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镇 ...

  •   我们会不会就这样忘了过去,那份带着血液温度的情感。
      听喜欢的人说她母亲十八岁的时候就到了这座城市。我说:我也是十九岁就来到这里的。我想我们之间不同的是,他母亲是打拼,而我是上学。巧的是,我们同一个生肖。我自以为这样便叫做缘分。也许别人也会那么觉得。
      我不是离开故乡,只是到另一个地方生存一段时间。我如同候鸟一般会进行周期性的迁徙。我记得除了小学时候的作文,我还未认真描写过那个生我养我的小镇。年少时最初稚嫩的文字曾向别人展示了小镇的早晨,不记得细节了,只记得说了一位早起的大叔,挑着担子,担子里是刚采摘回来的农作物。我一定与那位大叔相识,即使不知道姓名,也是熟悉长相的。小镇不大,镇上的人大多相熟,虽唤不上姓名,可走在小路上如有哪家的老人冲你微笑,你大可以大方的叫上一声:阿公好。或者是阿婆好。不用去计较你是否真的认识他。这就是小镇最简单的样貌,一个陌生却也熟悉的地方。
      既然是小镇,便也有宁静怡然的特点,特别是像这个南方的小镇。三面环山,气温会比城市稍微低上那么几度,所以夏天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城里人愿意到乡下避暑。自然也不失为一个商机。不过不用担心,乡里人总会给你实打实的服务。虽说是南方小镇,却也不像大多数人想的那样,有着粉墙黛瓦的房子,有着缓缓流淌的小溪,有几艘古老的乌篷船。与其他地方一样,小镇的居民盖的是小洋房,交通工具也以汽车为主,当然会掺杂一些摩托和自行车之类的小型交通工具。镇里没有堵车这一说法,车祸也是极为少见的。虽然不像城市里那么繁华,娱乐设施健全,但同时也没有了浮躁的气息。也还是会有一些人家,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规矩。也许有人会笑话他们如此跟不上潮流,还是那样的土里土气。如果这样说,未免也太浅薄了。这些老一辈的人里,有那么一些人是经历了战争的,他们见证了真正的杀戮,他们明白现在的安宁来之不易。几乎所有的中年人,都经历了□□带来的苦难。他们饿过肚子,挨过冻。于是现在的生活,是他们最为珍惜的,有的老人甚至会说: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天。他们是中国落寞历史的见证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镇上有自己的学校,冲幼儿园到重点高中,一应俱全。我也是从那里走出来的。也许所有人的高中都会有过黑色的记忆,我们应该都恨透了学校早起的铃声。所有的同学都会发誓说出这样的话:毕业以后我一定要睡上三天三夜。只是,真的有没有实现,我们就不再计较了。
      还记得高中时代,早上总是六点钟起床,我总是拖拖拉拉的最后一个装出被窝。南方的夏天格外炎热,冬天便更残酷一些。来到北方上学以后,也开始不明白那时候的冬天都是怎么熬过来的。记得大家好像都会把早上要穿的衣服放进被窝里暖上一阵子再穿上。晚上睡觉前,会灌一个热水袋,里面的热水也是自己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打上的。日子不能说苦,也不能说单调。那时候的作文总会用三点一线来形容这样的生活,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是哪三点。教室、寝室、厕所吗?显然不是。那时候的生活反而让人愿意用充实来形容。功课虽多,同学也多,大家一起也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女生之间的八卦,男生之间的球赛。而学习这种事就留给了第三种人类,俗称好学生。就像长大以后说的,男人、女人、女博士。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不知不觉就到了毕业的时候。有的人长大了,有的人还是很天真。长大的说不上沧桑,天真的人说不上幼稚。大家其实都变了,只是这样的改变谁都不愿说出口。这就是青春吧!我们经历了什么,所以选择了成长。这样的成长是带着伤痛的。这样的痛又是所有走过青春的人,都不愿去揭开的。毕业那天,我们都哭了。离开了校园里火红的石榴花,离开了高考前还在飘扬的柳絮,离开了那个总有孩子在上面坐着摇晃的铁栏杆。拿毕业证书的那天,我们走出校门,询问好友将要去向哪里。然后呢然后各奔东西。后来我们回去过,三五好友一起回到母校。只是我们所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物是人非”四个字了。
      虽然去了外地上学,可每年还是会回到小镇住上三个月。放下所有,吃自己种的菜,冬日午后如有阳光,就在阳台上和上一下午的茶,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群人。夏天的午后多有雷雨,雷雨过后的小镇,总格外清丽一些。其实,这就是我生活的小镇,一天三顿饭,饭后享清闲。不敢说有多爱,只是依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