫逊位。
      献帝生不逢时,国亡家亡,祖宗留下的江山未能保全。汉朝四百年基业,终是毁于一旦。
      吟罢,元善见忽然驻足,转身看向高隆之,问道:“朕想与后宫妃嫔们告别,不知可不可以?”
      高隆之回道:“今日的天下仍是陛下的天下,何况六宫呢。”
      于是元善见入宫与后妃们告别,看见昔日的帝王成为亡国之君,众人皆失声哭泣,泪流满面。
      李嫔上前紧握元善见的手,嘴里念出陈思王曹植的诗:“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李嫔的意思元善见自然明白,她是希望夫君能珍爱自己的身体,望他健康长寿,这样才能与她共度黄发之年。
      直长赵道德已经准备好了一乘牛车,要送元善见离开宫廷。他正欲上车,未及站稳,赵道德就立即在身后抓住元善见的胳膊肘,想将他推上去。
      元善见大怒,喝斥道:“朕顺从天意才让出帝位,你这奴才算个什么东西,敢这样逼我!”
      赵道德仍是不肯下车,还露出一脸不屑的表情。
      出了云龙门,王公百僚向元善见拜辞,莫不伤感,尤其是高隆之看着故主离去,泪流不止。
      虽然元善见已经失去一个王朝,失去了祖宗留下的江山基业,但仍是想保留一个帝王的尊严,于是他依旧故作平静,面无一丝波澜。

      东魏武定八年五月,于公元550年,高洋受禅,定国号为齐,改元天保,建都邺城。
      天保初年,追尊父亲高欢为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兄长高澄追谥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同年,封东魏帝元善见为中山王;二年十二月,高洋鸩杀故主元善见,年仅二十八岁,奉谥号为孝静皇帝,葬于邺西漳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