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投壶 ...
-
不出所料,魏将文钦果然是伪降,见朱据率兵如此谨慎深重,悄然退兵。朱据即率大军而回。
孙权大喜,为他等在宫中举行宴饮。
几轮酒过,众人酒兴也正浓,孙权提议进行“雅歌投壶”来助兴。
内侍立即搬来礼器:尊壶两个,箭矢八支,竹木片若干(以计算成绩),酒爵一对(来进行饮酒)。乐工也准备好乐器,站在两旁等候。
“你们谁想来试一试啊?”孙权喝得正在兴头,举着酒杯看向众人。
“儿臣愿为大家助兴。”孙奋率先站了出来。
“儿臣也愿意。”孙休也挺身而出。
袁嬗也不甘寂寞,“嬗儿愿意做司射,来主持游戏。”
“好,好,那你们就比试比试。”
孙奋、孙休依次走到各自的席位上,坐下。投壶之礼就此开始。
袁嬗奉矢走到二人面前,将箭矢交予二人各四支。又将尊壶放到二人对面的席子上,再返回自己的席位跪坐好。大声宣布比赛规则:“投壶之礼,需将箭矢的端首掷入壶内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抢先连投者投入亦不予计分;投中获胜者罚不胜者饮酒。乐工请奏《狸首》。
首先是孙奋来投,孙奋拿起箭矢,瞄准尊壶轻松一抛,箭矢稳稳地插落到了尊壶里。之后三次,均如此命中。
“好……”众人拍手称快。
袁嬗看看他得意的风采,内心也暗自为他高兴。
接下来轮到了孙休,只间孙休也飞手一扬,箭矢飞出,同样落到了尊壶中,一连四次,也均命中。
二人成绩相同,实力相当,没有分出胜负。
孙权笑着示意二人继续。
孙奋再投,四次均中。
孙休同样均中。
五局下来,二人仍旧难分高下。
袁嬗见此状,灵机一动,站起来对孙权说:“既然比了这么半天也分不出个胜负,嬗儿倒是有个提议。”
“说。”
“不如让他们背坐反投,一来可以增加难度,便于看出胜负;二来还可增加观赏性。陛下,您意下如何?”
“果然不错,就按你说的办吧。”孙权应允。
孙奋和孙休随即改变坐姿:背对尊壶而坐。袁嬗将尊壶中的箭矢取出,再次交到二人手中。
孙奋依然从容应对,举手一扬,箭矢从面前抛出,沿弧线越过头顶、后背,落入尊壶。三中一失。
孙休也拿起箭矢,动作与孙奋无异,二中二失。
“还是五哥更胜一筹。”孙休见自己已输,心服口服。
“哪里哪里。”孙奋谦虚。
孙休拿起酒樽将酒水一饮而尽,以作惩罚。
“奋儿今晚表现不错,来人,赏。”孙权高兴,将金箔、玉佩等物赏与孙奋。
“多谢父皇。”孙奋跪下谢恩。
“父皇,儿臣也愿意助兴。”孙亮这时走了出来,站到孙权的身边,天真地对孙权说。
“哦?你也想参见?”孙权见他还小,语气中夹杂着些许怀疑。
孙亮很坚定,“是啊。”
“你五哥的实力你也看见了,你认为你能比得过他吗?”孙权爱抚般地摸摸孙亮的脑袋,和蔼地问。
“背坐反投儿臣恐怕是比不过五哥,一般的投法,儿臣还是有信心的。”八岁的孙亮显得踌躇满志。
“那好,你去吧。”
“诺。”孙亮欢快地跑到席子上坐好。
袁嬗将箭矢交予他,狐疑地看了看他,这小子真的可以吗?
孙亮看出了她的心思,冲着她挤了挤眼睛。
“七弟,你先来吧。”孙奋见他年纪小让他先来。
“五哥,刚才你是胜者,应当是你先来。”
孙奋没有继续坚持,轻巧地按着之前的方法,四支箭矢再次落入尊壶。
众人再次鼓掌称好,孙奋今晚的表现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孙亮就算是全部投中也只是和他打了个平手,他要怎样才能出奇制胜,拔得头筹呢?众人摒住呼吸等待着孙亮接下来的表现。
只见孙亮慢慢悠悠地将箭矢拿起来,对着尊壶左瞄瞄,又瞅瞅,手中的箭矢也不停地变换方向。
袁嬗的头随着他手中箭矢的方向而转,但他却迟迟没有行动。
突然孙亮一发力,将手中的箭矢抛了出去,箭矢稳稳落到了尊壶中。袁嬗方要说话,随即又见……不知是力量太大,还是怎么的,箭矢由从尊壶里弹了出来,飞回了孙亮的手中。孙亮接住后,又再次将箭矢抛出,箭矢落入尊壶,又再次弹出。
袁嬗的眼珠跟着箭矢的落入、弹出上下而动,不得歇息,刚开始的时候还在计算着次数,但过了半百之后,就将此事抛得烟消云散了,众人也全都目不转将的看着箭矢,猜测它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下。
“咣……”箭矢终于落入酒樽,再也没有反弹出来。
“好!”在坐的众人情不自禁地爆出强烈的掌声和欢呼。
袁嬗也不由自己的为孙亮鼓掌,想不到小小年纪的他居然有这么一手,实在的太出人意料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但一转头看见孙奋铁青一般的脸色,心里咯噔一下,刚才的笑容也退下去了一大半。
“好!果然骁勇。”孙权抚掌大笑,“想不到亮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技艺。”
“父皇过奖。”
“昔日汉武帝手下有个郭舍人,相传投壶时可以‘一矢百余反’,看来我们的亮儿也是如此啊。”孙权大喜,又命内侍取出一株珊瑚树赐予孙亮。
那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条干绝俗,光耀如日,世所罕比,乃是前几年扶南国所进贡的贡品。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多谢父皇赏赐。”
孙权走到下面,“不愧是我的儿子们,真是一个比一个出色。”
“父皇过奖。”孙奋、孙休、孙亮三个人齐声说道。
“好,今晚实在是精彩,大家定要不醉不归。”又拉起孙亮,“来,亮儿,坐到父皇身边。”
袁嬗看到孙奋的脸上有那么一丝不悦闪过,唉……
相传临海罗阳县有个神仙,自称王表。周旋在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而却不见其形。又有一婢,名纺绩。孙权遣中书郎李祟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前去迎接他。
十二月,魏大将军王昶率兵围攻南郡,荆州刺史王基围攻西陵。孙权遣大将军朱绩、奋威将军诸葛融防御南郡;左将军戴烈、建武校尉陆凯防御西陵,孙奋再次请命一同前去。
王昶多日无法攻下江陵,想要引出朱绩到魏军擅长的平地决战,于是令五军从大道退还,使吴军高兴而松懈;又将所斩获的人马铠甲等环绕城池,激怒吴军,设下伏兵等待吴军的追击。
朱绩见状,在信中与奋威将军诸葛融约定:“王昶军队远来疲困,马没有粮食,因为战力不足而退走,这真是上天帮助我们。现在追击所需要的力量小,可以引兵接应;我破王昶于前,你乘势追杀于后,就不只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了。”诸葛融答应了朱绩。
于是朱绩率领士兵追击王昶的军队,一直到距离城池三十里的纪南,而诸葛融却没有进军,造成朱绩后续失利,大败而归,折损了部将钟离茂、许旻。敌军收其战争全部珍宝,振旅而还。
大军落败,铩羽而归。虽然朱绩最后战败,但孙权仍旧十分嘉奖他在此战的表现,斥责诸葛融的失职;而诸葛融因兄长诸葛恪的权贵,才勉强保住官位。
孙奋也因此站被封为右将军,一时在东吴名声大噪,宫殿也是门庭若市。
朝中不可无太子,很多大臣上书建议孙权选立太子。按照长幼的顺序下一个应当是孙奋。
一些趋炎附势、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之徒,为了给自己寻找下一位靠山,暗中阿附孙奋,上书孙权希望立他为太子,理由是在上两次战争中孙奋的突出表现,实乃太子的不二人选。但同时又有人提出孙奋的生母地位卑贱,难登大统。
另一些人看出孙权犹豫的心思,则提出立孙休为太子。还有一些人认为孙亮天子聪颖,可为太子。
朝中又开始为立太子之事争论不休。
孙权看出大臣们各自心怀鬼胎,害怕他们像上次太子与鲁王之争那样,暗自拉帮结派,各自谋私。
对于众人对孙奋的推举,孙权漠然的生气,大家越是赞美孙奋,孙权越是觉得他与朝中大臣暗中勾结。
本也考虑过立他为太子,可是这家伙平时一向深不可露,自己归天之后,其他的儿子该怎么办?
经过孙和、孙霸的事情后,孙权显然已经再也禁不起打击了。
王表随李崇而来,孙权派孙奋在苍龙门外立舍接待,数次派近臣赍酒食前往。凡王表所说的水旱之事,全都应验。王表献密书与孙权,希望改元,立太子、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