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王朝末路 ...
-
宇文邕准备乘胜追击,命梁士彦镇守晋州,随后率军追赶齐主。不久,周军便到了晋阳。齐国大赦天下,改元隆化。
高纬原先打算晋阳要是守不住,就一路向北投奔突厥,虽然众臣都认为不可,但高纬不肯听。这次周师逼近,他更是起了逃走的念头,直到大臣再次劝谏,高纬才决定去邺城。
敌国入侵,兵临城下,天子只想弃国逃走,这样的举动导致齐国人心涣散,跟随高纬一起走的也不过几十人。
齐国在这种危急的情形下,宠臣穆提婆选择抛弃家国独自投奔周朝。高纬听闻此事,不禁大怒,对左右说道:“朕要砍了他的脑袋,砍了他全家人的脑袋!”
穆黄花此时已在门外,听见高纬一声大叫,心里便慌乱起来,生怕他会因为穆提婆叛国的事,而迁怒到自己。
穆黄花内心越发不安,正要进门向高纬解释,却有人拉住她的胳膊,把她拽了过去。她回头看了看那人的面容,惊讶地道:“小怜?”
穆黄花随她到了一座园子,听她说道:“殿下,我要是你就绝不会进去。”
“为什么?”穆黄花不解地问。
冯小怜道:“现在圣上正在气头上,娘娘若是进去,只会更加惹得圣上恼怒,到时候娘娘又岂能有好果子吃。”
“可是,圣上说要杀了穆氏全家,陆太姬是我的义母,我肯定会受到牵连的。”
冯小怜道:“皇后殿下在圣上身边这么久,难道还不知他的脾性?娘娘是陆太姬的义女,根本毫无血缘关系,还为圣上生下太子,所以娘娘还是有一线希望的。”
穆黄花看到齐国如今的形势,知道亡国是迟早的事,不禁叹道:“现在的齐国人心不一,宗室大臣们互相猜忌,殉国的殉国,叛国的叛国。国家都到这步田地了,便是我现在能逃过一死,日后也不知是什么下场,还能有什么希望。”
冯小怜却道:“无论国家的走向如何,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命就好,娘娘又何必多想呢。”
穆黄花问道:“难道你忘了,你曾经承诺过,无论生死都与圣上在一起,现在怎么只想着保命?”
冯小怜面露羞愧之色,低头不语。穆黄花见她这神情,又听得她这番话,真是替丈夫感到不值。
记得高纬在北逃之前,命内监提前去晋阳取皇后御服,欲立冯小怜为左皇后,直到内监赶来,她便依言将它换下了。
想起冯小怜之前向高纬所要董昭仪的衣服,虽然她还未穿在身上,但冯小怜得了之后便命人烧了。宫里无人不知此事,料定高纬也知道,只是没有作声。
穆黄花一直认为冯小怜能被立为左皇后,是她对高纬说了什么,如今得了这位置,也算如她所愿。没想到现在国难当头,他还忘不了立冯小怜为后。只是不知,他若听见她方才那些话,又会作何感想?
穆黄花冷冷一笑,又道:“即便在战乱之中,圣上也为你着想,立你为左皇后。他那么宠你爱你,你就忍心辜负他,选择独活?”
冯小怜反问道:“听你这话的意思,若是齐国灭亡,圣上有不测,你就会选择殉夫?”
穆黄花哑口无言。冯小怜又道:“穆提婆弃国弃家,殿下明知陆太姬会被圣上迁怒的情况下,却只想着自己的安危,甚至为保住自己的性命去见圣上,难道这不是因为贪生怕死吗?”
穆黄花忙道:“这不同!我跟陆太姬虽然算是母女,却无母女感情。她可以为我争夺后位,我也可以让她的地位更加稳固,所以我们只是利益关系。而你跟圣上是夫妻,又那么相爱。更何况齐国形势变成这样,你也有逃不开的责任。”
“我虽然爱他,但是更爱我自己,我想你也是一样的。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你不会选择殉夫的。”
听见她这么说,穆黄花低下头,彻底无话了。
到了第二天,穆黄花便听说陆令萱自缢而死,穆提婆的家属皆被诛没的事,这对于她而言是极大的震动。没想到曾经权威极重的一个人,如今却落到这步田地,三尺白绫就结束了一切。
穆提婆投奔周国以后,宇文邕便封他为宜州刺史,又下诏对齐国诸臣讲,若是肯进献良策,可加官封赏。眼看齐国形势恶劣,宇文邕又肯纳贤,很多官员也都相继投奔了周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军又攻克了晋阳。周主为此大赦天下,削除齐制,招收并礼遇文武之士。
宇文邕成功收服人心,齐国众臣也希望高纬能够像他一样拿出些什么,给士兵们一点好处。大臣们建议高纬拿出财物招募新兵,也有说将宫女赐给将士的,可惜两国君主想法差距太大,这些话反倒惹得高纬很不高兴。
一位大将斛律孝卿见此计不成,便想了其他办法,遂向高纬道:“不如陛下亲自去慰劳将士们,以此激励人心,鼓舞士气。”
高纬倒是答应了,斛律孝卿还为他撰辞,让他照着背下来,然后在将士面前说得慷慨流涕,以达到激励人心的效果。
大门一开,高纬面对的是齐国的救国之士,但斛律孝卿深知高纬是个懦弱昏庸的君主,所以还是不放心,门还未开启,便再次向他进言:“陛下务必要说得慷慨激昂,流泪满面,这样才能鼓舞人心。”
高纬满口答应,随后带领一些大臣,以及宠臣一同前去。
虽然斛律孝卿一再向齐主讲要慷慨激昂,但高纬的表现却令他大失所望。高纬本就懦弱胆小,上朝见大臣都不让他们直视自己的眼睛,现在看到那么多将士仰头看着自己,一霎时间,脑子变得一片空白,方才背的东西都给忘了,只呆呆地站在那里。
高纬吓得不发一字,气氛变得极为尴尬。他呆愣好久,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站在他周围的宠臣也跟着一起笑。
高纬这一笑,彻底把将士给激怒了,没想到现在国难当头,天子居然能笑得出来。将士们连连摇头,在底下窃窃私语:“他对自己的国都尚且如此,我们又何须为他着急!”
四天后,周师逼近邺城。高纬问诸多显贵大臣,但是说法不一,他也不知该听谁的才好。
皇帝没主意,好的建议又听不进去,加上将士们无战心,官员们心生恐惧,就有很多显贵大臣纷纷投降了周国。
眼看齐国大势已去,高纬第一想法不是抗敌,而是效仿父亲高湛禅让,传位给皇太子高恒。
公元577年,春正月,齐太子高恒即皇帝位,年仅八岁,改元承光,大赦天下,尊父高纬为太上皇帝,母穆黄花为太上皇后,皇太后胡氏为太皇太后。
十来天后,周军包围了邺城,焚烧西门,大破齐军,宇文邕又命人追赶齐主。
高纬一路逃到青州,打算投奔陈国,而高阿那肱已决心叛国投敌,与周主约定生擒高纬,便屡次向高纬进言:“周军离得很远,已经命人烧断桥路,周军一时还追不来。”
高纬听得这话,放宽了心,暂时放下逃跑的计划。直至周师赶到青州,高阿那肱便投降了周国。高纬这才装了金子,系在鞍马上,与后妃等人一起南逃,最终却还是被周军俘获,一同送往邺城。
及次日,宇文邕下诏,将斛律光追谥为上柱国、崇国公,并将其改葬。他指着斛律光的名字,对左右说:“此人若还在世,朕又岂能到邺城!”
一夕之间,山河破碎。齐国多年内斗,嬖佞执政,多次谋诛朝臣良将,甚至至亲相残,无论是皇帝还是佞臣都从未手软过。兵临城下时,强敌入侵,这些人却突然胆怯起来。
当年,神武皇帝高欢一生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与宇文泰一争高下,经玉璧之战后忧愤而死,可曾料到会有如今这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