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刚刚看完一世为臣,唏嘘难受之情溢于言表,其实这文我在很早之前就已知道了,并看了一些,还提前看了结局,因为脑中一直挥散不去的王刚叔叔的形象一直没看下去,所以我很佩服楚大当初写文时候的决心。不看耽美已经有好些时候了,大概有一年多了吧,之间喜欢了一些明星来替代这种不迷耽美的空仓期,直到前些日子去了北京出差,故宫去了,颐和园去了,圆明园也去了,该去哪了?我当时在想,估计也多差不多吧这些庭院,其实当时有一个地方我一直很想去,那就是恭王府,只是一直没忍心去,因为怕看到伤心的东西,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决定还是去了一趟恭王府,在什刹海我找到了那个屹立多年却己经更换主人的恭王府,人不是特别多,我蹭着别人团的导游听了一些故事,其实很多故事我已经知晓了,在大致游览完恭王府后我坐在恭王府的后花园那呆了很久,就坐在那里,心中百感交集,我是喜欢悲剧英雄的,虽然说以前受王刚老师演绎的和珅的影响对和珅这个人物并不特别感冒,但我好歹是看了些一世为臣的,所以我在恭王府一个人静静的感受和珅,生出了淡淡的惆怅和难受感,回到酒店我立刻就把一世为臣的小说下载到手机里,回到家我才开始认认真真的看起来,越看到后面我看的越是慢,不是因为太长了,而是因为我实在是不忍心看最后的结局,每每想到致斋和瑶林的最后结局我就越发的不忍心往下看了,直接今天我才看完,我多么想致斋可以和瑶林一起隐居山林啊!他们最后的缠绵真是让人欢喜无限,可是。。。。。。心痛啊,打字的此刻我是泪如雨下不知所云,心里难受啊,那个在危难时刻总为和绅挺身而出的男人不在了,和绅笑着摇一摇头,笑着摇着头,我的心也跟着碎了,命运总是如此的对待着他俩,让人好生难过,我恨永琰,恨穆彰阿,为什么他们那么轻而易举的就将和珅一切摧毁了,生生的灭绝了和珅所有的希望,永琰,你那最后算什么?算什么?让和中堂消失?你害死福康安的时候和中堂,你的和珅就已经消失了,为什么你却一点知觉都没有?还有那个什么穆彰阿是真小人啊,那样来陷害和珅,最后竟然私自加了三尺白绫。。。。。。哈哈哈,多么讽刺,永琰你是傻子么?和珅三尺白绫上吊,你竟然不追查,你那是什么爱?!讽刺啊!看到最后我恨不得进去把穆彰阿凌迟啊,为了和中堂的不甘啊!!!看完此文我难受惆怅也很不甘,不甘的是和珅堂堂首辅岂是嘉庆一下次就能推翻的,可是历史也正如此,不免也为历史上的致斋唏嘘不已啊!谋了一辈子,权了一辈子,最后却在顷刻之间颠覆。所有的不甘惆怅悲伤情绪都化成了这些文字,一股脑的让我发泄出来,我知道这不过是小说,不过是过去了几百年的历史人物而已,为何要如此入戏,如此痴狂,可是我没办法不陷入,此情此景怎能叫人不陷入,怎能叫人不痴狂,我很久很久没再写过耽美文,楚大的这部一世为臣竟勾起了我重新拾起笔写文的欲望,去一趟北京让我感受太多,一世为臣让我感受太多,我要感谢楚大,是她为和珅正了名,啊!此刻我的心真的是很难受啊!
其实我一直喜欢看悲剧,很多文我都希望赶紧着悲剧,怎么还不悲剧,还不让那天杀的攻心痛的要死,看着天杀的攻心痛那真是一大报复的快感,可是此文,此人,此情我是多么希望和珅能够活着,福康安能够活着,一起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过着神仙美眷般的生活,记得多年前,也曾有一篇文让我有如此感觉,那就是网王的一篇同人文----殇夏之祭,当时是多么希望不二能够活着,细想起来,其实不二的性格和致斋却是有些许想像的地方呢,都是一样的高傲固执,惊才决绝。这种带有厚重历史的文真是让人看后惆怅不已,唏嘘不已。
洋洋洒洒不觉间已有如此多的感慨,我在百度上搜索和珅相关的资料,又不忍去看,怕是平添了伤感,我还去四处寻找楚大的痕迹,希望能够借此平复下我此刻的心情,看文的时候我总是能想起宫里面的那首歌曲: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在你手里,不舍不弃。其实这词在文里也出现过,当时只是感同身受啊!
最后以此凌乱不堪的读后感来感谢楚大,纪念致斋、瑶林!